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传媒》1998,(1)
我写言论的一些体会文/亦杰通讯员园地我从50年代末就开始业余写作。起初是新闻、通讯、诗歌、散文胡乱涂鸦,从80年代初主要写言论。十多年来在全国十几家报刊发表言论600多篇,有30多篇获全国和省市报刊言论征文奖。我为什么偏爱写言论?一是这种文体适合我的...  相似文献   

2.
我写言论     
如何把握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将新闻言论写得更有特色,我的体会有两点:即从“热处”着手,从“冷处”突破。 抓住热点,精心归纳提炼。 一段时间,人们对“检查一阵风”、“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一阵风”、“清查干部违纪建私房一阵风”等突出的社会问题反映强烈。  相似文献   

3.
4.
报纸上一篇好的言论,可以称之为一杯让人回味无穷的好酒。因为它是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由新闻人"酿"出的玉液。既然是一杯好酒,就自然区别于没滋没味的"白开水"了。所以,一篇好的言论一定要有深刻内涵、有独到见解。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言论”成了报纸和报刊的热门货。各种报刊登“言论”的形式多了,有“议大事”的,有“拉家常”的,有讲“知心话”的,也有“议党风”的。写言论的人也多起来了,不光专业新闻工作者和理论界的专家写,业余通讯员写言论的也为数不少。我也喜欢写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我自己或与他人合作,先后采发内参稿3篇。《陕西商洛地区40万灾民缺粮》(《国内动态清样》3月18日644期采用)得到李鹏总理的批示;《冬春连旱灾情严重,柞水10万人缺粮》(陕西日报《要情反映》5月22日25期采用)人民日报《情况汇编》转发,省委领导作了批示;《令人深思的“豆芽案”始末》被《内参选编》4月12日第14期以黑体标题刊用。这些内参稿件,对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讯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敢于写内参。我当通讯员多年,为各报刊社写了不少稿子,但过去从未写过内参稿或批评性报道。今年,新华社陕西分社对特约通讯员明确提出了写内参稿的要求。如何办呢?不写完不成任务,写的话又有  相似文献   

8.
陈至上 《今传媒》2009,(12):72-72
给广播电台写稿,跟报纸刊物是不同的。报纸刊物是给人看的,而广播是给人听的,看起来顺眼的文章,听起来不一定顺耳;看起来清楚的句子,说给人听不一定好懂。一个人在看报纸刊物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字句,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报道是党的新闻媒体中的“利器”,特别是反腐败报道,由于有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新华社独有的内参“绿色通道”,往往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尤为各地干部群众所看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工作任重道远。新华社地方分社的记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时刻经受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的考验和反腐败艰巨性的挑战。最近10多年,随着反腐败工作的不断深入,一批位高权重的腐败分子纷纷落入法网。据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信息,1992年至2002年,全国各级法院共判处腐败分子17.39万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2万多人,厅级干部1000多人,省部级以上干部2…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我断断续续地向报刊投稿,在《新疆日报》、《新疆支部生活》、《乌鲁木齐晚报》发表言论160多篇。这些文章都很短,一般是五六百字,短的只有二三百字,姑且叫它“小言论”。我写的小言论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但由于没有用过笔名,日久了,也就引起常看报刊的熟悉的或陌生的朋友们的关注。有的朋友关心地问:你怎么尽写些“豆腐干”文章去填报屁股,何不弄几篇分量重的大块文章呢?我只得如实回答:我没有时间写,更没有写作大文章的水平。从我业余写作的实际出发,写“豆腐干”文章兴许还是自己的一点长处。我是怎样写起小言论来的呢?这要从我的工作岗位和年龄谈起。我年轻时酷爱读文学作品,步入中  相似文献   

11.
有人认为写言论稿主要是说理,只要点子新,观点正确,就可以闭门造车,用不着像写新闻稿那样东奔西跑去采访。笔者认为,这种  相似文献   

12.
我于1982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写言论。十多年来,尽管工作和职务都多次变化,但始终没有停笔,写作水平由“小言论”到“中言论”,再到“杂文”,不断有所提高。这几年平均每年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级各类报刊、电台发稿几十篇,并有数十篇言论(或杂文)在征文评选中获奖。前不久出版了杂文集《世象闲品》。回顾十几年的言论写作,确有一些感受颇深之处。今仅将自己粗浅的体会列出一二,请各位文友不吝赐教。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我在写作中深深感到,作为一名言论作者,首…  相似文献   

13.
社会新闻一直是都市报之间竞争的主要战场,而社会新闻又多是拼抢突发事件的报道,为了争夺新闻线索,各家报纸争相开设新闻热线。对于社会新闻来说,可做的有许许多多,总体来说,必须深入一线。  相似文献   

14.
偶于闲暇之时握笔为文,不想日久竟成“嗜好”。尽管已有数百篇拙作散见于各类报刊,但其中多是些不起眼的“豆腐块”而已,无甚“大作”,不值一提。然平日里却常有通讯员朋友不耻下问,向我“讨教”,我自感惭愧不已。今不揣浅陋,将言论写作之点滴感受粗略归结,列点道...  相似文献   

15.
学会写言论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有着举灯引路、扶正驱邪、答疑解惑、活跃版面等许多特殊功效。一张报纸,有了言论,似乎就添了分量,长了精神。我们通讯员既要学会写新闻,也要学会写言论。言论稿写得好,对增强新闻敏感、提高思想、逻辑以及文字水平都大有裨益。40多年来,我一直孜孜不倦倾心言论写作,先后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大大小小言论稿近千篇,获奖22篇,对如何写言论也积累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有人认为,搞文艺创作需要激情,而报纸广播的言论写作,是叙事论理,因而在行文中,感情的作用不那么重要。对此,我的体会是,言论写作,也须先动感情后动笔。否则,便会胸中无情,笔下无味,很难写出情理交融的文章来。言论文章,要求针砭时弊,有感而发,与时代的脉搏共振,和群众的心思相通,因而就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我坚持结合工作从事业余报道,不仅有力地提高了工作能力,而且新闻报道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相似文献   

18.
参加工作后,由于我在办公室从事秘书工作,其中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写新闻报道,为了完成领导交给的重任,我不得不加强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为此,我于1987年有选择地订了一份《新闻与写作》。十几年来,一直坚持拜读,越读越感到此刊难得,不仅内容新颖,活泼,有感染力,而且专业知识丰富,实用性强,使我爱不释手。特别是胡文龙先生在《新闻与写作》上发表的“新闻小言论写作得失谈”系列文章,开启了我写作言论稿的理想之门,后来竟自不量力地把言论写作定为自己业余爱好的发展方  相似文献   

19.
在省1990年度报纸好新闻评选中,《镇江日报》送评的言论《从“冬令进补”说起》获二等奖,我因此获编辑二等奖。欣喜之余,想得更多的倒是:当编辑,作嫁衣,亦不易。之所以说“不易”,不仅要有自甘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而且要在编稿和“稿外”付出艰辛的劳动。  相似文献   

20.
7月4日《新华日报》刊登了周旭东的通讯《防洪大堤亮出了“黄牌”》和署名旭东的编后随笔《强化防洪护堤的全局观念》,看后不禁有所感触,由此想到,记者写罢新闻之后,能够自己动手配评论,倒是值得提倡的。前几年《人民日报》科教文卫版的几位青年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