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有消息称,这几年一直很畅销的作品《狼图腾》其实是作者姜戎精心炮制的文化假象。在《狼图腾》成书的几年时间里,姜戒一直十分低调,几乎没有接受任何媒体采访,而这次他在接受了《南方周末》的采访,被见报后,有网友在网上留言称姜戒在接受采访时很多叙述失真。除了这个留言人,一位网名为逍遥的人,还在自己的博客上贴出了一封写给《南方周末》总编的信,称自己和姜戎一起曾在内蒙古满都宝力格牧场插队。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米,在我的印象里,狼不是什么好东西,什么“狼子野心”“狼心狗肺”……这些和“狼”相关的词语大多是用来骂人的。可是在那苍茫的蒙古大草原上,老一辈放牧者对狼却十分敬重:人死后要用牛车或马车拉到天葬场.由狼送到腾格里那儿。  相似文献   

3.
它是不幸的,狗群的混淆影响让它失去了与父母同类的沟通,最终被狼群遗弃;它又是神圣的,从它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草原狼高贵的天性;最后,它被人类改造,被钳去了上天赐给狼的神兵利器,在后来的抗争中走完了自己短暂而悲壮的一生。  相似文献   

4.
《檀香刑》存在着不伦不类的文白夹杂、反语法与非逻辑化表达、拙劣的比喻、冗词赘句太多、油滑等语言病象;它缺乏分寸感和真实性,在对暴力和施虐行为的叙述上,则表现出病态的鉴赏态度;从叙述方式、视点转换、人物对话等方面看,它不是向“民间”和“民族”的“撤退”和回归,而是对西方小说的拙劣摹仿。  相似文献   

5.
《狼图腾》是姜戎结合自身体验创作的中国当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小说,描写了内蒙古游牧民族与草原狼相处的独特经历,并以此传达了姜戎的生态伦理观念。读姜戎,我们看到当代生态伦理学中的道德因素在放大,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不能主宰一切,万物必将回归荒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6.
姜戎的《狼图腾》主题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当下的生态问题相合。在西方世界,美国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的英译本为海外读者所接受。不可避免的,葛浩文的英译本中存在大量的“变异”现象,正是这些现象造就了其在海外的成功传播。从比较文学变异学为视角来看,聚焦葛译本语言和文化层面的变异现象,可以分析出葛译本中的“创造性叛逆”其后深层次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根源,可知译本“变异”是中华文学“走出去”的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称谓是社会关系的反映.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称谓语的数量和指称范围各有特色.汉语拟亲属称谓纷繁复杂,而英语中虽然也有拟亲属称谓,但并不多见,这就给汉英翻译带来了困难.本文作者以<狼图腾>中"孩子"和"阿爸"两个词的翻译为切入点,探讨拟亲属称谓语的翻译,提出在不同语境下根据人物不同的情感,对同一拟亲属称谓可以采用直译,意译,音译等多种方法来传达拟亲属称谓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6月20日 晴 狼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凶狠而可怕的形象,"狼外婆"、"狼来了",众多的狼故事,传送给我们的观念就是可怕、凶狠,不招人喜欢,理当诛之。然而,读了《狼图腾》,观念却为之一新。《狼图腾》通过一位"知青"的讲述,展示知青在蒙古草原的生活图画。书中,陈阵从小喜欢观察狼,到处掏小狼,直到把小狼的狼牙磨掉流血,最终小狼得病死去。书的最后,知青回到额伦草原祭拜草原之神腾格里,祭拜小狼的洞穴,整个过程伴随着额伦草原生态的日益破坏,那种破坏是渐进的。  相似文献   

9.
陈阵终于如愿以偿地跟着毕利格阿爸来到额伦草原牧民的备用山地草场。观察狼的捕猎来了。此时的他,心里又是激动又是紧张,毕竟他和阿爸处在让汉人间之色变的“狼”的捕猎地区。虽然他已到牧区两年,可他还是惧怕蒙古草原上的巨狼和狼群,更何况他和阿爸的手上没有防身的武器,如果让狼嗅出了他们的人气,那他俩可就要提前天葬了。可是害怕还是抵挡不住陈阵心中对狼的好奇和痴迷,这可是他等了好久的机会,怎能轻易放过,  相似文献   

10.
杰克.伦敦的代表作《野性的呼唤》与姜戎的《狼图腾》两部小说虽然在时间、空间、文化、语言上面有着较大跨度,但是从母题、意义、形象塑造等方面来看具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文本细读,对这两部小说进行共性对比,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来认识、理解其中蕴含的深远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狼图腾》是一部融合了历史学、军事学、人类学、哲学等多领域,以狼为叙事主体的文学著作。全书以三次大型的关于狼的战争以及主人公与一只小狼朝夕相处的故事为叙事主线,用极富张力的语言,彰显狼身上的种种特性,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狼的重新思考。本文对《狼图腾》中的“狼性”从精神生态的角度进行了新的诠释与解读。  相似文献   

12.
笔者借助于Gideon Toury的面向译入语(target-oriented translation)的翻译策略中有关翻译规范的理论,拓展成为译入语文化规范的概念。通过分析《狼图腾》英语译文Wolf Totem对于原文中主题之一狼意象的表达所出现的微妙变化的现象,考察研究了译入语的相关文化规范,进而得出译文所呈现的相对正面而又被简化了的狼意象是为了形成对译入语读者而言可接受的翻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小说《狼图腾》内在意蕴的分析,力图挖掘出在"狼"意象表征背后所蕴涵的以"狼图腾"为文化内核的草原游牧文化精神,从而揭示出在人类学视域下,小说《狼图腾》所彰显出的文化认同理念。  相似文献   

14.
当前理论界对明喻翻译策略的研究关注不足,且已有相关成果缺乏实践指导性。本文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狼图腾》明喻句的英译为研究对象,探讨指导翻译实践的明喻翻译策略。研究表明,喻底比喻体更适合作为明喻翻译的关键。根据喻底的有无,明喻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个类别。显性明喻句中,喻底根据出现的位置构成一个凸显程度连续统,随着喻底凸显程度的减弱,翻译的自由度就增加;而在隐性明喻句中喻底的可及性构成一个连续统,影响着明喻句翻译策略的选择。本文可以对明喻翻译以及其他修辞翻译实践与教学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畅销书《狼图腾》进行史料梳理和文本分析,可以看出这部杂糅文学与学术的写作方式在内容上并不具有畅销书特质的作品获得畅销的原因。“从‘好书原则’到‘好卖原则’”、“别具一格的运作模式”、“独出心裁的运作方式”、“迎合时尚的内容形式”四部分,分别从背景、体制、运作方式与内容形式四个方面,对《狼图腾》一书的畅销进行全面解析,从中揭示出日益市场化的当下文学出版重新定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姜戎的《狼图腾》出版一年来,成为全国最热销的长篇小说和评论界争议的热门话题,臧否褒贬,众说纷纭。究竞应当怎样看待这部所谓的“旷世奇书”?从其创作题材的开拓、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作品主题的深化三个主要方面作实事求是的思考和惟务折中的辨析,它既有创造性的优长,又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狼图腾》,既高扬“羊性”,要求人们驯服于大自然,谋求生态环境的改善;又崇拜“狼性”,提倡人们凶暴强悍。因此,作品出现了思想悖论。而且,以“羊文明”、“狼文明”分别指代中西文化,这是简单化的、非科学的。“狼图腾”的崇拜,恰恰从反面映照出了国民的信仰缺失与灵魂空虚。  相似文献   

18.
《狼图腾》描写了作者在草原中多年与狼共处的经历,揭示了自然界生命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教会人们热爱自由和生命,提醒人们对自然、对生命要有所敬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