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古音研究,一向是详于先秦而略于两汉.刘冠才教授的《两汉韵部与声调研究》和《两汉声母系统研究》,就是为了弥补两汉语音系统研究不足而先后推出的两部新作. 《两汉韵部与声调研究》(巴蜀书社,2007)讨论的主要内容有:1.关于脂微两部在两汉时代的关系(也包括质与物,真与文的关系);2.关于侯部在两汉独立与否的问题;3.关于东冬侵三部在先秦两汉时代的分合;4."风"字读音历史演变;5.关于两汉时代阴阳入三声的对转;6.关于先秦两汉次入韵的问题;7.关于先秦两汉的去声字.该书的主要特点是:一、选取两汉韵部与声调研究中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探讨.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揭示出存在分歧双方的各自依据及其学说的优劣得失,以便显示真相.  相似文献   

2.
上古韵部研究是中国音韵学研究吏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为音韵学之源头,而且为中古音和近代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主要从上古音的研究材料和方法以及清代古音学家和近代学者对韵部的研究成果两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韵镜>列字的考察,可以得出其声母共有四十二类,与七八世纪佛经音义反映的声母系统极为一致.这可能是向我们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韵镜>反映的是中唐甚至是更早时期的汉语语音系统,其成书年代亦当在七八世纪甚至更早.  相似文献   

4.
宋代语音在汉语语音演变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正处于汉语语音由中古音向近代语音系统转变的重要过渡阶段。研究宋代语音大多以韵书、韵图为材料,宋人的音释同样也是研究宋代语言的重要材料,它可以发掘出许多反映宋人实际语音的字音资料。北宋著名道教学者陈景元的《南华真经章句音义》、《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等著作中有许多音注,对其进行研究,可以考察宋代的语音系统。  相似文献   

5.
刘冠才:《两汉韵部与声调研究》、《两汉声母系统研究》上古音研究,一向是详于先秦而略于两汉。刘冠才教授的《两汉韵部与声调研究》和《两汉声母系统研究》,就是为了弥补两汉语音系统研究不足而先后推出的两部新作。  相似文献   

6.
上古汉语是否存在复辅音声母学界仍存争议,对研究材料可靠性的质疑是争论的焦点之一。文章将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研究所依据的8种材料归纳为内证材料、外证材料两类,并对不同研究材料的性质、重要性、研究价值与使用问题等分别进行评述,以指出目前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学说仍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吕静《韵集》是我国早期的韵书,在韵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陆法言的《切韵》,也曾参考过《韵集》。但对这部韵书的研究,尤其是对其韵部系统的研究,一直以来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本文就有关这部韵书的材料进行分析论证,构拟出完整的吕静《韵集》的韵部系统。  相似文献   

8.
<董解元西厢记>的一些语音现象正处于向<中原音韵>过渡的状态,很多语言事实与<广韵>相比较更接近<中原音韵>.可以说,<董解元西厢记>反映了当时北方地区的实际语言状况,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北方话语音提供了颇有价值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9.
诗文用韵是反映特定时代某一地区语音状况的重要材料之一。唐代河北道南部的赵州诗人李峤、李华、李嘉、李德裕和幽州诗人卢照邻、贾岛的诗文用韵情况就反映了赵州、幽州二地的实际语音面貌,展现出一些韵部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增补汇音》声母方面保留了上古音系统的许多特色。阳声韵完整地保留了上古音[-m]、[-n]、[-η]的收尾系统。阴声韵只有“玑”、“葩’,两韵差异较大。入声韵出现了与阳声韵相配的入声和与阴声相配的入声两套。《增补》中出现大量阴入对转现象。《增补》将上古四声分为七音,上古许多入声字,在《增补》中属于上去或下上,这是与上古调类最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岳阳方言声母很有特色.通过从岳阳方言与中古音出发对岳阳方言声母与中古音声纽进行的比较,厘清了岳阳方言声母的来源,找出了从中古音声纽到岳阳方言声母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元声韵学大成》是明代非常重要的韵学著作,本文着重分析了《元声韵学大成》中知庄章组声母的演变情况,总结了规律,并重点分析了规律之外的变异情况,结合今音为其拟定了音值。  相似文献   

13.
根据《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和《广韵》,分析《古诗十九首》在用韵方面的特点,从韵例、韵部两个方面考查其上承《诗经》、汉乐府,下启魏晋六朝诗韵,在五言诗发展史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韵部数量处于历史“低值”且得益于通用语的普及,新诗用韵环境处于历史最为优越的时期。古、今汉语声调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调类总数均为4个,就声调的特性来看,都可分为比较平稳、少起伏的高平调,以及起伏大、调值较低的仄声调两类,因而平仄规则在现代语境中仍然存在语言学的可能性。“美的形式”的缺失,可能损害内在精神的有效表达;“有意味的形式”可以传达言词、句子结构无法表达的某些情感或意义,有利于创作者在艺术层面更充分、更有力地表现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15.
《音韵日月灯》"今韵"的声母系统表面上沿袭了传统的三十六母,但考察该书,我们发现其实际声母系统在三十六母的框架内包含了诸多明末官话声母特点。  相似文献   

16.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记录了大量的方言字音。从高本汉的描写中,可以离析出福州方言音系的整体面貌。文章重点介绍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所记福州音之声母系统。高本汉所记福州方言15个声母,与《戚林八音》、现代福州方言的声母系统基本一致,只是对“n、l”两个声母的分合看法有所不同,这是福州方言语音渐变的反映。另外,高氏还记录三个特殊音ts、c、c,经过分析,发现这些音标在书中仅有一两次用于描述福州方言,并不能作为福州方言声母系统的声母。  相似文献   

17.
以毛南语声母特点为基础,从鼻音声母与口辅音声母混读、唇齿浊擦音声母[v]泛用、腭化声母的影响和唇化声母的影响四个方面着重分析了毛南族人说普通话时声母易发生的语音偏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纠正方法。  相似文献   

18.
北宋诗人梅尧臣在宋诗史上影响颇大,通过对其诗韵进行穷尽性研究不难发现,梅尧臣诗歌的用韵,古体诗可以分为二十一部,佳韵已经分化,元部与真部相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实际语音的面貌。近体诗可以分为十四部,与古体诗舒声部分相同,且近体诗借韵、出韵现象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19.
《切韵》系韵书是中古音研究的核心材料,该系列韵书所承载的语音系统是“前溯上古音,后联近代音”的重要枢纽。学界对该系列韵书语音一直保有高度的研究热情,该研究领域而今已是硕果累累。文章将从音系研究、反切考察、又音研究、重纽研究等四个方面概述《切韵》系韵书语音的研究成果,从项目申报和硕博论文选题等两方面呈现其研究趋势,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些许建议,以求启迪后学,推动《切韵》系韵书语音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宋欧阳修、宋祁撰。在众多的版本中,清刻本武英殿刻本附宋董衝撰《唐书释音》25卷。在对《唐书释音》爬梳整理的基础上,归纳出反切11325条,除去重复有效反切4422条,共有反切上字580个,参照《广韵》、《集韵》,理出声母系统。我们认为《唐书释音》声母系统应该是一个反映宋代读书音的声母系统,既有对前音义反切的继承,又透露出作者在不经意之间反映的时音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