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看高校资助体系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贫困大学生具有自卑、封闭、抑郁而又无奈的心理特征,这是由其经济、学习、人际交往上的压力和社会压力造成的.目前,贫困生资助制度存着资助力度不够、资助方法不当、资助体系尚不完善等方面的缺陷,建立一个符合贫困大学生心理特征的经济资助与精神救助体系,改进资助方式,推行生源地贷款,改进资助工作方法,营造关爱贫困生的人文环境,做好贫困生自我心理调节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生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注重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而弱化对贫困生思想和心理问题的解决。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解决大学贫困生的实际困难与帮扶大学生思想和心理两方面的贫困问题相结合,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资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大学生资助体系的现状以及目前我国大学贫困生的共同特点,探讨大学贫困生的精神资助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贫困大学生资助日益加大力度,高校面临的贫困大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经济资助,更多是贫困大学生的能力资助问题.针对贫困大学生资助模式转变为基点,解决目前贫困生资助单一形式,化解学生“等、靠、要”的资助心态,将“经济帮扶式”资助与“能力开发式”资助倾斜转化,探析“以人为本、资助育人”资助模式的内涵和意义,提出了建立基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开发的资助模式的构建,促进人力资本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资助育人.  相似文献   

4.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在对贫困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值得我们分析研究。本文试从贫困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入手,通过分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探求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是目前高校贫困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社会和高校在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物质资助的同时,亦加强时其精神资助。笔者通过对我院贫困生二年的研究,探索出物质资助和精神资助有机整合的对策,主要有完善高校贫困生物质资助和精神资助机制;不同年级贫困生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的力度不同;加强贫困生的感恩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为贫困生创造"精神解困"的环境,以期对高校贫困生"心理脱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社会各界十分关注,想方设法帮助贫困生摆脱困境.然而,社会关注方式不当加大了贫困生的精神压力,以致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从贫困生的角度出发,分析目前贫困生群体的生活状况与内心世界,提出不管是社会资助、学校教育,还是贫困生自身认识,都应当从人本的角度去思考,让贫困生切切实实摆脱经济贫困和心理贫困,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7.
贫困大学生资助方式对改善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是多样的,其中经济困难是主要的心理障碍,应重视各种经济资助方式对改善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分析贫困生对现行的资助方式接受心理的成因,完善资助体系,并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来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冯舒洁 《文教资料》2014,(24):112-114
我国目前实行了以“奖、贷、助、免、补、减”为主的针对贫困高校大学生的一系列资助政策,为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基本的经济保障。做好贫困大学生资格认定工作是这一系列政策顺利开展并落到实处的前提条件。目前的我国高校在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影响到贫困生资助政策的落实和工作的开展,对高校贫困在校大学生实行生源地与院系共同管理,实现贫困生档案动态化、常态化管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贫困生的资助,必须改变以经济资助为主的工作模式,建立以培养贫困大学生健全人格和全面素质提升为目标的工作体系.要明确人文与经济并举的贫困生资助内涵;要建构"权利与叉务对等"的助学平台;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引导;要加强工作力量的整合和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既是一项经济问题,也是一项社会问题与伦理问题。政府是高校贫困生资助中的重要责任主体,对于政府而言,在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资助过程中,应当遵循公正原则、差异性原则和公共性原则。各方社会主体在资助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时,应当体现出关爱、奉献和尊重的伦理责任。经济上的外在支持只是暂时性的应对策略,坚毅的伦理品质才是高职院校大学生脱贫最为彻底的保证,为此,更需要贫困大学生个体在受资助过程中及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后能坚持诚信的宝贵品格和自立自强的担当勇气。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职院校的困难学生就业工作,在"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性资助理念,使其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工作相结合,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路径,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不再停留在简单的经济资助上,而是让贫困生在校期间从各方面的能力上去提升自己,实现有效就业,真正从根本上帮助贫困生。  相似文献   

12.
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生活、心理是当今高校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本文就从健全严格的贫困生资助制度、完善贫困生技能培训教育工作、完善贫困生心理教育工作这三个方面来展开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完善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基本建立起"奖、勘、补、助、贷、免"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在贫困学生资助方面取挥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贫困生的认定机制的局限性、助学贷款机制的长效型、资助方式的单一性,导致目前资助体系并不完善,应在经济资助的同时从多渠道多层面开展贫困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切实促进贫困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贫困生大学生群体存在的各种问题备受关注,尤其是贫困生资助相关工作,凭借经济资助这一显著体系,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情况。但是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大学生在能力、精神以及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文章针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资助育人新模式,为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事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财政支出的不断加大,高校积极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基本解决了贫困大学生的经济问题.但是,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精神上的贫困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贫困生的健康发展.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不仅牵动着教育工作者的心,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笔者亲身感受,对贫困生较普遍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某综合性大学的抽样调查数据为依据,以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为评价指标,对新资助政策体系的教育援助效果加以评估。结果显示:不同家庭收入水平的大学生在学习适应性上存在显著差异,贫困生与中、高收入家庭的学生相比,其学习适应性得分表现出明显劣势;新资助政策体系对贫困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有显著影响,受助贫困生学习适应性得分明显高于未获资助的贫困生。这充分表明,经济保障在大学生学习适应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新资助政策体系对高校贫困生实施的教育援助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就业现状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西部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高校应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在做好贫困生经济资助的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贫困生就业。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绝对数量不断上升.文章通过对我国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现状及"奖、勤、助、贷、补"传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不足的分析,结合笔者从事大学生"助贷困"管理工作的经验,试图以新的视角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贫困生资助模式,构建一个制度与服务相统一、助困与育人有机结合的富有成效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9.
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贫困生人数的增加。在社会给予他们物质资助的同时,高校贫困生的精神贫困也逐渐凸现出来。精神贫困源自于太多的心理压力、经济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就业压力等等。本文对贫困大学生的常见心理压力加以分析,并探讨了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真正原因,希望使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20.
高职贫困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更显得尤为重要,加之高职院校普遍成立时间较短,心理辅导工作不规范、不专业,使得很多高职贫困生不仅经济贫困,因经济压力导致的"心理贫困"现象也日益突出.本文对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象作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认为解决高职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应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完善高职贫困生资助体系,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