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中国历史学会、北京市历史学会、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于2001年6月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党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研讨会。40多位专家学者及青年学生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就中共党史研究的意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党史研究、正确对待党的历史上的错误和挫折、加强对青少年的党史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学者指出,重视历史研究,从中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党史研究与宣传是党的工作的重要方面。研究中共党史,认识党史的发展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有助于搞好党的自身建设,推进…  相似文献   

2.
孙坤 《林区教学》2022,(1):18-21
"学习强国"平台设有"党史故事""党史知识""党史研究""红色映象""精神研究""文献纪录片"等栏目。高校要坚持铸魂育人学党史,紧扣相关内容,讲好党史故事,引导大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信仰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政治引领。结合党的创新理论,学出忠诚,学出信仰,学出担当,学出本领。了解党的非凡历程,深刻感悟党的思想伟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提高对党的认识,做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党史观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党史问题上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的新阶段,是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遵循和方法论原则。习近平党史观在逻辑内涵及建构过程中蕴含着历史和现实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守正和创新相统一的三重维度,这三重维度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历史问题的深邃思考和科学把握,是我们准确学习理解习近平党史观科学内涵的逻辑线索。梳理研究习近平党史观的三重维度,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做好党史工作,更好地发挥党史教育的激励动员作用,推动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增强其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静如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中共党史学家、教育家。他以"李大钊研究第一人"闻名于世,以率先建构党史学科体系享誉学界。他培养了一批学术研究和理论宣传的骨干人才,为新时期党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他提出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现代化角度研究党史,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等一系列重要观点,在党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八十三载人生路,党史学科擎天柱,务实求真开新经,情满杏坛育英才。这既是张静如先生学术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北京师范大学"励耘""乐育"精神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5.
周楠 《文教资料》2011,(23):107-108
在当前形势下.正确对待历史,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党史要能够做到对整体的把握,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充分占有资料。领导干部学习党史是学习党的指导思想的需要,应弄懂党的指导思想、理论。按照要求完成工作:继承党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汲取党的错误教训。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对党史的学习.是新时期党建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正确党史观是对中国共产党及党的历史正向认知的理论和方法基础。青年大学生是否拥有正确党史观,对党的执政根基是否牢固和党的兴衰成败具有重大现实与长远意义。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正确党史观的科学内涵,深入探求其形成过程;以系统学习、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巩固强化等方式,探求青年大学生正确党史观的养成路径,以期培养和造就新时代知党爱党护党兴党的青年大学生。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坚持理论武装同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既意味着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增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的坚定性自觉性;又意味着要通过新时代理论武装,强化党史学习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它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必要前提,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客观需要,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方法要求。从实践指向看,必须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强化以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根本遵循的理论自觉,始终保持以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根本指针的理论清醒,不断坚定以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行动指南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8.
《鸡西大学学报》2022,(1):11-16
正确党史观是学习党史、研究党史的根本立场观点、态度方法和原则标准。党史上的三个历史决议贯穿着正确党史观,做到了把握党史的主流主线和主题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误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以正确党史观重新认识和审视党史上的三个历史决议,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有助于我们认清过去为什么取得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相似文献   

9.
中共党史学科体系的构建,是深入推进党史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习近平对新时代党史学科体系的重要阐释的独特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关于党史学科的功能观方面,他强调了党史研究的目的与作用以及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关于党史著作的编写和党史文献的编纂方面,出版了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关于党史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方面,他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党的“历史决议”和党中央的有关精神为基本依据,并准确把握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以及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习近平关于党史学科体系的重要阐释为建构党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首先 ,党史学的建设必须有开阔的视野。党史学属于哪一门学科 ,这是一个争论了很久的问题 ,现在仍有不同的意见。我想这个现象说明了一个问题 ,就是党史学其实是跨学科的 ,是一门综合学科。一方面 ,它同历史学有许多共性。我们研究一个党史事件、一个党史人物 ,其研究方法同历史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没有什么不同。另一方面 ,党史学又同政治学分不开 ,它研究的许多问题属于政治学领域。如研究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党政机构的设置和权力分配、党和群众的关系 ,这些课题又典型地属于政治学领域 ,不过党史界采用的研究方法多是历史学的…  相似文献   

11.
对党探索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历史轨迹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党对执政方式的艰辛尝试和探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遭受挫折的教训,这些探索对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是中共党史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其进行分期是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经验教训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史分为六个时期,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创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形成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良性互动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失误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拨乱反正、改革与创新时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理论和实践的历史表现出鲜明的创新特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先进的政党本质、党自身建设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创新的特质.中国共产党创新的历史传统表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中,表现在保持理论鲜活性的努力中,表现在驾驭社会发展的能力上.不断创新是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创新素质就是一种执政素质.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是检验执政党素质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的逻辑和现实的要求,呼唤建设创新型政党.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实质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理由是: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有着坚实而广泛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三、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制度保证;四、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有力证明;五、反腐倡廉,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严峻考验。六、坚持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 ,国内和国外对其创建史的研究非常重视 ,其研究过程大致都经历了起步形成路段和发展阶段 ,并在不同阶段上都表现出相应的特点。中共创建史研究要进一步发展 ,必须要以创新的意识突破理论和史料上的局限。  相似文献   

16.
权威的中共党史教科书都从"史"的角度归纳过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然而从"论"的视角阐释抗日战争推动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对研究抗日战争胜利的深远意义,对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巨大变迁,亦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纪念活动反映了中共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轨迹,其基本经验主要表现在纪念活动与总结历史经验相结合,探寻纪念活动的历史价值;纪念活动与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相结合,挖掘纪念活动的教育资源;纪念活动与现代传播方式相结合,拓展纪念活动的传播空间;纪念活动与推动社会发展相结合,彰显纪念活动的时代特征;纪念活动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发挥纪念活动的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部分,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主体基本原理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党的学说的重大贡献。六十年党的宗旨与时俱进,从为人民服务到执政为民,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初步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进行分析,提出了若干反帝斗争的重要思想与策略。考察、研究这一时期陈独秀反帝斗争思想与策略,是对陈独秀研究的深化,也可见证中国共产党不断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盛会,它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有益探索。20世纪80年代,史学界对其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20世纪90年代则在更广泛的领域对中共八大进行了更为深入具体的研究。本文将从八大的历史贡献及不足、路线中断的原因、对比史学研究三方面对其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八大研究的不足之处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