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记得我刚刚学写新闻报道时,有许多生动的材料,一到我的笔下,就显得干巴巴的。后来我除了在挖掘新闻题材上下功夫外,还注意捕捉与主题有关的细节和语言,这么一来,报社的编辑认为我的稿件有点味道了,因而稿件的采用率也提高了。一九八三年元月,《工人日报》刊登了我采写的一篇通讯,题为“烈士母亲的儿女”。这篇通讯的开头,就是我通过亲  相似文献   

2.
3月2日,“两会”前夕,《工人日报》在“新闻周末”版以大篇幅发表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我呐喊,因为我相信”——八旬老人三百次上书中南海》(以下简称《呐喊》)。这篇通讯是“新闻周末”编辑室为迎接新世纪第一次“两会”精心策划、精心准备的重点稿件,通讯集中报道了湖南省长沙市一位退休老人陈荣杰忧国忧民、连续50年向党中央建言献策、致力于反腐倡廉、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3.
辛秦 《新闻三昧》2006,(9):53-54
工人日报在“五一”前推出“劳动者之歌”专栏,开栏的第一篇就是通讯《与孤岛灯塔30年的厮守》(见工人日报4月16日头版头条)。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位忠于职守、以灯塔为家、30年如一日的灯塔养护工苏贵聪的先进事迹。读来非常感人。这篇1800来字的通讯,采访深入、写作细腻,在独特的场景中、刻画出人物的高贵品格。一、灯塔工苏贵聪以岛为家,心里装着灯塔。他“18岁被派往面积只有0.1平方公里的遮浪孤岛。每天,他面对的是苍茫无边的大海,面对的是一座不会讲话的灯塔”。他很朴素地告诉记者:“刚上岛那两年,我也想过换工作,…  相似文献   

4.
联系自己十几年做通讯报道工作的经历,感觉有三种境界,这就是:“有我境界,无我境界,独我境界。”追求“独我境界”“独我境界”,就是在观察问题,把握新闻素材,探索新闻表现形式等方面,有自己的见解。1986年初春,我发现,新闻媒介对改革者的报道逐渐冷落下来,我探其原因。觉得各级领导应该大胆支持和保护改革者。当时,肥城矿务局党委一直是站在改革的高度保护改革者,使企业改革步步深化。于是,我采写了《为改革者撑腰壮胆》的长篇通讯。大众日报在头版发表,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工人日报  相似文献   

5.
也許用不着我来加添任何解釋,大家就可以从我將引述的一篇倫敦工人日报的报道中得到很深的教益:事实的邏輯是新聞的力量的泉源。下面就是倫敦工人日报关于“塞浦路斯时报”編輯被判罰款五十英鎊的报道的譯文: 【倫敦工人日报1957年1月7日消息】由于“塞浦路斯时报”刊載了一条倫敦“新聞紀事报”  相似文献   

6.
今年4月,我写的通讯《幸遇知音》,荣获工人日报“1986年通讯员好稿评选”通讯体裁的一等奖。这是自1984年以来我的第9次获奖。西北新闻刊授学院的老师们立即写信向我表示祝贺,并希望我谈一谈几年来的学习与收获。两个孩子的妈妈1986年7月,我应邀去北京日报《宣传手册》编辑部向编  相似文献   

7.
《工人日报》3月28日第七版,是文艺部主持“人生片断”专版编发的反映“看天吃饭的气象人”生活的内容。这一组共8篇短文(包括“采访手记”),是采编者利用“世界气象日”采撷的一束小花。这一整版文字,我捧读后有深切感悟:不看不知晓,一看真开窍!  相似文献   

8.
我长期订阅《工人日报》,深感这是一张比较严谨的报纸。而读了2001年10月31日《工人日报》的几篇报道,我觉得有几处毛病。虽是“白壁微瑕”,但有指出的必要。“他们”不能代替“一个”第一版通讯《首钢为何要实施战略大调整》的开头一段这样写道:“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里,首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世纪之交,他们又提出了‘面向新世纪,建设新首钢’的奋斗目标。”这句话中的“他们”  相似文献   

9.
我与金志涛、许运江、孙宗勇、田宏耀、卢杰采写,王桂平编辑的1.5万余字的通讯《永不陨落的“两弹”之星——共和国“两弹一星功勋”郭永怀追记》一文,在2000年10月27日威海日报上首发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新华社、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工人日报、法制日报、《报刊文摘》、《文摘旬刊》等多家媒  相似文献   

10.
案头上放着一份《工人日报》2006年5月13日的剪报,在头版上登载的通讯《“神眼”警探》,当天笔者读到时就感觉写得不错。今天重新拜读我被“神探”刘云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也为作者精心地写作而折服——真是一篇很好的通讯。这篇1500多字的通讯,简洁而生动。主人公刘云是南京铁路  相似文献   

11.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新闻写作中同样适用。细节是新闻的血肉.常常成为一篇报道中最生动、给人印象最深的部分。荣获第7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的《工人日报》通讯《北京有个李素丽》就是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2.
人物通讯应注重写好细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威 《新闻三昧》2007,(3):40-41
近几年,媒体上的人物通讯逐渐多起来,仅中宣部推出来的、主流媒体都在刊登的就有“劳动者之歌”,“时代先锋”两个栏目。除此,最近工人日报还开辟了“人物点击”、“劳模写真”等专栏。众多人物通讯栏目,为弘扬各条战线的先进模范人物精神面貌提供了平台。然  相似文献   

13.
我与金志涛、许运江、孙宗勇、田宏耀、卢杰采写、王桂平编辑的15000余字的长篇通讯《永不陨落的“两弹”之星——共和国“两弹一星功勋”郭永怀追记》一文,在2000年10月27日《威海日报》上首发后,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不仅新华社、《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国防报》、等多家媒体迅速刊载,而且还先后荣获了山东省市地报  相似文献   

14.
真正的朋友     
每当看到和想到《工人日报》这几个字,我的心中便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我的成长是和《工人日报》紧紧地联在一起的。 80年代初,由于我在以往的逆境中一直坚持刻苦自学,终于在化工产品的研究上搞出点名堂。《工人日报》的记者发现了我这个“小人物”,进行了报道。从此,我和《工人日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5.
在工人日报上刊发的报告文学《九公里的女人们》获得了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读者也许不知这是一篇通讯员的作品。说实话,我一直盘算着工人日报的通讯员在写消息、通讯、言论之外,能用一些笔墨勾勒出些许有趣味、有价值的报告文学,让我们的文学副刊多一些来自基层、企业的真气与活力。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通讯式的消息?顾名思义,就是看起来像通讯的消息,也可以说是用写通讯的形式写的消息。通讯式的消息,我有时也叫它消息式的通讯,也就是用写消息的办法写通讯,这种通讯看起来很似消息。这就是我对这种新闻体裁的“土解释”、“土定义”。在新闻理论研究方面颇有造诣的白庆祥同志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来概括通讯式的消息:“总而言之,它是用消息和通讯的两种文体交叉的写法写作的新闻文体。它既有消息主题的客观性、严肃性,又有通讯的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性。”他还称赞说,这是我在新闻体裁写作方面的突破和创新。这种赞扬让我有些汗颜,因为这…  相似文献   

17.
我是北京市崇文区粮食局的一名兼职通讯干事,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从一九八一年开始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写稿,三年来,我写的稿件被《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工人日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采用一百三十多篇.去年,我被崇文区评为“优秀通讯员”. 我在写稿中的体会是,做为通讯员只有加强理论和政策的学习,不断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判断  相似文献   

18.
在《工人日报》第9届特约通讯员代表大会上。当我双手接过瞿祖赓社长授予的《工人日报》“十连冠”优秀特约通讯员奖杯的时候,我既激动又自豪。正如许多朋友所说,接连十次获得《工人日报》优秀特约通讯员称号,十分难得,十分珍贵,当属殊荣,在常州市、在江苏省,我还是第1位。作为《工人日报》10多年的特约通讯员,在报社领导、记者和编辑的指导、帮助下,我先后被《工人日报》刊用的稿件有145篇,其中10篇,或被新华社转发,或被中央台转播,或被评为好稿,或被选编入书出版。回顾10多年的实践,我体会到作为特约通讯员应该具有“四得”,即:献得出爱,受得了苦,经得住退,站得稳脚。  相似文献   

19.
有位记者曾经问过许多企业家:“你最需要的是什么?”得到的回答几乎是一个:“最需要被人们所理解。”一提起《工人日报》,我就想到自己是很幸运的。因为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工人日报》不仅深深理解我,而且坚定地支持我,实在是改革者难觅的知音。 1984年,我在本溪率先租赁了消防副食商店,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围绕着姓“社”姓“资”问题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我——一个初学写作的青年工人,想借贵刊一角,说说工人日报张天若同志是怎样关心我这个“无名小卒”的。去年七月,工人日报发了我一篇读书札记。厂里有人说我文章里所用的典故是从某报、某文里抄来的,“无非是靠偷人家的东西来骗取稿费”。说来也巧,这篇札记的稿酬不知何故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