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象卫星     
以前,人们只能在地面上进行简单的气象观测,在一些环境较理想的高山地区设立观测站,测定气压、气温、湿度和风的变化情况;后来,人们便开始通过施放氢气球来观测高空风向的变化和风力的强弱;到了20世纪30年代,人们发明了无线电探空仪,气象探测有了较大发展,能探测到几千米到几万米高度的气压、温度、湿度和风向风速的连续变化情况。但是,所取得的资料仍然是有限的。1960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实用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随后,前苏联、日本、欧洲航天局、印度和中国等都先后拥有了自己的气象卫星。气象卫星是沿着地球上空特定的轨道运行,采用遥…  相似文献   

2.
一、气象卫星简介气象卫星是对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人造卫星,实质上,它是一个高悬在太空的自动化高级气象站,是空间、遥感、计算机、通信和控制等高技术相结合的产物。1960年4月1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发射一百多颗气象卫星,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气象卫星网,使人们能准确地获取连续  相似文献   

3.
大家知道,A地球上的海洋、沙漠、高山、极地等处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以上,这些地方,多数条件恶劣,人迹罕至,气象观测台站极少甚至没有,气象资料缺少,然而对于全球天气气候状态及其变化的认识,这些地方的资料又十分重要。如果在这些地方普遍设立观测台站,据十年前的估计,全世界每年要花费10亿美元以上;况且事实上又是难以办到的。而气象卫星则能观测整个地球,特别是有极轨卫星和静止卫星的配合,建立全球气象卫星观测网以后,地球上的任何地区无一缺漏。B比如,极轨气象卫星,即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它在地球空间轨道上,基本在南北方向上运…  相似文献   

4.
自1960年美国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问世以来,世界上已经发射了200多颗气象卫星。这些卫星遨游太空,俯瞰地球,日夜不断地观测各种气象要素的变化,把过去从地面单点观测转为从空间全面监测,使气象观测和环境监测进入现代化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5.
晚上看电视,荧屏上会出现“卫星云图”。小朋友,你知道是谁把天上的云“画”出来的吗? 卫星云图是在高空中运行的气象卫星观察到的图像。气象卫星不断地把观察到的情况传送出来,科学家们再把这些情况传送到电视台。气象卫星可以从高空中观察云的种类、厚薄、移动速度和方向,科学家根据这些情况就可以进行天气预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下雪,什么时候天晴。  相似文献   

6.
小朋友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五颜六色的卫星云图,像一幅 幅风云雨雪的动画片,它形象地告诉你风云的来龙去 脉,一个个色彩斑斓的画面,向你展现了风起云涌的气象变化。这一切都是气象卫星在地球的上空高瞻远瞩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为卫星业务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可靠支撑,为保证该系统24小时正常运行,需安排值班人员值班。为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公自动化程度,在现有值班安排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值班软件的设计需求,然后对该值班软件的各组成模块进行详细的功能设计,并给出了相关值班表的显示页面和显示内容,最后针对各模块的具体功能,介绍了该软件利用“APP式”移动办公模式进行开发的优势,以及开发工具包选择与界面设计。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陆续发射升空,成像仪是主要载荷之一。通过对美国、日本、欧洲和中国等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成像仪特性的研究分析,客观认识我国静止气象卫星水平的差距和不足,为我国风云四号02星成像仪特性优化提供参考。在波段设置方面,欧美日均为16个通道,我国的FY-4A为14个光谱通道;在时空分辨率方面,各国水平相当,略有差异,可见光波段分辨率为0.5~1km,红外波段2~4km,全圆盘观测10~15min;在观测模式方面,FY-4A的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和MTG的灵活组合成像仪先进行一次全圆盘观测,再进行多次区域观测,不同扫描资料时间间隔不均等。GOES-R的先进基线成像仪和Himawari-8的先进葵花成像仪观测时间采用碎片化设计,即各种扫描模式交叉进行,不同扫描资料时间间隔均等,非常有利于预报员对天气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9.
章登云 《江西教育》2004,(15):93-93
从教七载,为“官”七“任”(班主任)。个中滋味,就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的读书三境界。而正当我“蓦然回首”时,觅得了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悟读之.真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感。这本书是2003年9月第3版第5次印刷.已印289000册,除去作者因时代背景所限制而带有的一点“应试教育”痕迹外.我觉得这本书所表露出来的作者的一种忘我精神和创新精神,对现在的教学、班主任工作仍具有指导意义。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从教七载,为“官”七“任”(班主任)。个中滋味,就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的读书三境界。而正当我“蓦然回首”时,觅得了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悟读之,真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感。这本书是2003年9月第3版第5次印刷,已印289000册,除去作者因时代背景所限制而带有的一点“应试教育”痕迹外,我觉得这本书所表露出来的作者的一种忘我精神和创新精神,对现在的教学、班主任工作仍具有指导意义,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魏书生,中国教育界的杰出代表、教育改革家。他从1986年起任辽宁省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1995年起…  相似文献   

11.
体温漫谈     
人的体温是指人体深部平均温度,为便于测量,医学临床上常测肛温、口温和腋温,均为36℃~37℃(肛温高于口温0.2℃~0.4℃),这是人体新陈代谢和正常生理活动的最适温度,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导致生理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2.
漫谈冲力     
金烈侯 《物理教师》2009,30(2):34-35
什么叫冲力?这个概念似乎是清晰的,所以也不需要定义.查阅辞海,也确实没有关于“冲力”的条目.提到冲力,人们自然联系到“冲击”、“冲撞”、“突发”、“剧变”等现象,包括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和物理现象.从物理上考虑,“冲击”是指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冲力,“剧变”是指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剧烈的变化,因而对“冲力”物理上可作这样定义:“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剧烈变化的力,叫冲力”.  相似文献   

13.
读书漫谈     
兰姆 《新读写》2008,(6):62-62
我呢,冒着丢面子的危险,却只好老实承认:我把相当大一部分时间用来读书了。我的生活,可以说是在与别人思想的深交中度过的。我情愿让自己淹没在别人的思想之中。除了走路,我便读书,我不会坐在那里空想——自有书本替我去想。  相似文献   

14.
座位漫谈     
每个新学期,老师首先给我们排座位,我对座位已经有一定的研究了,还得出了不少结论。前排,一个倒霉的位子,灾星总往他们身上撞,比如,他们要为坐在自己身后的同学抵挡粉笔灰,老师检查同学们的背诵情况,都是从前排开始,而且,老师特别关注眼皮底下的前排同学,只要前排稍有动静,老师立刻能抓住那个讲话搞小动作的同学。  相似文献   

15.
海岸漫谈     
  相似文献   

16.
17.
漫谈核安全     
2011年3月12日下午3时30分左右,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内传出爆炸声,大约10分钟后有白烟冒出;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14日早上发生氢气爆炸;2号机组15日早晨爆炸,压力控制池受损。  相似文献   

18.
黄臻 《新读写》2014,(10):15-15
历史的长河,总会激起朵朵浪花。在这些浪花之中,春秋战国时期或许是最引入注目的。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我想,便是那诸子百家的群芳争艳。 儒家,或许是千古以来最贴近,却又最疏远人们生活的。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想法令孔圣人曾经备受冷落的思想得到新生,“之乎者也”成了千年封建礼教的代名词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夜雨漫谈     
2013年8月19日晴这几日夜常有雨。听闻雨中诗意,是要泡一杯香茗,执一卷好书,放点空灵的音乐,方能体会到雨中诗意。自以为正是如此罢——香茗,乃让人精神抖擞;一卷好书,能使人沉醉其中而无法自拔;一曲音乐,则会使人心旷神怡。惟此,听着雨声的呢喃,领悟雨中诗意,便是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20.
务实漫谈     
每个人都有年轻的时候,年轻的生命也都会慢慢变老.这就是岁月。埋身岁月的人往往看不到它的流动.看不清它的色彩;倘若偶尔跳出红尘俯瞰岁月.你会惊奇地发现,那些随处可见毫不惹眼的土块,那些纵横交接磕衅手脚的枝蔓,那些时时硌疼脚底板的石头.原来都是最纯的金子.是余味无穷的养料,是点缀你生命价值的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