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惠民 《新闻窗》2005,(6):30-31
县(市)广播电台的农村广播科技宣传是“解决好‘三农’问题,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措施。要搞好这方面的宣传报道,就必须让广大农民把广播里介绍的农副业科学技术知识听懂,只有听懂了才能记得住,记住了才能用得上。因此,县(市)广播电台的领导及科技编辑,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不断探讨和深化科技宣传的通俗化问题,力求化“诉于目”的文字为“利于耳”的声音,化“单一平淡”的播音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声音,化“转瞬即逝”、“过耳不留”的声音为“转瞬不逝”、“过耳能留”的声音,真正让农民听懂、记真,用好农副业科技知识。  相似文献   

2.
通俗化是理论宣传的共同要求,不论是出版报刊,还是广播、电视的理论宣传,都面临着要解决通俗化的课题。其一,我国是十亿人口,其中有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国家。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比较低,据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竟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  相似文献   

3.
农副业科技知识本身很具体.有的还很复杂.一是一.二是二.来不得半点含糊。通过广播把这些知识直接介绍给广大农民很方便。但是.广播全靠“听”.它和报纸的“看”以及电视的又”听”又“看”很不~样的。广播一听就过去了.如果听错.生产上还会受到损失。这个问题在农村科技广播宣传中格外突出.也是科技编辑遇到的最大难题。同时.农村科技广播宣传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对农业科研成果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农民是农业科研成果的实践和应用主体.其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2000年我国农村文盲半文盲占农村总人口的809%.小学文化程度占3222%.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而高中和中专程度分别占931%和183%.大专及以上仅占048%。这样的科技文化素质结构,直接制约了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并且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许多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使留在农业的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更低.从而使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更加困难。据江苏省苏州市在全市35个农业现代化试点村的统计.全部3992个常年务农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的比重竞达到91%。0这样低智能的劳力结构.对农村科技广播宣传通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的科技编辑要下苦功改变编稿方法.变“写文”为“写话”.写农民的话.写农民听得懂的话。  相似文献   

4.
广播听众不像报刊读者那么主动,往往受到时空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不大可能一边听,一边回味思考。因此,广播电台的编辑应该尽可能为“说”的人和听的人提供方便,把话说得通俗些,让人一听就懂。  相似文献   

5.
新闻语言不仅要使识字的人能看得懂,而且要使不识字的人能听得懂。这样才能赢得受众,取得最好的社会效益。所谓通俗,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适合群众的水平和需要,容易使群众理解和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语言通俗化的涵义,就是指新闻的采编者从广大新闻受众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出发,努力使新闻  相似文献   

6.
陈晓珉 《新闻世界》2008,(10):55-56
作为广播电台的记者,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新闻采访.但可能平常忙于工作,很少静下心来思考到底什么是广播新闻、什么是广播新闻采访。这里,想谈谈一些个人的想法和实践中的体会。广播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文字为符号,对新近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概括有三层含义:其一,广播新闻的传播手段;其二,广播新闻的表现形式;其三,广播新闻的功用。  相似文献   

7.
文学有文学语言,新闻也有新闻语言。新闻语言要通俗化,这是由新闻受众的广泛性决定的。新闻受众受教育程度、文化素养千差万别,高低不一,只有做到了新闻语言  相似文献   

8.
要掌握广播新闻的技巧,首先要懂得广播新闻的语言特征。 广播新闻从录播到直播的飞跃,使广播新闻语言也多姿多彩起来,但是只有那些规范而不死板、活泼而不怪异的新闻播音才会有生命力,在这当中那些独具风格、特色鲜明的新闻播音更会散发出无穷魅力。如今,播音工作战线上有一些年轻人。不曾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基本功训练,语言偏而塌.而恰恰是这些人对播音学的传统理论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9.
广播以声音传播新闻,听到、听清、听懂都源于声音的传播,广播电台的记者编辑应该牢记广播新闻稿是"为听而写""为听而编"。根据多年从事广播电台记者的工作经历,笔者体会到广播新闻的编写除了必须符合新闻写作的简洁、明快、生动等一般要求外,还应该在导语的提炼、内容的故事化和信息量的丰富三方面提高稿件标准,从而使广播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精彩导语"抓住"听众耳朵  相似文献   

10.
许秋娟 《新闻传播》2010,(4):104-104
广播新闻的贴近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台实现效益的必然选择,是县市级电台成功发展的鲜明特征。随着听众新闻观念的转变,贴近性也有了新的含义,广播新闻应实现除指导性而外的多种功能,如传播信息功能、社会服务功能、文化教育功能、舆论监督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等等,只有这样,广播新闻的贴近性才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各类传媒日益现代化,号称三大传媒之一的广播,在受到电视、报纸严峻挑战的情况下,仍以其特有魅力和优势受到听众的钟爱.下面,仅就我多年来从事广播通联与群众工作的感受和体会,谈一谈广播新闻的优势.一、调查揭示的奥秘——广播新闻快捷吸入我们的广播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了开门办台,使人民群众成为广播的主角和主体,我们经常问计于民.除日常处理好听众来信,到听众中去座谈,请听众进台提意见,设立监听员、建立听众联系点之外,最重要的则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规模较大的听众调查.从1987年以来,我台共进行了6次调查.6次调查揭示了一个共同的奥秘——在广播、电视、报纸三大传媒交叉共生的情况下,其广播收听率多次高于电视的收视率和报纸的阅读率;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渠道之一.在调查和座谈中,一些听众风趣地说:“小方匣儿随身带,  相似文献   

12.
新闻宣传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信息,获得知识,明白道理,就像产品归宿于商品一样合乎逻辑。新闻宣传的效果建立在读者愿意看、读得懂、能接受的基础之上。故作斯文,词语生僻,必是和寡之曲。只有用“通俗”搭桥,才能使党中央的声音和各地纷繁的信息飞入百姓家,贴近万人心,拥有最广泛的读者。提倡通俗,并不意味着随意简化,俚语成篇,文理不通,更不能等同于低级庸俗。通俗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内容——深入浅出党中央每项新的政策出台,人们的思想认识不可能一个早晨就统一起来。有的人开始会不理解,甚至于抵触或非议。这就给报纸提供了显能用武的时机。1990年新春伊始,党中史号召各级干部深  相似文献   

13.
14.
关于广播理论节目普及性与通俗化,已经不是新话题了,这是两个不能忽视却常被忽视,想重视却没重视起来的老问题。  相似文献   

15.
自本刊今年第1期刊登“广播电视语言笔谈”邀请信以后,省内外的作者、读者热情应邀,寄来不少笔谈稿件。本期先发表四篇。希望作者和读者朋友们,针对目前广播电视语言存在的弊病以及面临的新问题继续发表意见;对已经刊登的笔谈稿件,有不同意见,也欢迎争鸣。对广播电视语言问题,许多同志有话要说,本刊拟多谈几期,盼各位赐稿。  相似文献   

16.
王鸣剑 《新闻界》2005,(5):144-145
经济新闻已经成为各种传媒关注的中心,而且专业性的经济类传媒更是雨后春笋,方兴未艾,可现状并不乐观.许多经济新闻(含经济理论文章)却受到了受众的冷落,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经济报道爱“打官腔”,有的又过于“学术化”和“理论化”,专业味道太浓,阅读门槛较高.尤其是一些远离实际,脱离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经济理论文章,教化口吻过重,新闻含量较低,使读者味同嚼蜡,自然难以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这样的文章通常是“内行不过瘾,外行看不懂”,影响了经济报道的有效覆盖.就经济理论宣传工作来而言,读者群的缺失,不仅是经济利益的损失,更是政治上的损失.因此,怎样写出让受众喜闻乐见的经济新闻,是当今媒体不可回避的严峻问题.要做好经济新闻的宣传报道,走平民化、通俗化是必经之路.经济新闻要做到为老百姓喜闻乐见,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李傲 《记者摇篮》2005,(2):42-42
如何让高深的科技理论、科技成果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在报刊,让读者“零距离”接触,这是每一个编辑、记者都会遇到较棘手的问题。笔者从近期的科技新闻采编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传播科技新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时代,人们对承担社会责任的新闻媒体有着不同的心里期许。任何一个新闻媒体都有其特定的报道领域和报道风格,尤其是作为专业新闻类报刊来说,要改变外行人看不懂,内行人不爱看的老大难问题,只有将专业新闻通俗化才能与受众的期许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张耀平 《新闻通讯》2008,(12):56-57
信息化时代,人们对承担社会责任的新闻媒体有着不同的心里期许。任何一个新闻媒体都有其特定的报道领域和报道风格,尤其是作为专业新闻类报刊来说,要改变“外行人看不懂,内行人不爱看”的老大难问题,只有将专业新闻通俗化才能与受众的期许相吻合,才能赢得受众,担当起承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广播新闻是广播电台的骨干支架,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媒体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新闻竞争。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广播新闻如何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使其先声夺人,进而赢得听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