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根据我国古典文论的丰富内容.参照西方的批评框架,将我国古典文论的批评模式粗略地分为社会道德批评、文学本体批评、主体批评扣接受批评四种模式.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与西方枇评模式相比较,说明我国的文学批评遗产是丰富、全面的。  相似文献   

2.
以往学术界主要看重的是金圣叹通过小说评点所构筑的文学创作理论,而实了上金圣叹小说戏曲接受理论也很有特色。这主要表现在:和一,金圣叹采和随文批评的方式来表达他对批评对象独到而8深刻的理解,这对读者的文学阅读和文学接受活动起来了一种导向的作用;第二,金圣叹对读者在接受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接受条件和接受能力予以高度的重视和强调;第三,金叹还依据他自己的理解对作为接受对象的原作品进行了删节和改动,从而使他自己成为《水浒传》和《西厢记》新文本的名副其实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同时也使他的接受批评实践由文学接受领域延伸到了文学创作领域。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接受理论与文学鉴赏"知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活动中,潜存着丰厚的文学接受意识和丰富多彩的文学接受批评实践,以刘勰的知音论为代表,从郢书燕说到误读造妙、从入出有道到得意会心、从想象自得到知音见异,通过历时态读者的阅读与接受来把握和生成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中国古代的文学接受活动内在地契合了接受理论的实质与内核,具有东方式的独到理论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4.
批评和表扬是老师管理学生的两种基本方法,相比较而言,批评之法用得更多一些。大量的教育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表扬,学生乐于接受;批评,往往引起学生反感。换句话说,教师批评学生很容易,但真正让学生从心底接受批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需要我们老师的批评教育,但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这就给我们老师批评学生带来了困难,可有时又非批评不可。怎样批评才能既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使他接受批评呢?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三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批评学生的几种错误方式朱广林,陈志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正处于成长时期的中学生?作为班主任,如果批评的方式不对,场合不对.使用的言词不当,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抵抗,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为了使我们的批评奏效,为了使学生能够接受批评、知错必...  相似文献   

7.
曹凤山 《教书育人》2001,(11):39-39
批评,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采取的一种手段,而批评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批评的质量,同时还取决于学生对批评的接受能力。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仅要注意讲究批评的技巧,而且要让学生不罕如何接受批评,从而使批评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批评是一种负面强化,即通过否定学生的某种行为,使他情绪上受到一种被罚的体验,而抑制原有的反应,禁止他的不良行为。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批评学生的目的是使他们知错悔改,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心理研究表明,学生挨了批评就产生抗拒心理,是极自然的心理反应,即使明知“其错在我”,一旦挨了批评,心理总觉得不是滋味,本能地对批评产生抗拒心理,批评的效果就等于零。因此,为了使学生理智地接受批评,班主任必须具备“化抗拒心理为进取心理”的某些技巧。一、给学生留有“心灵的避风港”有的教师批评…  相似文献   

9.
批评是纠正孩子错误的“良药”,但也要讲究批评的艺术,让我们把批评的话语转化为孩子易于接受的良言,使孩子愉快地接受批评。做到施“良药”而不苦口。  相似文献   

10.
文学与批评尊重人性、直面社会、宣扬真善美与社会道义、追求和谐与发展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但是否艺术的表现世界、富有审美价值、注重艺术性与是否有深刻的思想力度来公平、公正的判决、注重现实性意义是两者的不同。殊途同归的是:文学与批评都是为使人类得以自由健康发展而努力。因此批评与文学相互制衡:文学的艺术审美价值决定了批评必须具有审美判断性;批评使文学更多的关注现实性意义;批评者与作家不同的价值观让位于主流的真善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文艺批评、接受美学和阅读学的原理,举例说明了阅读"文学好书"的一般人文价值和特殊心理疗愈效用;认为文学阅读推广,尤其是深入阅读"文学好书",是构建一个人"内心和谐"、一个家庭"文教氛围"乃至一个社会"终身学习习惯"和"文化素质教养"的重要精神文明举措,关系到一个时代的"和谐社会"建设乃至民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2.
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它的社会性无法割裂。因此,文学批评具有审美功能和社会政治功能二重性。文学批评的审美功能一方面表现为批评文本自身具有美感吸引力,另一方面表现为通过对作品思想和艺术的分析,深化读者的审美体验,增加读者的审美愉悦。文学批评在分析文学艺术性的同时,必然要涉及文学作品和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关系,并对它们作出衡量和评价。文学批评的社会批评性质,不仅使批评在透视作品的社会性时发现其独特价值和局限,而且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评价,使文学批评超越审美和艺术的层面,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也获得自身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接受美学对我国文艺理论及美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它高度肯定了读者在文艺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作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的偏差,同时也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分析接受美学的理论背景和基本特征,利于新时期美国文学课程教学理念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富有文学和美学价值的名著《大人物盖茨比》作了比较文学方面的考察 ,分析了这部小说与 19世纪中叶至 2 0世纪初美国文学中影响深远的文类阿尔杰传统小说之间双维度的关系———表层接受 ,深层反接受。在重心所在的反接受部分 ,分析了《大人物盖茨比》对阿尔杰传统小说的三大基石的批判和颠覆及其对阿尔杰传统小说的内在矛盾性、虚伪性和欺骗性的揭露  相似文献   

15.
刘欣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2):101-103
朱光潜的传记式批评一方面受到作为批评范式的"舌人式"批评的影响,一方面与自己的美学理论相契合。他标举"人格即风格"论,在古代文学批评和现代文学批评领域都实践了他的传记式批评。然而,对文本的忽视以及有限的批评模式限制了批评的阐释空间,使他传记式批评的实践减色不少。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乡土小说抒写农民消费观念变化和代际嬗递:从勤俭节约的生存型、生产生活型及"收""守"的消费观念,过渡到享受审美及符号型消费,孕育出乐于表现自我、积极参与竞争、追求本体性与社会性价值的心性结构和消费观念,敢于消费、超前消费、透支消费成为农民新的生活准则、价值秩序,过得舒心、及时行乐成了部分农民的消费目标;公益捐赠介入新生代农民的新型消费。农民消费呈现节俭主义和享乐主义伦理并存的两栖特征;另一重大嬗变是:消费观念出现自下而上的反哺,子女对父母与消费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产生影响。总之,农民在消费中践行"物我"关系时,呈现认同与批判杂糅的分裂心理和犬儒姿态,如何摆脱对物的迷恋而超然物外?值得农民兄弟加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7.
崔颢的《黄鹤楼》是精美绝伦而又通俗易诵的唐诗经典之一。《黄鹤楼》传诵之初,李白登斯楼尝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一首《黄鹤楼》竟让绝代诗仙称首,实在是一个奇迹。于是唐代以来的接受者围绕《黄鹤楼》及其影响,展开了热烈争论。一部《黄鹤楼》的接受史也因此可以一分为三:一是由《黄鹤楼》的影响史引发的"影响的焦虑";二是"崔颢体"的提出及美学阐释;三是崔李"优劣论"中表现的"批评的焦虑"。从"影响的焦虑"到"批评的焦虑",是《黄鹤楼》和《凤凰台》接受史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文学经典接受史中较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美术批评是美术欣赏的深化,是批评者在自身感受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揭示出作品或美术现象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这一特点决定了美术批评一方面通过批评沟通与协调创作与欣赏的关系;另一方面,发挥美术批评的鉴别真伪、祛邪扶正的作用,借以提高美术创作的质量和社会的欣赏水平。在美术批评这一过程中批评者的学术素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文艺界大规模的思想改造和批判运动中,一些作家文艺家通过“检讨书”的方式完成了对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核心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接受和阐释,“检讨书”因此成为《讲话》接受、阐释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关节点。作家文艺家们的检讨书主要集中在《讲话》中所确定的关于立场问题、工作对象问题两个方面。通过检讨,作家文艺家们不仅有效地接受了这样的原则和规范,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经过阐释,也是对《讲话》中的这些原则和规范的强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化理论视野中的大众阅读,超越了传统经典文学的接受模式,成为消费社会的话语表征行为。不止阅读的对象、范围,而且阅读方式业已发生明显的变化。阅读的多维延展,继续对人类的精神信仰、价值观念起到建构性作用,同时不断改写着日渐图像化、艺术化的日常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