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中国古代明称为黄河明。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南方的古代明比黄河明毫不逊色。本通过黄河明与古代南方明的形成发展条件的分析,认为,南方优越的水热条件和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是造成古代南方明消失的根源所在。在这样的条件下形成的古代南方明,虽然比较发达,却十分脆弱。在强大的黄河明南侵的压力下,这种脆弱的古代南方明被摧毁,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中华明的历史长河之中。  相似文献   

2.
古老而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其源在于黄河、长江等大河系统,这种文明一旦形成便释放出“能量”,辐射到日本──东亚古老文明系统的侧翼,于是以东亚大陆为主体的东亚古老文明便构变为一个整体。一,论证了中国古代文明是大河文明的典型;如果没有黄河、长江,也就孕育不出中华文明的系统住;二,论证了大河文明系统的稳定性和丰富性,顺便指出忽视地理环境系统的作用,是忽视了包括人在内的系统整体性;三,论证、对比了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是一种古代大河文明的巨系统;四,论证日本古代农业系统是东亚大河农业文明的侧翼、变种;五,对比了东亚大河农业文明同中亚、两河流域、埃及古代经济,指出后者正好是东亚古代文明与欧洲古代文明的中间过渡带;大河文明,必然引出对水的崇拜,指出水是全球文明的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强调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与此同时,世界文明的另外的三个起源地:埃及、巴比伦、印度也都在大江大河流域建立了古代文明。而这些文明都以古代的农耕生产和农耕文明为基础,也就是说四大文明古国都是以农业生产立国。因此在人教版中国古代史的教材中突出了农耕文明教学这条主线,因此,如何把握农耕文明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地位是古代史教学的关健。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古代奴隶制文明孕育于青铜时代。约公元前二十二世纪夏国家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奴隶制文明的形成,商和西周王朝是奴隶制文明完善与发展时期,春秋时代为奴隶制文明向封建社会文明过渡时期。由于我国古代文明是在四周具有自然屏障的地理环境中,以中原地区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早熟文明”,几乎没有受外来文明的影响和冲击,因此中国古代奴隶制文明展现出自身独特的风彩。本文拟从三个方面阐述我国古代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中,礼制十分重要。分封制是周代重要的礼制之一,也是三代国家成熟性的代表制度。如若追溯中国古代的国家文明起源,要追溯及氏族部落的形成分化重组和赐姓命氏制度等,这都与周代分封制之前的早期分封具有密切联系。如何把部落氏族制下众多分立的、大小强弱相悬的部落邦族,改造为周代五等爵制那样统一集中的等级制诸侯封国体制,是早期分封出现以来始终在追求的目标。对中国古代国家文明起源的探索,就包括在对早期分封的剖析观察中。所谓普遍原理及酋邦等概念,都只能作这种研究的参考。真正要解决中国古代的国家文明起源问题,还必须到中国古代所传下、与所谓封建、分封等相关的概念或文献记载中去钩稽考索,才能取得切实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考古材料及其学术界公认的观点论证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过程中,中型墓葬的出现是文明已经形成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东汉时期南方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领土广袤的国家。古代中国各地文明逐步地扩大与渗透,东西南北的文明交汇碰撞,融合吸收,逐渐形成了博大深邃的中国文化。但是由于上古时代交通阻隔,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社会生产力的不发达,人们的经济文化的交往比较困难。从新石器时代开始,黄河领域和长江流域各自形成了文明。虽然各有千秋,但总的看来我国南北两种文明在古代社会的早期是以北方黄河流域文明发展得比较充分。王国维讲“故自五帝以来政治文物所出之都邑,皆在东方。”(这里的东方是指黄河下  相似文献   

8.
教师:自古以来,人类创造了众多的文明。今天我们以古代阿拉伯文明、拜占廷文明、中华文明和美洲文明为例,初步探讨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出示课题)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古代奴隶制文明孕育于青铜时代。约公元前二十二世纪夏国家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奴隶制文明的形成,商和西周王朝是奴隶制文明完善与发展时期,春秋时代为奴隶制文明向封建社会文明过渡时期。由于我国古代文明是在四周具有自然屏障的地理环境中,以中原地区为基础形  相似文献   

10.
<正>世界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虽占有很大的比例,但不同地区古代文明差异悬殊,且教科书篇幅往往有限,因此学生对古代文明的理解往往处在浅层。与古代中国不同的是,古埃及文明是个典型宗教国家,本文通过对古埃及宗教的解读,使人们对古代埃及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和印象。一、国家形成初期宗教的发展宗教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在自身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尚不成熟的条件下,对自然现象及世界规则无法解释,在当时有限的思维条件下,宗教产生是必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宗教也不断变化、成熟。  相似文献   

11.
《大河文明的诞生》宏观地介绍了麦作文明与稻作文明的基本特征和根本区别,从环境与气候变化的角度上分析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文明、埃及文明、黄河文明和绳纹文明诞生的原因。提出古代文明多元起源说,并利用此学说阐明了长江文明的存在,宣告了新的历史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西西里在古代并非一个单一民族国家,长期以来处于多民族杂居的状态。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人和腓尼基人分别在西西里东部和西部建立殖民地。布匿文明在西西里西部传播较广,其与希腊文明之间在战争的同时也有着多方面的文明互动,深受希腊文明影响。希腊文明对腓尼基人、迦太基人以及西西里土著居民都有明显的影响,成为西西里最强势的外来文明,对西西里的影响时间最久,但也接受了布匿文明和土著文明的一些元素,在西西里的一些地区形成了混合型的文明。罗马文明进入西西里的时间较晚,经历了从共和国时期的非主流文明到官方推行的主体文明的嬗变过程。西西里土著文明在与外来文明的交往中,吸收布匿文明、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的同时也对对方文明有一定的影响。西西里不同文明体之间的交流互鉴,很好地诠释了地中海古代文明发展的特点,对我们认识古代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早期的几个封建王朝衰亡之际,随着土崩瓦解之声,高悬于一座座巍峨宫殿上的一枚枚瓦当,像一朵朵艳丽的艺术奇葩,在秋风摇撼中,纷纷陨落尘土,沉淀于华夏古老文明土壤深层之中。今天这一枚枚沉睡地下千年的瓦当,其艺术价值并不因时间的久远而逊色,其历史价值并不因封建王朝的离析而湮灭。相反,这一枚枚瓦当就像一面面镜子,透过这一面面镜子,可以窥见中国古代的万象。这面镜,汇聚了中国古代的各方面文明成果,可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实为古代文明的精致之品。  相似文献   

14.
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古代黄河和洛水交汇地区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以三皇、五帝以及他(她)们的氏族或部落创造的物质及精神文化,显示了史前河洛文化的辉煌.以及河洛在中国文明起源至形成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徐焙 《成才之路》2012,(9):57-57
正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主要包括两部分: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本课的内容体现了世界文明传承的空间联系,重点介绍了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在新的时代,古老的丝绸之路又重新焕发青春,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  相似文献   

16.
比较中西方文明进程,中国古代德性文明与生态文明有天然的相通性,西方古代理性文明易于通往资本文明。未来文明发展应该是一条中西文明间互相取长补短的新的文明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7.
文明时代主要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进程上理解文明所标志的社会进步状态.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本书中阐释了他对"文明""文明时代"和"文明社会"的基本理解,指出文明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其基本特征就是对财富的追求,使社会分裂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并经历了古代奴隶制、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三大奴役形式.从简单商品经济过渡到发达商品经济意味着古代文明发展为现代文明,它创造了巨大的文明成果,但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文明的悖论,如自由平等的形式化和表面化、商品拜物教、消费异化和世界体系的对抗性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注入了新的发展因素,推动着人类文明向更高的历史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中国文明西来说”,虽已在现代理论与文化史上受到过否定,但因种种原因,近年来再度泛起。“西来说”的实质是欧洲中心主义的一元文化观,文明的起源存在一定的交互性,将中国古代文明完全溯源于外来,很容易滑入民族虚无主义。仅因中国古代文明相对晚成的文字史就将中国文明的起源归于“西来”,是缺乏文明自识与自信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一、希腊的城邦公元前800年一公元前600年正值古代希腊城邦初建和形成的时期。因这个时期保留有古代文明的一些遗风,故又称“古风时代”。如果说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那么城邦.则可以说是希腊文明的诞生地。公元前8世纪以后的希腊.主要建立在氏族部落基础上的农村公社.开始让位于更大的政治单位。这些政治单位都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的一些村落,被后人称之为“城市国家”或“城邦”。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辩证自然观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但却对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地学也不例外.这样的辩证自然观在先秦时代就已成型,已形成较完整较系统的体系,其主要框架就是:阴阳思想、五行思想、天地人和相统一思想、易气八卦思想.这样的辩证自然观是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土地上发生发展的,有其特殊的文化条件和科学基础.中国古代文化的最基本特征是悠久而不衰的农业文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兴起与繁荣,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诞生和发展的重要文化背景.随着古代农业原始的兴起与发展.首先得到诞生、形成与发展的自然科学是那些与农业紧密联系的学科,其中地学就是这样一门学科.我国古代地学的形成先于其它一些古代自然科学,诸如数学、物理学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学与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点——农业更为休戚相关、如《山海经》在春秋已成书,《禹贡》《管子·地员》成书于战国,均是我国最早的科学专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