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在丧葬习俗上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烧饭”、“面”是具有草原特色的游牧民族的丧葬习俗之一。本文从“烧饭”、“面”习俗的纵向研究,试图从文化传承的理论角度,寻求“烧饭”之礼残留至今,“面”之俗却于中世纪湮没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2.
由在中国上海郊区和日本乡村实地调查可见两地民居的环境习俗的一些基本差异,即中国江南乡村讲究环境的选择,日本乡村侧重于环境的布设;中国江南乡村永恒建造的习俗较多,日本在民居建造上的习俗较少;中国江南在房屋部件安排上顾忌较少,日本民居中宗教、信仰成份极多;中国江南乡村基本不保留旧居样式,日本农村保持传统,不愿重建;中国江南农村民居配置以好房间给后辈为原则,日本则讲究论资排辈,等等。  相似文献   

3.
广东居民的饮茶习俗内容非常丰富:在物质文化的层面上,包括了茶树、茶叶产品,等等;在将神文化的层面上,则包括了广东三大民系的特色饮茶习俗。介绍广东居民的饮茶习俗,可以为广东的茶叶生产和贸易等行业的经营者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民俗文化就是以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族民间的物质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传统,它包括生产与生活习俗、游艺竞技习俗、岁时岁日习俗、礼仪制度习俗、社会组织习俗、民间文学艺术等,其内容相当庞杂丰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民俗文化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一大批关于民俗文化的研究成果问世,为推进我国文化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习俗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文化交流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文化习俗的差异问题。而习俗中的禁忌则是差异的最主要表现。因此,本文拟从社交、饮食、节日、数字等方面对中西文化习俗在禁忌上存在的差异做一些简单比较。  相似文献   

6.
文身是一种很古老的流行于世界各地的习俗,如今,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多元化发展,又渐渐地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于是,“文身”一词频繁地在报刊上出现,但同时出现的还有“纹身”这种写法。请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果洛藏族对自然物崇拜所衍生出的禁忌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属于精神信仰禁忌习俗,存在于整个藏族社会中,其产生、流传都符合人们的某种特殊心态,并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流传于果洛地区藏族社会中对自然物崇拜所衍生出的禁忌习俗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8.
缠足习俗起源于北宋,没落于民国。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缠足习俗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也大不相同。宋代时以小脚为美的审美观念,驱使缠足从理想走向实践;元代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汉人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是缠足习俗发展的最重要动力;明代时缠足习俗才真正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清代统治者屡禁缠足而不止,不仅有汉人的抵抗和缠足习俗早已深入人心等观念上的原因,还有禁令不彻底,措施不合理等制度上的原因。近代西方文明的传入,社会的大变革,终结了中国缠足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妻”字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受麦克伦南人类古有掠夺婚习俗之说的影响,于语言文字等领域搜寻例证发明中国古有掠夺婚习俗之说。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承“新说”,认定“妻”字是中国古代掠夺婚习俗之反映。本文对此提出数点疑义;并简述中国古无掠夺婚习俗的原因,从根本上否定了《字典》等对“妻”字的解释。遂又参考汉儒之说,提出“妻”字本义是“与夫齐等的女主人”  相似文献   

10.
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受其影响,北朝婚礼习俗异彩纷呈,青庐交拜、催妇上车、新妇乘马鞍、戏新婿、婚礼用乐等“胡化”色彩的婚礼习俗空前盛行于北朝,并对随后的唐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中华姓氏(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姓氏,是标志家族系统、表明血缘关系的符号,也就是人的根。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我国的姓氏书肇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是五彩缤纷,蔚为大观。研究中华民族的姓氏,是一门科学,我们称之谓“中华姓氏学”。  相似文献   

12.
哈尼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曾经历了母系氏族制、父系氏族族制、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哈尼族先民由于农耕活动时间较晚,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当其父系氏族制开始衰落之时,汉族的封建社会已经发展到了顶峰,在哈尼族历来隶属于汉族封建王朝、受汉族封建社会包围的情况下,就丧失了单独建立奴隶制度的条件,有幸跨越了人类社会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奴隶制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访谈法对父亲对自身的角色态度及其与父亲教养参与之间的关联进行考察。质性分析的结果发现:父亲对自身的角色态度表现为具备一定的教养动机,认可自身教养价值,但认为缺乏教养天性,对教养技能的评价不高。父亲对自身角色态度的教养价值、教养动机及教养技能等维度既独立且相互作用着影响父亲的教养参与。教养动机、教养技能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促进父亲参与儿童早期教养,可以从调整父亲对自身教养价值的认知,提升教养技能和教养动机的方向入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廪君与盐水神女的神话同古希腊埃涅阿斯与迦太基女王狄多的神话具有相似的结构,并可提炼出共同的原型。即英雄使命与女神柔情相冲突,最后导致女神死亡。该原型是男性神格代替女性神格的表征,是父系社会对母系社会的替代这一历史过程在神话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古代的父亲是不亲自教育子女的,父教的施行更多的是假母氏或母族之手,这种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有二:一是母系氏族社会遗存;二是与中国传统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有关。母教与父教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来说,母重身教,父重言教,母教偏慈,父教偏严,但无论母教还是父教始终不离义方二字。  相似文献   

16.
殊异于其它民族经济生产形式、地理环境、民族主体思维的中国东北古族之一的女真族,在其原始社会阶段中,纯粹的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形态是不存在的。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使这一民族处于一种父权和母权依赖共存的"混合"状态中。  相似文献   

17.
探索珠江流域原住稻作民族之人文始祖,女性始祖(女米)洛甲与男性始祖布洛陀之种种神绩.论证(女米)洛甲乃远古母系社会氏族女性大首领兼大巫师,布洛陀为父系社会氏族男性大首领兼大巫师.  相似文献   

18.
儒学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时间里起着类似于核心价值观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社会各阶层在文化或观念上的认同来实现的。要达到这种认同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就儒学曾为全民认同所具备的历史条件而言,其历史经验及教训,可为当今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土地可持续利用必须同时实现资源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根据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完整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资源、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程度四个维度。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江苏省13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可以发现,江苏省的总体利用水平较低,并且由南往北逐步降低,存在着资源制约型、生态制约型、经济制约型和社会制约型四种类型,而且产生了经济可持续性与生态可持续性相背离的现象。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江苏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总体水平,各地也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相对薄弱予系统的可持续性,最终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陕西省安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级实验区的抽查评估,发现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对课改非常关注,广大教师对课改能积极参与,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课改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需要认真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