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海 《新闻界》2012,(17):77-80
中华民国前期(1911-1937)的小报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以北京小报为代表的北方小报风格和以上海小报为代表的南方小报风格存在明显差异。北京小报侧重时政,格调严肃、庄重,上海小报内容侧重休闲娱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北京小报和上海小报在数量、种类、发行及办报规模方面各有所长,小报文字风格显露的地域特色明显。  相似文献   

2.
上海自1843年11月正式开埠后,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也出现了畸形文化,其产物之一就是小报。这种小报生存于十九世纪最后四年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旧社会末期。上海小报的发端上海的小报,历半个世纪之久,无论在性质、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变化,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轨迹。上海之有小报,始于清光绪廿三年五月廿五日(1897年6月24日)《游戏报》。最初主要内容有小说、传奇、诗词、弹词、随笔、轶闻等文艺作品,也有支持变法,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讽嘲社会不良现状的言论。李伯元阐述此报的“本意”为…  相似文献   

3.
三、北伐战争至“一·二八”抗战(1926——1932)这一时期,是上海小报最活跃的一段时间,先后出版的各类小报,竟有700多种,有时一天就会有数十种小报问世。按其内容分类,试从七个方面概略介绍如下:1.黄色小报。黄色小报系指大量刊载低级趣味的色情、凶杀、犯罪等新闻以取悦于读者的小报。这种小报在形式上又分横四开和横八开两种。横四开小报以1926年10月5日骆无涯办《荒唐世界》为开端。该报将四开彩色纸横印,虽标榜专揭社会黑幕,指示人生迷途,实际上  相似文献   

4.
上海小报三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小报与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渗透,不仅孕育产生了像上海《申报》、《新闻报》、《字林沪报》这些在全国报刊界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型日报,而且也直接导致上海小报的诞生。这种催生作用我们可以从李伯元主办的《指南报》和开中国小报风气之先的《游戏报》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5.
高城 《新闻世界》2012,(6):174-174,177
上海小报特指近代新闻史上出现在上海的一种专门刊登以趣味性、消遣性内容为主包括新闻、轶事、随笔小品、文艺小说之类的小型报纸,流行于清朝未年和民国时期。由于处于清末民初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上海小报既深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影响,也受到当时维新思想的影响成为进步文人的发声工具。在这双重力量的夹击下,早期上海小报因此也有别于同时期其他报纸,具有独特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6.
解放前,上海有好几种小报,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有比较严肃认真的《世界晨报》、《剧影日报》、《铁报》等;也有专捧歌女、舞女的,有谈回力球、跑马等赌经的,当然也有不少是乌七八糟、满纸色情的,……但若统称之“黄色小报”,就有失公正了。上海解放后,负责上海党的文教宣传领导工作的夏公(夏衍),深谙上海的特殊情况,为了在特定的环境下,对一般市民进行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授命冯亦代、陈蝶衣、龚之方、唐大郎四人筹出两张小报,以旧形式宣传新思想、新风貌,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读者热爱新生活、新社会。这两张小报,有它的特  相似文献   

7.
旧上海的小报数量众多,形形色色,拥有广泛的读者。对小报在近代上海报刊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秦绍德先生在《近代上海报刊史论》一书中说:“不了解小报,不能算是了解了近代上海报刊的全貌;不研究小报,也不能把握近代上海报刊发展的全部进程。”生前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的汤笔花先生(1897-1995),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曾主编《大常识》报,又与朱瘦竹、周世勋、卢继影、卢侬影合编《罗宾汉》报,还与姚吉光(生前也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合编《福尔摩斯》报。作为小报界的前辈,汤先生在旧上海小报“四大金刚”——《晶报》、《金刚钻》报、《福尔摩斯》报和《罗宾汉》报中起过不小的作用。1987年6月14日,笔者拜访汤笔花先生,倾听他回忆旧上海的小报,虽属一鳞半爪,但都是他的亲历、亲见、亲闻。笔者根据当时的采访记录加以整理,为历史爱好者和史学工作者提供一份史料。  相似文献   

8.
打笔战是近代上海小报特有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小报打笔战的目的不在于争辩问题,理清是非,主要在于利用社会喜看热闹的心理,以此为手段,吸引读者和社会的注意,促进小报的销售。《晶报》是打笔战的始作俑者,其笔战方式包括报馆内部笔战、与其他小报笔战以及与大报笔战。《晶报》将小报笔战辱骂挖苦、胜利至上、意气用事等小报习气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晶报》的笔战可以一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小报的笔战状况。  相似文献   

9.
正上海是中国"小报"的发源地,自1897年6月第一张小报《游戏报》创刊,到1952年11月《亦报》的停办,前后存续达五十馀年。小报一问世,就秉承"记大报所不记,言大报所不言"的宗旨,尽可能远离政治,将视角下移,大量刊登社会新闻,专述市井小事,从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将市民百姓的开门七件事一网打尽。小报"自由"、"消闲"的特性,反而让它的销售量远高于一般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上海小报以色情、无聊等负面形象遭到主流社会的批评,始终处于边缘地位,以大报的对立面而存在。为挽救正当性危机,小报通过申述大报小报价值等同、自我夸赞、批评大报、攀附名人等话语策略以及呼吁“大报化”和建立小(型)报同业组织来建构其正当性。然而,由于小报浓厚的商业性、缺少合作精神,小报文人迫于谋生、知识结构陈旧,以及当局管制不力,小报未能剔除其身上的痼疾,扭转社会的认知,致使正当性的建构成为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新的政权立即中止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五、“八·一三”淞沪抗战至抗战胜利(1937.8-1945.8)1.联合出版的《战时日报》。1937年8月13日,日寇南侵进攻上海。上海全体军民迅速行动起来,支援以谢晋元为首的爱国将士抗击日寇。由于战事的影响,上海大小报纸纷纷停刊。10月5日,一份宣传抗战的四开四版小报——《战时日报》创刊了!这是上海最有影响的十家小报联合出版的,它们是冯梦云的《大晶报》、匡孟槐的《上海报》、尤半狂、黄转陶的《小日报》、施济群的《金刚钻报》、邓荫先的《东方日报》、郑子褒(梅花馆主)的《正气报》、来岚声的《世界晨报》、毛子佩的  相似文献   

12.
2007上海报媒的活跃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传媒相对稳健甚至保守,但今年频出新招:在新媒体及资本运作领域大胆实践,《东方早报》大报改小报,新创办的社区报、地铁报等继续加剧报业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活跃图书市场,增进社会的读书风气,上海新华书店即将编印出版发行图书宣传小报《书讯》。《书讯》拟四开四版,双色,半月出版一期。每期计划印二十万份,发行全国。第一期将于明年元旦出版。《书讯》将给广大读者送去书讯和书的知识,是一份资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强,并力求做到编排新颖、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文图并茂的小报。《书讯》辟有《上海半月新书》、《新书巡礼》、《作家与作品》、《书的知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关中国近代公共领域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并非单一整体,报纸构建的中介公共领域也有主流与边缘之分。近代上海小报在中国报刊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分析近代上海小报关于“驱逐棚户”问题的报道,发现小报构建了一个另类公共领域。通过定义新问题、纳入新角色、建构新话语等方式,近代小报将原本不在主流公众讨论范围之内的“私人问题”重新界定为“公共问题”,发挥着另类公共领域的功能。小报依赖煽动性的修辞,吸引更广泛的读者,建立、维系相似的文化认同,维护着边缘阶层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上海近代小报以其嬉笑怒骂的游戏文章对晚清以来的社会政治进行多方面的批判,这种边缘式的批判模式满足了市民的文化消遣的需求。本文论述了上海近代小报对其文化公共空间的影响和扩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文化公共空间的构造。  相似文献   

16.
目前,职工队伍中青年人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职工的兴趣爱好也与以往有所不同。怎么适应新时期的职工需要,把工会机关小报的要闻版(一版)办好?上海《劳动报》进行了大胆思索和改革。职工首先需要从专业小报上得到专业信息和指导,这也是《劳动报》所担负的主要职责。但他们改变了过去不顾读者兴趣,会议新闻、生产性报道冗长枯燥的状况,而是立足于职工需要,巧妙地采用各种手段报道新闻、指导生产。象上海市劳模报告团成  相似文献   

17.
1945年抗战胜利后到1949年上海解放前这段时间,上海除外文报纸(如英文《大陆报》、日文《改造日报》等)、小报(如《铁报》《飞报》等),以及一些专业性报纸(如《粮食日报》《烟业日报》等)之外,先后大约出版过二十多家日报、十多家晚报,堪称上海报刊史上报纸最多的时  相似文献   

18.
凌霄  唐睿 《新闻世界》2012,(10):115-116
在1926年至1931年间,共出版了700多种小报。当时影响最大的四家小报——《晶报》、《金刚钻》、《福尔摩斯》、《罗宾汉》,被称为“四大金刚”。《晶报》名列上海小报界“四大金刚”之首,它开创了小报的三日刊时代,内容丰富多样,广受市民阶层欢迎,销售量不逊于大报,其成功的原因值得一探。  相似文献   

19.
上海的小报     
小报最早出现在清光绪年间,逐渐形成为一种流派。那些所谓洋场才子,往往借此小小地盘以发洩他们怀才不遇的牢骚,愤世嫉俗的感慨;或者自命风雅,诗词酬唱;并记载些花丛新闻,歌场月旦。总之,只供茶余酒后的消遣,谈不上什么意义。当时创始小报的,是别署南亭亭长的李宝嘉(字伯元),他首创指南报、游戏报,专门发表一些嬉笑怒  相似文献   

20.
提起企业里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不能不说说小报。这里说的小报,指的是那些所谓的都市报、晨报、晚报、生活报。曾几何时,它们一家一家从城市里冒了出来。笔者所在的这个江南古都,目前出版的这类小报有七、八家之多。无须讳言,这类小报内容贴近生活,服务市民,价格还很低廉,因此拥有众多的读者。本企业从生活区到厂区的两三公里路上,卖小报的摊点少说也有十多家。上班路上花两三毛钱买份小报,已经成了很多职工的习惯。到了单位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