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两岁的孩子,自我观念开始形成,独立自主的心理也开始发展,什么事总想到自己。游戏时随意去拿别人的玩具,平时也爱拿别人的东西,这时孩子自控能力差,模仿性强,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就要玩什么。成人的爱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对于幼儿的成长是每日每时都不可缺少的。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吃的、穿的、玩的上,他们在家中都能享受到最优厚的待遇。可是这些孩子往往不懂得关心和爱护别人,有的甚至对家长也十分无情,这使父母及长辈们很伤心。其实产生这种后果的根源还在于成人对孩子的教育上。孩子一两岁时逐渐意识到“自我”存在后,…  相似文献   

2.
乐发 《家教指南》2009,(7):45-46
孩子的“占有欲”不同于成人,它解释为产生对他人所有物的欲望,并通过行动占为己有。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孩子的占有欲大部分仅限于情感范畴,家长切勿轻易上升到“品质”的层面加以训斥。事实上,孩子占有欲的表现不一样,家长的应对处理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张文华 《师道》2011,(5):11-13
晚上八点半,妻子打来电话,说:“喂,你在寝室啊?给你读点东西。咱女儿写的,你听听,看看听完什么感受。‘尊敬的N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在学校吃口香糖,我保证下次再也不吃了。从今以后再也不带零食到教室去。求求你了,求你原谅我吧。我再也不犯这样的错误了。  相似文献   

4.
杨敏毅 《上海教育》2014,(12):56-57
子女成龙、成凤是每个家长内心最大的期待,但这种期望一旦成为家长对孩予的控制、家庭对孩子的束缚,就必然产生亲子的冲突与青春的逆反。和谐的亲子关系,一定是建立在尊重之下的关爱和信任之上的自律。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的保护法益是他人的财产,但对"他人的财产"如何理解,学术上未有定论。对于刑法中的财产犯罪的法益历来有本权说与占有说之争,本文首先分析比较了刑法上的占有与民法上的占有的联系与区别,指出我国民法上对占有的规定与日本民法对占有的规定的区别,并站在"占有"在刑法上与民法上具有统一性的立场,指出我国在这一问题的选择上占有说的观点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6.
雅各·拉康的欲望说指出,对爱的要求,是不知满足的。在需要和满足之外又增加了欲望这一范畴。硬汉派侦探小说《父之罪》中的女主人公温迪.汉尼福德不断地寻求父爱的替身,一步步沉沦,走向毁灭。本文通过拉康的欲望精神分析说,进一步解读《父之罪》中的人性,剖析两性关系的欲望。  相似文献   

7.
儿子上高中时,有一天忽然很虚心地问我:“爸,口哨怎么吹?我怎么总也吹不响?”这给了我一次好为人师的机会。因为儿子上了高中之后,长大了许多,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什  相似文献   

8.
我视儿子为一所学校,我要做那里最好的学生。这是我给亲爱的儿子一生的承诺。——题记一这些日子,儿子成了"易中天迷"。他一集不落地看完了《百家讲坛》中的"易中天品三国"部分,一遍又一遍地读《易中天品三国》,外带着重新细读了《三国演义》,甚至还  相似文献   

9.
何金钟 《吉林教育》2006,(10):61-62
只剩两分钟就上课了。沿着校园的中心大路,我疾步走向班级。抬眼看天,湛蓝如洗,阳光明晰而温暖。冬日里能够见到这般艳阳天,真是快事。小吴老师匆匆经过身旁,我不禁对她说:“你看天,多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自春秋时期开始,一直就有公、义、理与私、利、欲的对抗,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治世之道,并未显出成效,这种理欲对抗对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存在重大影响。应该找到一条走出理欲对抗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我的儿子小铁小的时候,我曾经带他到外地的许多热闹的旅游胜地玩,也曾带他到当时刚刚兴建的游乐场玩过山车、激流勇进之类现代化的电动时髦玩意儿。短暂一瞬的童年,终会在有一天如水长逝。儿子小铁上高二的那一年,有一天兴致来了,和我聊起天来,主要内容是回忆他的童年。突然,他这样对我说:“其实,我童年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您带我去玩过的那些  相似文献   

12.
很难想像一座像样的城市没有一个动物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大概没有比孩子对动物园更具有感情的了,动物园是孩子在幼小时最初与自然、与想像、与艺术联系的最佳之地了。会有哪一个城市的孩子没有去过动物园呢?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蜜罐里娇惯长大,从小到大的生日,都是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给过的,生日的礼物想尽办法地买,不怕花钱,不怕高级,宠得孩子指着天上的月亮,不敢给摘星星。很少听说孩子给爸爸妈妈大人过生日的,等到孩子想起给大人过生日了,一般都是在孩子长大以后,而爸爸妈妈大概都已经老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人之“性”与人之“欲”,最早的认识从孔子开始。《论语》大量记述了孔子对“欲”的言说,他认为“欲”是“性”发的结果,“欲”可分为:“性”发而皆中节的“和之欲”和“性”发而失中节的“贪之欲”。“和之欲”经《中庸》的进一步阐释,为孟子所继承并提出性善说;“贪之欲”为荀子所发挥,提出了性恶说。  相似文献   

15.
北京已经好几年没有烟花爆竹了。没有烟花爆竹的日子在平常没有什么,在春节就显得格外寂寞。尤其对于小孩子更是如此,他们能干些什么呢?看电视的春节联欢晚会?玩电子游戏机?吃一顿美味大餐?……能比得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的"去人欲而存天理"来自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且二者又存在诸多差异,主要有三:其一,朱熹讲"性即理",既讲人之性又讲物之性,并且认为人、物之性都是禀赋天理而来;与此不同,王阳明讲"心即理",以为天理即人之道心,人之良知。其二,朱熹认为,"存天理,灭人欲"首先在于"即物而穷其理""格物致知",然后"为善以去恶",从而"克尽己私,复还天理";与此不同,王阳明反对朱熹所谓"即物而穷其理"之说,认为"去人欲而存天理"只是就心上讲求,"存天理"只在于"去人欲"。其三,朱熹认为,"存天理"与"灭人欲"是先后不同且又相互统一的两种工夫;与此不同,王阳明认为,"去人欲"与"存天理"是同一的,"去得人欲,便识天理",并且特别强调去除人欲。然而,他们都讲天理与人欲的对立,要求去除人欲,因而又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公有制观,首先必须准确理解生产资料社会化的若干含义及相互关系,其次必须准确理解生产资料的法权占有与劳动占有,区别劳动占有与劳动人员占有,马克思的公有制是劳动占有的公有制(劳动公有制)。基于这一理论前提,作者讨论了若干热点问题:公有制与社会主义本质,公有制与生产力水平,重建个人所有制,国有企业改革,股份制,个体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与计划市场,马克思的“失误”,等等。  相似文献   

18.
一个历尽风尘的女子.想有个归宿,偏偏被寄托终身的良人贪财叛卖!杜十娘艳妆华服.俏立船头,宝匣一开.珠光璀璨。  相似文献   

19.
对口支教的学校离我家有三百多公里,身居群山之中。学校虽然不大,而且偏僻闭塞,但学生质朴,教师敬业,校风严谨,整个环境促使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尽其力,务其职,不敢懈怠。我任教的班是毕业班,班上有几个“人物”,但整个班很不错:课堂上互动默契,气氛热烈,很多学生常妙语如珠,有极高的天分。这就是我支教生活的乐土!  相似文献   

20.
泰州儒学强调以人为本。古代的泰州学者们十分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强调尊身、保身。他们还从人性层面和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层面对其身本思想进行阐述与论证。泰州儒学肯定人的情欲,但同时也主张节制不合理的情欲,尤其反对恶欲。泰州儒学还倡导公欲,主张义利统一,要求人们处理好义利关系,坚持义利统一,做到“知本”“知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