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往今来,教师权威与教师惩戒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随着社会的进步,新型教师权威逐步形成,而教师惩戒备受争议。教师惩戒应分为合理惩戒与不合理惩戒,其中合理惩戒对教师权威的树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合理惩戒来强化自身的教师权威,但要把握好合理惩戒的界限与尺度。  相似文献   

2.
完整的教育离不开教育惩戒。以正确认识教育惩戒为前提,既要体现惩戒的一般特性,又要体现教育性。完善法律制度,明确合理程序细则,建立监管与救济系统,使教育惩戒的行使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教育惩戒合理及有效行使。  相似文献   

3.
邢雅倩 《辽宁教育》2012,(13):25-27
古往今来,教师权威与教师惩戒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随着社会的进步,新型教师权威逐步形成,而教师惩戒备受争议。教师惩戒应分为合理惩戒与不合理惩戒,其中合理惩戒对教师权威的树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合理惩戒来强化自身的教师权威,但要把握好合理惩戒的界限与尺度。  相似文献   

4.
在学生状告母校的案件层出不穷的今天,高校教师惩戒则出现另一种趋势,教师惩戒权的行使正在弱化,这严重影响到了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探讨了教师惩戒权的弱化及其成因,并指出教师惩戒在高校教育中存在的必要性和正当性,进而指出应构建科学的教育惩戒机制,加强教师惩戒权的行使,以保障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一、教育惩戒权的界定关于学校或教师对学生进行惩戒的权利,有的称之为教师惩戒权,有的称之为学校惩戒权,有的称之为教育惩戒权。笔者赞成第三种称谓,因为行使惩戒权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校,称之为教育惩戒权更为恰当。同时,教育惩戒权这一概念,更能体现教育学生这一惩戒的目的和本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潮逐渐发展,学生的权益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被禁止对学生实施体罚,加之又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变得不敢对学生实施惩戒。可惩戒作为教育学生必不可少的方式是不能抛弃的。因此,研究教师惩戒权的合理范围及使用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主要分析了惩戒主体、惩戒目标和惩戒方式的合理范围,并从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四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如何把握教育惩戒的实施边界,是教师行使教育惩戒权的关键所在。可以从实施对象、实施意图和实施程度,揭示教育惩戒实施边界的具体体现,进而分析体罚、变相体罚、侵权等典型越界惩戒行为,提出教师把握教育惩戒实施边界的基本策略,即:教师实施教育惩戒以法律规范为底线,以教育道德为支撑,以教育规律为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教师惩戒权的行使权统一于教师,往往产生种种不良后果.教师在处理学生不当行为时,应该采取什么方式和尺度,应该把握什么原则策略,成为当今学校教育备受争议的热点话题,本人从教师惩戒权实施模式的流程、原则入手,建立职权分离的惩戒体系,对新模式下的教师合理惩戒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颁布赋予了教育惩戒在专业上、制度上的合法性,但双重的合法性并未改变其实践的困惑。在小学教育中,教育惩戒的实施仍是教师教育活动的难点,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身份信息及其伴随的信任感依然是教育惩戒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教育惩戒规则应与教师的身份信任相协调,共同支持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0.
教育惩戒是复杂而敏感的教育议题。我国《教育惩戒实施办法》已经出台,《教师法》相关条款的修改在即,教育惩戒权的法理基础仍需探讨。明确教育惩戒权的性质,区分教育惩戒权的行使主体,是正确看待教育惩戒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惩戒权既要有教育基础,又要有法律依据,需要法律的确权和赋权。用法律制度来规约权力、保护权利已成为新常态,教育惩戒权应明晰其法律属性。教育惩戒权体现出很强的权力与权利的双重属性和权义复合性。教育惩戒权可分为学校惩戒权和教师惩戒权。高校教育惩戒权与中小学教育惩戒有所不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惩戒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现代学校教育秩序的构建,应通过“良法”之治和人治结合,实现教师惩戒权的合理使用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1.
教师运用惩戒权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现实生活中人们把惩戒和体罚混为一谈,加之立法规定的不足,致使教师惩戒权处于混沌状态,影响了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事实上,惩戒和体罚有着本质区别。我们必须科学界定教师惩戒权,并对其进行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2.
教师运用惩戒权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现实生活中人们把惩戒和体罚混为一谈,加之立法规定的不足,致使教师惩戒权处于混沌状态,影响了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事实上,惩戒和体罚有着本质区别。我们必须科学界定教师惩戒权,并对其进行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3.
秦鑫鑫 《中国教师》2020,(4):117-120
近年来,因管理学生而产生的师生纠纷乃至家校纠纷频出,学生及其家长暴力对待教师的新闻屡见报端,这也不断消减一线教育工作者管理学生的积极性。为应对因学生管理而产生的诸多困境,教师惩戒权的呼声逐渐高涨。201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第十四条明确指出"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1]。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教育惩戒权和教师惩戒权的内涵和外延的区别,从而明晰了教育惩戒权和教师惩戒权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教师惩戒权是教师因其职业身份而获得的一种强制性的学生管理权力,是教师的职业性权利之一。此权利的行使必须遵循合法性和合理性原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应当正确认定教师惩戒权行使的合理性,区分合理惩戒与非法惩戒,并予以必要的救济。在我国,教师惩戒权缺乏明确法律限定,现有监督与救济机制也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17.
18.
教师惩戒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法对具有过错行为的学生实施惩戒的职权.这项职权是维护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职权.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存在因无法掌握清晰的惩戒边界而导致惩戒失当的情况,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此,教师应明确教育惩戒的边界,依法行使惩戒权,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矫治学生的不当行为.文章从三重维度对教师惩戒边界进行分析,即教师行使惩戒权的前提、原则与程序.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惩戒权是一项由教师代表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职权。这项职权是社会法意义上的为了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学生的整体利益及个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学生的品行所必需的管理职责和职权。设定教师惩戒权的目的是为了儿童利益最佳化或者最大化。在此前提下要尊重教师出于合法教育目的而依法依规采取的惩戒措施;同时要克服教师惩戒权侵蚀家庭、父母亲权,必须注意教师惩戒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儿童养成为校内外认同的良好品行,教师教育惩戒各项措施要始终围绕这样的初心而展开。因此,在设定教师教育惩戒权的要件、具体方式和相关程序时,要从这一根本目的和原则出发,展开相关机制、规则和程序的设置。教师教育惩戒权融合了公法的基本标准和私法中教师代表学校对学生管理的自治规则,体现了公法与私法融合的典型特点。在否定对学生身体直接施加体罚和不符合教育正当目的之侮辱性语言的基本前提下,根据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的轻重程度,设置与学生身心特点适应且必要的惩戒措施。在具体惩戒措施方面,根据学生违纪违法行为与法律关系的紧密程度,设置三个档次的惩戒措施和不同的程序。对于法律关系度密切的较重的惩戒,规定严格的程序,保障惩戒的合法合理合情,以达到惩戒为促进学生养成优良品行之目的;对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违法实施惩戒的教师,要从解除聘用关系直至追加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20.
时下,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形式的赏识教育倍受人们青睐,而以批评和处罚为主要形式的惩戒教育却渐渐被人们遗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但切勿过了头。如果学生受到的赏识和赞美太多,不该夸的也夸,不该奖的也奖,势必会使学生迷失自我、自高自大、目空一切,不能给自己准确定位,不能公正客观地评价自我,这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