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慧萍 《考试周刊》2014,(47):31-31
正《百家讲坛》于2001年开播,捧红了易中天、于丹等学术明星,从褒贬争论中走到现在,没有更辉煌,收视率下滑,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曾发表文章说,易中天走红是"浅思维"的成功。课堂上,很多教师"清浅化"地处理教材,课堂上热热闹闹,似乎这样才是生动的课堂。不知道看过《百家讲坛》的观众,有多少被激发了阅读《论语》、《三国演义》等原著的兴趣,课堂下经典依然冷冷清  相似文献   

2.
教授改别字     
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段胜鸥教授,一向治学严谨。他在课堂上向大学生们约法三章:出现错字,工工整整写十遍;别字误写,工工整整写五遗。不久,上课时段教授一不留心随手把"真谛"的  相似文献   

3.
基础写作课程是高校中文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当代面临许多困境:环境问题、中学时以考试为轴心的写作训练模式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网络媒体的冲击。鉴于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运用PPT推荐文学著作,并用"你问我答法"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4.
听过肖川先生的课,正儿八经地作为学生。不过,不是嫡系,而是"歪门邪道",是他的课被同宿舍,而非同班的函授学员津津乐道、赞不绝口时,我从中文系,偷偷溜进他所执教的教育系课堂。看过他的文章、著作,是当他在课堂上妙语连珠,旁征博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中文系普遍开设有"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教改的重要维度在教师与课堂。任课教师应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善于扬长避短,教研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谨防教学与科研的脱节,使课堂没有活水、生机与血液;教师应在中西参照、纵横比较中多以身作则,引领学生培养其动手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我被北京大学派到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的中文系任教,有一门研究生的课程是"中国现代小说研究"。课堂上有一名学生,我从一开始就觉得她有点与众不同。她长得娇小玲珑,眉目秀气而又灵动,体态清瘦而有风韵。她常常与别的学生一样欢笑,甚至还更多几分活泼,但是她的一举一动都显露一种成熟的优雅、一种自然的细腻和一种已经成为习惯的教养。  相似文献   

7.
3月,春暖花开,有两件接连发生的事情又在网上被狠炒了一阵子。两件事情的主题都是爱情。网上传出福州大学部分院系实行"恋爱实名制登记":"谁恋爱,谁登记;谁表白,谁负责。"需要填写的信息具体到姓名、学号、恋爱对象是否为本省本校等等,引发一片热议。校方回应,因为"近期校园内发生多起因恋爱问题引发学生意外伤害事件",个别院系辅导员"防范于未然"而为。赞成者理解校方的良苦用心,反对者认为这不尊重个人隐私。几乎是同时,南京大学一位男生,在中文系外国文学的课堂上,直接在讲台上向心仪的女生公开表白,最  相似文献   

8.
中文系生涯     
"中文系"是什么模样?才子佳人?古卷竹笔?冥顽不化?风流倜傥?在完成了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时刻,我这个在中文系度过了6年青春的女生决定写篇文章回顾我的"中文系生涯"。澄清有关"中文系"的绯闻,填补人们对于"中文系"的畅想。不过,我将在这篇"中文系生涯"中动情讲述的主人公们,不是那些因高考填报了旁系别科却没考上,心怀不甘地被调剂,从此一入"中文"深似海的人。而是那些和我一样,爱恋着中文系,走来时热血沸腾,离开  相似文献   

9.
王钟的  刘贞 《大学生》2012,(Z1):56-57
出位表白状出位的表白有很多种,像"南大表白门"应该属于影响秩序型。2011年3月,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邵栋在南大中文系外国文学唐建清老师的选修课上向心爱的女孩表白。老师走进教室准备上课,他走上讲台向老师说明有话宣布,老师不明就里允许其在台上说话,结果他直接发表了一场激情演说,用充满诗意的朗诵话语公开表白,最终抱得美人归,留下满堂兴奋的学生和惊愕的老师。这一出"南大课堂上演的校园‘非诚勿扰’,老师大度送祝福"被同学放置在博客上,因而走红网络,是谓"南大表白门"。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中山大学借教室表白,此事件甚至还在微博上直播完成。2011年11月11日,也就是"神棍节",星期五学校还在  相似文献   

10.
陈小英 《上海教育》2013,(18):66-67
我从小就是教师的崇拜者,最大的人生理想莫过于做教师,但我哪里知道怎样做教师。那是1981年,我在安徽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材教法的课堂上,观看了于漪、钱梦龙、高润华等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录像,为他们精彩的课堂、精湛的教学艺术而深深着  相似文献   

11.
文学教育的悲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中文系的教师,我总在想我的工作有什么意义,我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话语能给在座的各位带来什么。以前,我总对学生把当中学教师这件事看得太容易而不满,现在看来,他们说得有道理,书上什么都有,碰到生词可以查词典,学生询问课外问题你回答不出也无伤大雅,那还不容易?只要刻板地照搬照抄就行了。但这里面没有趣味,没有生命,没有任何文学所应该具备的丰富的意味。昨天,我听说一件事,一个学生顶撞了一位领导,她说:"为什么只给我们压力,不给我们魁力?"这话我听了非常难受,我们,包括我自己,在大学课堂上所讲的文学,还…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高校中文系学生教育出现的侧重课堂知识灌输、忽略学生技能培养的现象比较严重,使得中文系毕业生难以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本文从高校中文系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中文应用型人才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成因,并提出了全程训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当前,双语教学在我国高校中文系的课程教学中运用很少。巴赫金"对话"理论可用于分析中国当代文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在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中进行双语教学具有相应的优势,可更好地将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变为教师、学生双重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使课堂带有更大的参与性和包容性,注重文化的交流、碰撞和中国文化的推广;而且,双语教学方式运用两种语言、文化视域甚至思维方式进行对话分析,形成结构体系,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当代文学,适应高校中文系学生的整体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4.
陆杰 《教师》2012,(2):117-118
文学概论作为大学本科中文系的传统学科,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理论课堂上注意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并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针对特定的章节内容,把理论讲授、多媒体应用、课堂讨论和论文写作一气呵成地贯穿起来,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顾森 《大学生》2013,(17):26-27
正2007年,我,一个理科生,却混进了看上去与我八字不合的中文系。在正式进入中文系学习之前,我一直以为,中文系所学的内容无非就是四书五经、唐诗宋词、鲁迅老舍之类,那些恐怕我一辈子也不会喜欢上。经过一年的学习之后,我才知道,原来中文系里也有我感兴趣的。中文系学生不但需要学习文学知识,还需要学习语言学知识(事实上,中文系有一些专业就是专门研究语言学的)。而我呢,则无可救药地被语言学迷住了。在这里,我希望用这么一篇小文,改变大家对中文系的看法,勾起大家学习语言学的兴趣,让更多的人体会到语言学的魅力。如果有机会,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有趣的学科。  相似文献   

16.
王本建 《小学生》2012,(12):94-94
一、正确的认识1.课堂上的"活"与课堂常规是统一的。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常规管理上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对学生活"的内涵教师也要有正确的的认识,"活"不等于不要课堂常规,它不是指"乱哄哄",表面上的"热闹",而是指在课堂学习中  相似文献   

17.
学霸后悔了     
郭蔚臻 《大学生》2013,(21):40-40
正"你们知道宁小雅是怎么年年拿到国家奖学金的吗?人家每天的作息时间是晚上三点钟睡觉,早上六点钟起床。我们作为室友,一天也见不着她几次面,总之,我感觉每一个北大的宿舍里面都有一个‘奇葩’!"这话是睡在宁小雅下铺的林晓如在中文系的一次聚会上说的。听到"奇葩"这个词,我心中一抖,忽然觉得浑身上下不自在。宁小雅,在我们中文系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说实话,我每次见到宁小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对高师中文系教改,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高师中文系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加大教改力度,建立开放型的立体教学模式.同时,要求中文系教师要加强教学的综合性和研究性,把第二课堂活动引入第一课堂,努力开创多渠道智育环境.  相似文献   

19.
郑群辉 教授     
郑群辉,男,1963年8月生,广东揭阳市普宁梅林镇人。1986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年被分配至本校中文系任教至今。2005至2006年在暨南大学中文系做访问学者,师从蒋述卓教授深造文艺学。2007年评为文艺学教授。曾任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中国文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现为中文系学术委员会委员。高校教龄近30年,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任教过的课程主要有基础写作、文艺心理学、文学概论、美学、佛教  相似文献   

20.
"生命课堂"与"生态课堂"是针对重构"知识课堂"而提出来的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两者并非等同的概念,其在概念、理论基础及构成因素上有着诸多区别。"生命课堂"与"生态课堂"都"以人为本,以生命发展为目的"、"坚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平等、共生的师生关系",因而两者又有紧密的联系并且是互相影响的,这两种课堂理念在促进生命发展的共同价值取向上应该成为我们认识人与社会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