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从小就喜欢听故事。记得小时候,每当夜幕降临时,我就静静地躺在床上听妈妈讲些充满童趣的故事。听着,听着,我不禁产生出许多的遐想,直到进入梦乡。后来上学了,通过学习,我认识了汉语拼音和汉字,开始独立阅读一些儿童故事。看的书越来越多,我对文学的热爱之情也越来越浓。到了小学中年级时,我开始阅读《儿童时代》、《少年文学报》等少儿杂志。欣赏着我的同龄人写的一篇篇佳作,我常暗自思索,同样是小学生,别人的作文可以在报刊上发表,而我为什么只能望文兴叹呢?我也一直渴望自己的习作能够在报刊上露脸。这个愿望已经在我心…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从不做梦,一觉就能睡到天亮。没有梦中的故事,就学会去看别人的故事。我的第一本附有注音的故事书是表姐送的,我甚是珍惜。那时的我认字不久,总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看得很慢却很满足。至今我仍觉得那时的我对文学所怀有的感情才是最真挚的。我喜欢故事,我总觉得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我们在自己的世界编造着故事,或有意或无意;我们也在别人的故事中客串,或路人或  相似文献   

3.
王艳玲 《中国教师》2010,(13):59-59
<正>当语文学习由"拼音王国"进入"汉字王国",孩子就开始认字了。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故事。孩子们的记忆力都非常好,一首儿歌、一段话,听读几遍就可以背下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爱听故事,爱讲故事,但不一定爱写故事。敬爱的贾志敏老师小时候听了"外婆的外婆讲的故事",深受启发,记在心里,现在写下来,就是一篇生动的美文。我们不妨学学贾老师,也写写你听到的故事,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有一个故事,是我外婆告诉我的,它已经很古老了,是外婆的外婆当初讲给外婆听的。今天,贾老师要把这个故事说给各位同学听,希望你们从中明白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5.
还记得儿时的夏夜,躺在院子里的竹床上,仰望浩瀚无垠的夜空,听着外婆重复了一遍又一遍的神话故事,思绪飘向远方:聪慧的田螺姑娘、女娲用黄泥捏出了很多小人……一个个神奇、瑰丽、充满遐想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年幼的我。当我学会认字时,便迫不及待地投入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的阅读中,想象着自己拥有神奇力量,在我身上发生着神奇的故事。这就是我最初的阅读体验、最初的阅读乐趣。  相似文献   

6.
从幼时起,书就已经进入到我的生活里.打开记忆的闸门,我和书的故事历历在目. 从幼儿园开始,我每天晚上都听着妈妈讲的故事入睡.小学时,我学会了拼音,开始自己看书.我看书的速度很慢,但这能让我细细品味书中的内容.打开书本宛若打开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在这幅画卷中,我和蟋蟀唱歌,和蝴蝶跳舞,和鼹鼠赛跑……一个个与书有关的故事,令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年级的一节听读欣赏课。老师向小朋友们介绍了一篇童话故事《四个好朋友》。 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小公鸡、小白兔、小花猫在不小心碰到别人时,都能够主动打招呼;小乌龟在接受别人道歉时很没礼貌。三个小朋友原谅了小乌龟。大家一起唱歌跳舞,非常快乐。 课上得很是精彩,导入、讲述、讨论、复述、平台演示、图片出示……整个教学过程清晰可见。课上得生动、自然而又不失趣味。 师:听了这个故事,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想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吗? 生:老师,我想到表演这个故事。 师:请坐。 生:老师,我们想玩一玩…  相似文献   

8.
30分钟的A     
上八年级的时候,英语是我最喜欢的科目。有一天,英语老师波兰斯基小姐宣布:“同学们,下周你们要交一篇作文,写出生命中让你激动不已的事情。如果你的生活无聊无趣,那就编造一个故事,但我希望是个好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想用一个好故事让老师感到惊喜。我早早就开始列出生活中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我的弟弟从两层楼上摔下来;我妹妹的嘴唇卡在了拉链里;我的另一个弟弟差点葬身火海;我叔叔把我放进洗衣机里……我选的主题听起来枯燥无味,于是我决定编造一个故事,一定要强于我列出的所有那些。整整一周时间,我都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故事情节中,…  相似文献   

9.
小朋友们,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多听、多读、多记、多说。我会听,不管是听故事还是听人说话,我都很专心。我爱读,对书简直着了迷,在家里如果一两个小时听不见我的声音,那我准是在看书。我会记,我记的东西可多了,最厉害的是说成语,一开口就像金鱼吐泡泡似的,一串一串的。我喜欢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事情讲给爸爸妈妈听,讲的时候别人不能插(chā)话,一口气讲下来,清清楚楚的,别人听得明明白白,再写下来,就是一篇作文啦。哈哈!我还喜欢奇思妙想、编(biān)童话、编儿歌,非常有趣!  相似文献   

10.
我的欢乐     
当别人的故事在我指间翻动,当感动风化成记忆的泪珠时,我开始提起那枝稚嫩的笔,倾诉起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生命真谛的探求。写作,我的欢乐。孩提时,我就被那方块字所深深吸引,一本在当时的我看起来似懂非懂的童话书就能让我安静好半天。少年时,当童话的美丽不再吸引我时,我便翻阅别人的快乐,悲伤着别人的悲伤,思考着别人的问题,探索着别人对生命的探索。青年时,当别人的故事不再感动我时,我选择了自己感动自己。我开始提笔,编织起自己心中斑斓的梦,倾诉起自己心中的朦胧诗。这时的我,才体会到一种发  相似文献   

11.
[问题]我5岁的女儿很爱听故事,只要有空我就会念书给她听,但并不刻意让她认字.因为我听说,孩子上学后会因为老师教的东西已学过就不好好听讲了.可我也听说,现在孩子入学后的识字量非常大,如果一点也不教孩子,孩子入学后会非常吃力.再看看自己身边的那些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在教孩子认字了,有的还认了不少,我是不是该像其他家长一样教孩子认字呢?可我又担心操之过急会引起孩子的反感.那么,孩子入学前认字到底是利多还是弊多呢?  相似文献   

12.
世界几大古老文明,或者灭亡了,或者衰败了,只有中华文明还在延续,还在生机勃勃地发展。中华文明生命力之强让人惊叹。这强大的生命力来自于中华文化已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代代相传,绵延不绝。每一个中国人,从他开始认字,就在一笔一划中认字明意;从他开始读书,就在一言一语中知书学礼;从他走进学校,就在一篇篇课文中接受汉语言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13.
我与文学     
我并非是那类小时候便立志要当作家才成为作家的人。在我仅仅是一个爱听故事的孩子的年龄,我对作家这一职业的理解是那么的单纯——用笔讲故事,并通过故事吸引别人、感动别人的人。  相似文献   

14.
孩子们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准备听我讲故事。我突发奇想,何不自编一个孩子们自己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呢?与他们朝夕相处,感人的事还真不少。有喜欢帮助别人的魏一小朋友,还有爱劳动的王涛小朋友,就让他们来当故事里的主角吧!于是我就讲了一个魏一、王涛和小朋友们在森林里玩耍所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这是我在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中进行的一次尝试。我对听不到别人说话这种状态一直充满了好奇,想写一篇这样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聋子,他一直听不到别人说话,但是他以他的方式对这个无声的世界做出解释和反应。写了一两天,我突然觉得这是在步别人的后尘,聋子不知在多少作家的笔下出现过!  相似文献   

16.
珍妮佛·赖莉在女儿艾碧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念故事给她听。初时,婴儿咬书皮,滴口水在书页上,但珍妮佛并不介意,甚至让艾碧抱着书入睡。艾碧1岁时就很喜欢书本,会依偎在母亲怀里,睁着一双大眼听珍妮佛念《雪人和熊跳舞》的童话故事。艾碧会走路了,常常坐在家里的大拉布拉多狗旁,侧拿着书,念故事给狗听。我像艾碧的妈妈一样,常念书给我的孩子听。我父母当年也念书给我听,现在,我又给我几个孙子念故事。要做好父母,念书给儿女听是最大的诀窍之一。它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深远的影响,多念书给他们听,他们真正学习时就会比别人快一步。教育家说,像艾碧这样的孩子,一旦进入学校,他们会比别的孩子早两年半懂得阅读。  相似文献   

17.
婷婷上幼儿园了,我这个当教师的奶奶能给她做点什么呢?婷婷最爱听故事,常常在听完了一个故事以后,还缠着人再讲一个,有时候连妈妈也会拿她没办法。我想,故事能启迪幼儿的智慧,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我要用它来训练孩子,让她从小学会听懂别人的话,同时又学会清楚地把故事说给别人听。因此,我设法让孩子从被动地听到积极地讲。  相似文献   

18.
我爱读书,是书籍伴我度过了许多个岁岁月月……在我三岁时,正是“呀呀学语”的时候,妈妈便引导我去读图多字少的故事。我呢?根本不认字,只是看那花花绿绿的图片好玩儿,没事儿便翻一翻。我的读书历程就这样开始了……慢慢地,我认识拼音了,便看起了注音的故事书。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熊布尼,这样的人物让我高兴,让我兴奋;坏皇后、老巫婆这样的人物让我痛恨。看惯了故事书的我,知道了事情总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人只有真、善、美。我开始不满足了。这时候, 《不知道的世界》、《迷  相似文献   

19.
我从小就被认为是早熟的、古怪的少女。在快速而马虎地结束认字过程之后,我就开始写作了。现在出道已经快九年了,写了几本书,创造了一些人物,制定了一些目标,被一些人所知道。我是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每次睡觉的时候,会怕别人把我当做死人埋了,就在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语:你家、我家、他家构成了这个社会。每个家庭中都发生着不同的故事。看着别人家的故事有时是否觉得和自己家的有些情节相似。但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却比看自己家的故事更多了几分理智。从本期开始,我们听《中国妇女报》的郝卫江讲讲她和她10岁的儿子间发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