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秋科苑》2012,(7):114-115
目前世界最精确原子钟的误差约为数亿年1秒,如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NPL·CsF2铯原子钟,其1.38亿年的误差为正负1秒。但原子钟与研究人员正在研发的原子核钟的精确度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美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家表示,在他们制定的蓝图中,原子核时钟的精确度确定为140亿年(宇宙寿命)误差1/10秒,而帮助原子核钟实现极高精度的关键为钍离子核。  相似文献   

2.
刘妍 《今日科苑》2009,(9):38-38
美国和丹麦科学家日前联合研制出一款迄今走时最为精确的原子钟。这种时钟的精度比当前的国际时区校准仪高出2倍以上,每3亿年的误差只有不到1秒。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家们已经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式的锶原子钟,该原子钟在150亿年内都不会增减1秒,这个时间跨度甚至超过了宇宙的年龄。用原子来计时我们平时所用的钟表,在一段时间内都会变快或者变慢。比如人类早期的机械钟摆,每天会有15秒的误差;现在广泛使用的石英钟,每天一般会有1秒的误差,这对日常生活是没有影响的。但是,如果要应付要求很高的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这些钟表就不能胜任了,我们还  相似文献   

4.
正如果说天宫一号是为了解决交会对接问题而发射的一个目标飞行器,那么天宫二号则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将开展14项科学研究实验。下面就介绍其中的一些实验。1.空间冷原子钟这是全球首台在轨运行的冷原子钟。目前投入应用的精度最高的冷原子钟是利用激光冷却和囚禁原子技术的(铯原子)喷泉钟,而空间冷原子钟借助太空微重力环境,把冷原子钟所能达到的精度又提高了一两个数量级,意味着这个钟在太空运行约3000万年才会产生1秒的误  相似文献   

5.
正伴随着"天官二号"的发射井空,一台"长相"与我们日常所用的钟表完全不同的黑色圆柱体——空间冷原子钟来到太空,开始履行自己的使命。这台"定时神针"会实现约3 000万年误差1秒的超高精度,是国际首台在轨运行并开展科学实验的空间冷原子钟,也是目前在空间运行的最高精度原子钟。那么,它是如何达到如此惊人的超高精度的?它又是用来于什么的呢?  相似文献   

6.
由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王育竹院士领导的新型星载原子钟课题组,在2012年12月15日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光学快报》上,首次报道了利用基于磁光旋转效应的正交偏振探测技术探测气泡式铷原子钟的钟跃迁信号,获得了对比度高达90%的超高对比度钟跃迁信号,抑制了散弹噪声,压制了激光振幅和相位起伏的噪声,极大地提高了钟跃迁信号的信噪比和原子钟中短期频率稳定度。  相似文献   

7.
从水钟到原子钟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时代,用年月日作为时间的单位是足够应用的。社会应进步,需要应用的时间的单位愈短,于是测量时间成为社会生活里必须解决的问题。最初测量时间的精确度不过只有一天的几分之一,以后渐渐提高,要求达到一小时或一分钟的几分之一,到现在,科学上的要求已经达到一秒的几万分之一:而测量时间的仪器也就随着从古老的水钟进步到最新发明的原子钟了.  相似文献   

8.
或许很多人还没有察觉到,高处除了不胜寒以外,还有更要命的地方。最近,美国物理学家们使用原子钟在不同高度位置检测时间是否会发生变化,结果发现了一个非常奇妙的现象:位置每升高一英尺(约33厘米),两地的时间在一年中就相差10亿分之一秒。  相似文献   

9.
《发明与创新》2004,(11):27
8月30日出版的美国《实用物理快报》介绍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新研制的微型原子钟时说,这种微型原子钟的体积仅为普通原子钟的1%,其内部运转部分小如米粒,所需电能低于七万五千分之一瓦,可以以电池为动力。这种新型原子钟的基本原理与NIST-F1喷泉式铯原子钟等其他原子钟相同,也是以铯原子每秒92亿次的天然震动频率计时,但采取了不同的设计。有关方面认为,这种新型原子钟可用于以电池为动力的便携式无线通信装置及导航定位系统。它安装在无线通讯装置中,可改善网络的同步性和频道选择,有助于增强通讯安全性和防干扰能力。在全球定位系…  相似文献   

10.
正闰秒又至,2017年元旦将比往年晚1秒到来。这是因为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要求,2016年12月31日23时59分59秒(格林尼治时间)之后要增加1秒。增加闰秒,主要是为了消除基于地球自转的时间与基于原子钟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上一次闰秒增加是在2015年6月30日。多1秒钟对普通人来说没有什么影响。不过,你知道在1秒钟内会发生什么事情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相似文献   

11.
对话背景卫星导航产业和互联网、移动通信被称为世界三大IT产业,据证券时报报道,有专家预计全世界卫星导航产业可以达到5000亿美元左右,中国约为5000亿元人民币。未来10年将会是中国北斗导航产业的黄金期。说到卫星导航系统必须提到一个名词——原子钟,因为原子钟是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12.
李天波 《金秋科苑》2013,(14):26-30
卫星导航产业和互联网、移动通信被称为世界三大IT产业,据证券时报报道,有专家预计全世界卫星导航产业可以达到5000亿美元左右,中国约为5000亿元人民币。未来10年将会是中国北斗导航产业的黄金期。说到卫星导航系统必须提到一个名词——原子钟,因为原子钟是卫星导航系统最核心的部分。一个很形象的评价是这样说的:如果说冷战时期的大国地位是由原子弹来决定的话,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期,大国地位很可能将是由原子钟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们目前已经成功地研制出了新一代的激光时钟,这种时钟计时极其精准,在20亿年时间里几乎不会产生1秒的误差.这种迄今计时最为精准的激光时钟未来可应用于卫星导航,其在追踪地面移动目标时精度可以保持在1米以内.  相似文献   

14.
关于时间,似乎每个人都知道它是什么,又似乎没有人能说清它究竟是什么。说得不客气一点,现代人对时间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古人的水平上。古人的棍棒日晷仪(依靠插在地上的棍棒在阳光下的投影来计时)自然不能和当今最先进的NBS-6原子钟相比,它的误差30万年内还不足一秒。现代人对时间的普遍意义上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恒星末日     
核聚变的能量远远超过我们熟悉的化学能量。这节树枝在常规情况下只能燃烧十分钟,但如果让它们原子核释放出能量,就能把一盏100瓦的灯泡点亮100万年。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最早揭开原子能量的秘密1938年德国柏林威廉大帝化学研究所两位著名科学家发现,用中子对铀原子核进行人工轰击,可使铀原子核发生裂变而产生巨大的能量,仅一个铀原子核就能产生出200兆伏特的能量。1939年初,科学家们又发现了链式反应,即用一个中子轰击铀原子核,放出2至3个中子,再继续轰击使铀核继续裂变,如此循环往复,1公斤铀核的裂变在百分之一秒内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500吨优质煤完全燃烧时产生的能量,这个能量有几百万度的高温和几十万个大气压的压力,这就是惊人的核裂变。但谁又会相信,揭开1公斤铀裂变能量的人,竟是当时科学最落后的…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专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研制出迄今为止制造的精准度最高的原子钟。这台光晶格钟灵敏度极高,能够探测到地球引力发生的变化,允许科学家测量时间的精度达到令人吃惊的17位数。此外,它也可用于大幅改进GPS跟踪系统,探测最小10厘米的高度差。研究小组表示,这是朝着研制人类历史上最为精确的测量装置迈出的重要一步。原子钟用于设定国际原子时间或者协  相似文献   

18.
原子钟是一种准确度和稳定度相当高的计时工具。在它发明之前,人们为了计时的需要,把地球自转的周期定义为1日,它的1/86400定义为1秒,也就是说,拿地球自转的周期作为计量时间的单位。这称为世界时。后来,人们发现地球的自转有时快有时慢,用它来计时只能达到10~(18)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4):359-360
上海光机所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973”原子钟研究组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脉冲光抽运型原子钟(PoP型)的原理性运转,成功观测到Ramsey干涉条纹,中心条纹线宽140&#177;10Hz。POP型原子钟采用时序脉冲工作模式,光脉冲制备量子态、微波脉冲探询原子跃迁和光脉冲检测基态两能级原子跃迁几率随微波频率的变化。因此,在时间上分开了激光场、微波场与原子相互作用的时间,当微波激发两能级原子的超精细跃迁时,不存在激光场,因此钟跃迁频率不受光场的影响,无光频移存在。这样大大提高了原子钟频率的中短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许多动植物都存在着有趣的生物钟现象.比如,在南美洲的危地马拉有一种第纳鸟,它每过30分钟就会"叽叽喳喳"地叫上一阵子,而且误差只有15秒,因此居民们就以它们的叫声来推算时间,称为"鸟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