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切入点.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实现高职院校教育改革良性发展的关键,也是学校和企业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的就业力的需要.提高工学结合的实效性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的有机结合,共同参与高职教育.  相似文献   

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的在校学习与企业工作相结合,这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积极适应这种变化,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从而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工学结合日益成为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对高职教育产生了全面的影响,同时也对高职教学管理提出了挑战。传统的高职教学管理的观念、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实施条件、过程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并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分析目前一些中职校"工学结合"存在"虚"多"实"少,偏离根本目的;"校"热"企"冷,缺乏坚实基础;"工"多"学"少,未能有机融合;"罚"多"导"少,难见跟踪管理等现象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围绕育人目的谋划"工学结合",围绕工学互促实施"工学结合",围绕培养质量管理"工学结合"等提高中职校工学结合培养实效性的思...  相似文献   

5.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影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也将影响职业教育发展。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实效性起到决定作用,教学实效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试对影响工学结合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扬长避短,保障工学结合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工学结合课程教学实效性评价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实现的途径是开发工学结合课程,而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取决于对教学实效性的评价反馈,从而形成由教学活动到教学实效性,由教学实效性到教学评价,再由教学评价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闭路循环,因此探讨课程教学实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制定评价方法与标准对于工学结合课程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发展越来越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基于此,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要求、优势等方面出发,探析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提高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工学结合模式下商务英语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学难致用"的问题,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丈章通过对浙江台州民营企业人才职业能力要求特点的分析,结合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提出高职人才培养应着眼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企业环境,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为了提高工学结合的实效,通过对学生的问卷数据,分析了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现状.提出了提高工学结合实效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工学结合是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是新形势下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是提高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工学结合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活动,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的特殊实践。由于生产劳动对教育活动具有规定性作用,工学结合需要依据生产活动的规律和要求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同时也就具有了由当前生产活动所决定的性质特点。工学结合的过程实质是以工作过程为基础向学习和教学转化的过程:在目的上,需要在促进企业生产中实现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在各主要要素的关系上,需要在生产活动的主客体关系基础上实现教育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工学结合是指导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作者对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单轨制和美国普通教育制度中典型的工学结合方式进行了描述、比较和评价。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需要在制度层面对工学结合进行理解和改革,不同结合模式和市场经济有着不同的关系,工学结合的模式和学科专业的性质有着极大的关联性。这是我们在推进工学结合,制定工学结合政策过程中需要充分注意的。  相似文献   

14.
如何适应新形势要求,增强德育工作的时效性,是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只有树立主体性教育思想、注意生活化目标教育、应用科学化的德育方法、建立开放式的德育模式,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增强德育工作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实现途径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科学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职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因素.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其独有的特征,对这一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主要集中于通过全面创新教学、专业、课程以及实训途径方法,拓展"工学结合"途径,完备师资人才队伍等基本保障,充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推动实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化与可持续发展,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和学生职业能力,达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应在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以提升学生对岗位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还应将学生体育技能的形式与学生胜任职业所需的体能训练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就业与从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增强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面对走向新世纪的我国高等教育,德育如何着眼于新的实际,新的情况,把握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新特点,形成新思路,探索新路径,增强德育有效性,是德育工作面临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工学结合已成为共识,形成整体性与局部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学历证与职业证相结合、双赢式与政策性相结合等共同遵循的原则。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善于创新,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性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工学四合"与"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我国的"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德国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分别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两种模式融合的设想.通过融合,一方面使"工学四合"模式有了更为坚实的科学基础,另一方面使"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有了更加适宜的环境和土壤.  相似文献   

20.
高校道德教育管理有效性弱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晓鸥 《江苏高教》2006,(4):117-119
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管理绩效不高一直是人们关注与研究的重要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市场经济多元利益驱动对道德教育管理理念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有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本身存在缺失而产生的固有问题。本文从宏观环境变化和微观管理双层面分别阐述道德教育有效性不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