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生”一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巳普遍使用,但含意广泛。一般泛指“养育人的生命”。如孟子《离娄下》:“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又《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皆指养育生命,事亲奉老。又特指摄养身心,把握生命及人生规律、以期保健延年。《庄子·养生主》曰:“吾闻  相似文献   

2.
“生命在于运动”这一至理名言是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提出的,现在已为世人所公认。其实早在数千年前的中国,运动就已经成为人们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源远流长的中医理论在运动保健方面有其独特的见解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对当今人们的运动健身和养生保健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动而不衰”是中华民族运动保健的基本原理 《吕氏春秋·尽数》中明确提出:“流  相似文献   

3.
李芮蒙 《健身科学》2013,(11):47-47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可是古人却主张在“静中养生”,这让很多人感到了一丝困惑。即便是在喜欢运动的人群中,也是有的人非要大量消耗体力、出一身汗才觉得爽,而有的人则喜欢配合呼吸、缓慢动作即可。那么,生命到底在于运动,还是静养呢?  相似文献   

4.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人的体质,但在体育锻炼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造成某些损伤,本文对针刺疗法在治疗运动损伤中的应用作初步介绍。一、操作方法祖国医学认为凡病皆有虚实,或者表现为实证,或者表现为虚证,或者表现为虚实挟杂,因此,针刺治疗疾病的手法也有补法、泻法之分,即为《内经》曰:“实则泻之,虚则补之”。针刺补泻手法运用地得当与否,往往关系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千金方》指出:“凡用针之法,以补泻为先”,《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亦曰:“凡用针  相似文献   

5.
《健身科学》2014,(1):56-56
“生命在于运动”,重视养生的老年人大多重视运动健身,但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在运动时很容易出现问题。当发现身体有不适感觉时,虚立刻暂停活动,切不可勉强逞能。  相似文献   

6.
朝万全《养生四要》中云:“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以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清代《老老恒言》则认为:“养静为摄生首务”。  相似文献   

7.
黄国钧 《健身科学》2010,(10):11-11
入静是儒释道医各家都很重视的养生方法。广成子授黄帝以长生之道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可长生”(《庄子·在岩》)。老子继承了黄帝的养生观,在《道德经》中强调“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为修道根本。佛家主禅定,  相似文献   

8.
龙力子 《武当》2009,(10):17-18
一、太极功法的文化境界 《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拳谱曰:“太极者,阴阳之母也。”以太极而名功法曰“太极功法”,全称应是“太极养生修道功法”。此功法起源于道学。三丰祖师曰:“太极拳乃人道之基。”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先秦道家生命观进行梳理,并对其体育养生思想进行分析.认为:《周易》和《尚书》对先秦道家生命观及其体育养生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生命价值观、生命存在观、生命本性观、生命机制观、生命结构观等生命现形成了道家“重人贵生”、“自然无为”、“自然朴真”、“阴阳气化”、“形神兼养”的体育养生思想.  相似文献   

10.
刘嗣传 《武当》2010,(3):24-25
道家道教传统的养生思想中有“中和”之道,吸收阴阳之说,在《黄帝内经》以及其它医学或养生著作里,把人体划分为一系列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拼以认识和揭示人的生命本质,以及新陈代谢、气血运行的过程与规律等为主要内容。认为阴阳平衡(是为“和”),则人健康长寿;阴阳失衡(是为“离决”或“离”),则人体机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就会发生病变,损害健康乃至于危及生命。正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所强调的:“养生不可不察阴阳之宜”。  相似文献   

11.
以静养生古今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动、静养生现代健身观认为只有运动才能保健养生,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则不衰”等名言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唯物辩证的养生论认为,动与静受阴阳规律的支配,有动有静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缺一不可。自古以来,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只强调运动养生一个方面,而摒弃以静养生的另一方面,是不全面的,甚至是有害的。只有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采用或动或静的养生方法才是正确的。在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2.
连淑兰 《武当》2013,(6):57
大家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生生不息的运动,才可以维持健康的生命。然而,从古至今,许多养生学家无不提倡清静养生。那么,究竟是生命在于运动,还是在于静养呢?现代医学认为,生命处在动静平衡之中,生命既在于运动,也在于静养。在时间分配上,应是三分运动,七分静养,动静相结合。运动锻炼的侧重点是筋、骨、皮,静养锻炼的侧重点是精、气、神。人在运动时,  相似文献   

13.
“黄金分割”——0.618不但应用于建筑、书法、绘画、音乐、摄影等方面,现代人把它放到经商和发展人际关系中加以发挥,而且它和医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锻炼中,充分利用0.618黄金分割律,也具有实用意义。如掌握运动与静养的比例关系。“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获得健康长寿的有效途径;但气功人体科学又提出,生命在于静养,通过静养固本培元,健康长寿。那么究竟是运动好还是静养好呢?应用黄金分割法,动和静之间理应是0.618的比例关系,根据不同人的特点,大致四分动六分静,或六分动四分静,不失为较佳养生之法。除此…  相似文献   

14.
李卿 《武当》2006,(3):33-33
自2003年哲龙《性的超越》掀起“性理养生”的热潮之后,2005年岁末随着“性的超越”精华本——《用活力舞动生命》的隆重推出,又一轮高潮再度掀起……《用活力舞动生命》为什么会受到养生爱好者的普遍关注和热力追捧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其原因。 1、教程内容:《用活力舞动生命》分为原理篇、技术篇、应用篇、咨询篇、反馈篇、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生命在于运动”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提出的著名论断,确实,经常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灵活关节.改善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谓十,增加肺活量,而且还能使人精神旺盛,心情舒畅,有益于身心的健康。如今,“运动”已不单是年轻人的专利,同时也成了全球老人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体育运动对增强体质和防治疾病的作用及其原理,是《体育保健学》重要的理论基础。运用医学科学的内容与方法,指导人们在卫生条件下进行符合人体结构和生理变化规律的运动,合理选择锻炼项目,掌握适宜的运动量,是体育锻炼能起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作用的关键。我国古代早已指出“流水不腐,户枢蝼”,认识到体育运动对健身治病的作用,启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哲理。分析和研究我国古代对运动与健身关系的论述,有助于探索和了解我国传统《体育保健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我国古代“养生莫善于习动”的内函 (一)运动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远在20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诸  相似文献   

17.
<正> (一) 养生,按《辞源》的解释,就是“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摄养身心的方法很多,《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的养生方法就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晋人张湛在《养生要集》中总结的“养生  相似文献   

18.
郝克强 《新体育》2005,(1):49-49
业精于勤,体亦健于勤。无数真切的事实证明懒惰是健康的大敌。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与西方先哲所说的“生命在于运动”所见略同。我国古籍中虽没有“体育”这个词,但动以养生的说法却也屡见不鲜。先秦的荀子说:“养备而动时(保养得好且常运动)则天不能使之病。”有些著名学者和中医则主张“体欲常劳,而勿常逸,养生之道,常欲小劳”。汉代的《盐铁论》中明确地告诉人们,“手足之勤,腹肠之养也”。到了明末清初,新派学者颜元更直截了当地提出“养身莫善于习动,一身动则一身强”。    这些道理简单明了,很多人也知道,但常…  相似文献   

19.
长行是双陆之异名吗王俊奇宋、明、清以来,人们在谈到古代棋戏时,大都认为长行是双陆之异名。诸如:宋人洪遵说,双陆“以传记考之获四名:曰握粱,曰长行,曰波罗塞戏,曰双陆”(《谱双·序》)。明人方以智曰:“握塑、长行局、波罗塞、双陆,要一类也”。又有清人厉...  相似文献   

20.
春生 《武当》2004,(1):57-57
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人们总认为“生命在于运动”。于是乎,众多的各色人等,便遵循这一理论指导,纷纷开展体育运动。但是,有不少人的运动之果却是十分苦涩的。因此,有专家建议,应将“生命在于运动”的倡导语,改为“生命在于适度运动”。美国的一位运动生理学家莫尔豪斯认为,“运动应在顺乎自然和圆形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