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断改革和创新是高校"两课"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内在规定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增强"两课"教育的实效性仍然是"两课"教育改革的重点问题。要切实增强"两课"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贯彻到"两课"教育中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树立新的"两课"教育理念,建立新的"两课"教育模式,采用新的"两课"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
曹菊梅 《文教资料》2008,(4):200-201
深化"两课"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新模式,是政治理论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创新"两课"教学新模式,要立足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增强"两课"教学实效性、针对性原则,使之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两课"教学形式."两课"教学改革要求创新教学内容,常教常新;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灵活多样;创新实践教学做到丰富多彩;改革考核方式做到目标明确,科学公正;创新教学理念,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高校学生对待"两课"教育的一些负面情绪及成因进行分析,针时"两课"教育的现状,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通过改革、创新,发展"两课"教育,提高"两课"教育的实效性,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郑文姬 《文教资料》2008,(33):209-210
新时期高校"两课"教育要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必须深入探讨"两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两课"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方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教育创新,提高"两课"教师的素质,从而提高"两课"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大学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江西教育学院将"两课"(马列原理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突破传统教育方法的圭臬,总结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两课"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6.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两课"教学中的运用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广泛欢迎.在充分认识多媒体技术给"两课"教学带来的影响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两课"教学中运用的原则,促进"两课"教学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两课"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大学与资本主义大学区别的标志之一。但由于近年来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两课"教育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困境。这就需要我们面对新的形势,转变思路,采取新的举措和方法,促进"两课"教育改革的深化和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两课"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虽在教育的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有诸多的关联性,交融、相通、互补是其关联性的突出特点."两课"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文化素质教育拓宽了"两课"教育的视野,"两课"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具有协调与互补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两课"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和阵地,但随着信息化、网络化以及学生主体的不断发展变化,当前"两课"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今后"两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好现代教育技术在"两课"教学改革与创新中应有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已成为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多媒体受到了广大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两课"教学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运用过程中存在许多误区,只有充分重视这些问题,才能使多媒体在"两课"教学中真正体现其实用性价值,才能有助于推动"两课"教学不断发展,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数学核心素养进一步体现.高考中主要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的是否有效及高效问题.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经过老师的引领及共同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再加上对知识的进一步训练检测达到巩固,最后经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拓展达到升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十"和"口"     
《小朋友》2007,(7)
  相似文献   

16.
对于“以人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以人为本” ,是既相对于“神”又相对于“物”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是社会历史的根本、社会价值的根本和衡量一切问题的根本。对于“以民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中国古代思想家和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同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所说的“以民为本” ,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人主张“以民为本” ,是既把人民群众视为手段 ,更把人民群众视为目的 ,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我"和"我们"     
《班主任》2002,(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