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无不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的深厚文化积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极好素材。只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德育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授,学生就会受到震撼、熏陶和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渗透德育教育,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是教师重要任务之一。下面就针对这一问题谈谈我的看法。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教育工作者总结多年教育经验,潜心研究挑选出来的经典,小学生虽然学习的都是一些基础知识,但是也要适当地挖掘教材当中隐含的德育内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从教材入手,先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进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工作以德育为首,英语教学也不例外。新编高中教材是一套系列教材,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其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在备课时,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若注意文本教材紧密联系实际,会让学生乐于听、乐于信、乐于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为“渗透”而“渗透”,不能为“德育”而“德育”,应该在围绕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结合具体课文篇目,适时适当地予以渗透.德育渗透,要注意结合文本教材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切忌假、大、空,要注意以生为本的人文关怀和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做到无言教育,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5.
感恩教育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处处渗透着感恩教育内容。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利用教材、拓展教材,让感恩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知恩、感恩、报恩,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教学中应该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新课程高中英语教材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要求教师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毛军芳 《学子》2014,(7):27-27
一、充分挖掘德育因素,适量渗透语文的选文都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作为教师,要学会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性,并与工具性进行统整,更好地对学生实施教育。1.教师要做好挖掘和梳理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例如:五年级的"师恩难忘"让学生从小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传统;  相似文献   

8.
卢芬 《考试周刊》2010,(33):43-44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情感渗透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话题。语文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灵活运用,把学生引入到清新和谐自然的情感氛围中,在接受新知识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9.
正一、充分挖掘德育因素,适量渗透语文的选文都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作为教师,要学会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性,并与工具性进行统整,更好地对学生实施教育。1.教师要做好挖掘和梳理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例如:五年级的"师恩难忘"让学生从小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传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使学生明白成功离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外,还要充分挖掘教材,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培养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品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在学习语言文字中渗透德育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个或几个最关键的  相似文献   

11.
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语文教学目标较以前愈来愈具体,不但有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要求,而且在德育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越显重要.教材中渗透了哪些德育因素,教师为什么要注重教材德育渗透,如何挖掘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如何让学生在教材中得到德育教育等等,都是现代语文教育者探究和思考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学生德育必要性、语文教材中众多的德育元素,积极探究教材的德育内涵,正确引导学生等方面探讨了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为渗透德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实践,需要教师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师生互动,借助文本渗透真善美教育。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推进步伐在逐渐加快,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课文都具有极高的德育教育价值,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道德素养。教师要寻找教材中的德育契机,开展无痕式的德育渗透。循序渐进地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作用,发掘德育融合因素,充分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强化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德能渗透,应深入钻研教材,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正确氢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正确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让学生感悟良好的道德情感;通过作文教学不断触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强调文道统一,在渗透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语文教学的德育基础点1.深入钻研教材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本身潜在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教师可把现行使用的语文教材中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的基本篇目分为几个教育点。如,《纪念刘和珍君》等爱国主义篇章可激发学生的爱国心,激励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英雄、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承担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工作者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将道德教育适时、适宜、适度地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以达到潜移默化地引导和教育学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汪国琴 《考试周刊》2011,(16):98-98
英语课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语言知识课。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德育,寓德育于职高英语教学中,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职校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本文作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注意针对性;注意鼓励,让学生成为道德的收获者;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扩大德育的渗透范围;结合英语本身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得天独厚的德育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主义、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自身修养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是辩证统一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但不会削弱语文知识的教学,反而还能有效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不同的思想救育。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因素的方法不拘一格,但要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而不能简单地加入。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渗透着德育内容,对学生德育情感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那么,小学生德育情感培养的主要场所也是课堂。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选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