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忍住一份甜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瓦儿特·米歇尔曾经在一群幼儿身上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每个孩子发一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说他有事要离开一会儿。他希望孩子们都不要吃掉那块软糖,他允诺说:“假如你们能将这块软糖留到我办完事回来,我会再奖励给你们两块软糖。”他出去了。寂寞的孩子们守着那块诱人的软糖等啊等。终于有人熬不住了,吃掉了那块软糖。接着,又有人做了同样的事……20分钟后,米歇尔回来了。他履行诺言,奖励没有吃掉糖的孩子每人两块糖。实验远远没有结束。心理学家继续追踪研究那一群接受实验的孩子。多年以后,他发现,那些不能等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女儿从小就害羞,和别人讲话脸会红,上课回答问题战战兢兢,做事没把握就不敢尝试,现在8岁了,还是老样子。怎样做能让孩子不再羞怯呢?广东佛山黄娅玲其一,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以抚慰。当孩子慢慢长大以后,应多多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其二,要教给孩子最重要的东西:自信。西方的家长倾向于鼓励孩子“,你太杰出了”“你很出色”这样的赞美之词他们是从来不吝惜的,而中国的家长对这些则可能感到有些“夸张”。西方的家长认为我们的孩子不会样样是第一,但总有优秀的地方,而中国家长们教育孩子时,似乎总刻意追求十全十美的境界,其结果却常常事与愿…  相似文献   

3.
李静 《山东教育》2003,(18):46-47
美国心理学家吉姆巴尔多在一本书中谈到害羞的问题。他用许多例证描述孩子因惧怕他人而经历痛苦的折磨。有一件事是一个小男孩子因髋关节错位而带着夹板,疼痛加剧了他病态的羞怯。这使他一看到家里来了外人就躲到床下或门后面,这情形在夹板拿掉之后仍持续着。男孩该上学了,他不停地哭,缠着妈妈,把头埋到妈妈的衣服里,就是不与老师和其他孩子交往。于是妈妈想出一个方法,她给男孩做了一副面具,遮住脸。男孩很高兴,他称自己是“孤独的牧人”,妈妈明智的举措意外地起作用了。老师和孩子们也接受这个游戏,渐渐地这个男孩进入小伙伴中间,尽管仍感…  相似文献   

4.
刘强 《山东教育》2003,(27):63-63
瑞士人不喂孩子吃饭瑞士人是不喂孩子吃饭的,孩子若是饿了,他自己会吃的。对于孩子不会做的事,阿姨只是在必要时给予语言上的鼓励,或者在行动上给予暗示与支持,大人不强行逼他去做,也不包揽。否则的话会抑制孩子的“独立行为”。由于个性受压抑,而使得个性没有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的人,他就只会做那些别人做过的事,而不会做别人没做的事。没有个性,就没有独特性。没有独特性又怎么会有另辟蹊径的创造性呢?瑞士人强调孩子的自主行为。不过于强调纪律,如坐要坐挺,站队要成直线等等。她们倡导孩子独立自由地玩耍,而不过多地限制和控制孩子们的行…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歇尔曾经在一群幼 儿身上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每个孩子发一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说他有事要离开一会儿,希望孩子们都不要吃掉那块软塘, 并允诺说:“假如你们能将这块软糖留到我办完事情回来再吃, 我会奖励你们两块糖。”他出去了,寂寞的孩子们守着那诱人的软糖等啊等啊,终于有人熬不住,吃掉了那块软糖。接着,又有人做了同样的事……20分钟后,米歇尔回来了。实验远远没有结束, 心理学家继续追踪研究那一群接受实验的孩子。多年以后,他发现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大多一事无成, 而日后创出了一番辉煌业绩的全部都…  相似文献   

6.
忍住一份甜     
陈惠芳 《青年教师》2006,(11):47-47
曾听说这样一个故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歇尔曾经在一群幼儿身上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每个孩子发一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说他有事要离开一会儿。他希望孩子们都不要吃掉那块软糖,他许诺说:“假如你能将这块软糖留到我办完事情回来,我会奖励给你们两块糖。等他出去后回来,有些寂寞的孩子终于忍不住,吃掉了那块糖,接着,又有人做同样的事情……20分钟后,米歇尔回来了。实验远没有结束。心理学家继续追踪那一群接受实验的孩子。多年以后,他发现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大多一事无成,而日后创造出一番辉煌事业的就是当年那些愿意等待的孩子…  相似文献   

7.
班长上台     
青年作家孙卫卫的长篇儿童小说《班长上台》日前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四年来所出版的第八本书,写的仍然是他熟悉和难忘的小学生活。有可亲可爱的老师,他们感情丰富、心灵美丽,热爱孩子并深受孩子欢迎和喜爱;有各种脾气和性格的小男生小女生,他们做的一些事可能在有的大人看来有些傻气和幼稚,但却有一种纯真的美。作者希望社会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的成长环境,要平等对话,而不总是呵斥。小说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口语化。不论是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都很浅显流畅,是经过提炼的日常口语。读这本书,就像面对面地听作者给我…  相似文献   

8.
孩子有病住院是不得已的事,医院的环境对孩子情绪的影响至关重要。作为医务人员和家属,必须了解孩子住院期间心理的变化,采取积极措施,减少孩子的紧张和恐惧,有利于孩子的治疗与康复。有亲人陪伴,身边保留几样熟悉的物品孩子离开家人、离开家,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给孩子带来不安与恐惧,一时难以适应。孩子依恋亲人,在生病时表现尤为突出,他们躺在母亲怀里,有一种安全感。母亲在,孩子比较愿意接受治疗,疗效也相应较好。我们还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亲人一离  相似文献   

9.
熊如珍 《学子》2003,(6):35-35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聪明,头脑也很灵活,但工作业绩平平,究其原因会发现,他们依赖性强,缺乏责任感。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增强他的责任感,讨他的成长十分有益。从家庭教育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中应明确哪些事情是应该由父母来做的,哪些事情可由父母帮助孩子做,又有哪些事情必须孩子自己做。对应当由孩  相似文献   

10.
魏晓青 《成才之路》2011,(14):I0015-I0015
给孩子一个选择。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做事,如果你让孩子学芭蕾舞或练健美操,两者中自由选其一的话,她做自己喜欢的事会更投入。接受现在的他。如果你总爱把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相比的话,就容易让他产生错觉,如果他不如谁;他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相似文献   

11.
自主性又称独立性,是指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合理选择目标的愿望和能力,它对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形成与发展至关重要。可是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父母对孩子过分的宠爱,把一些本来该孩子做的事都给包办代替了,所以不少孩子对本来该由他自己完成的事却束手无策。父母的溺爱严重扼杀了孩子的自主性,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是两代人统一“思想认识”。由于出生与成长的环境和时代有着显著的差异,祖辈和父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自然也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比如,父辈们可能更注重孩子智力培养、个性发展,他们往往会更多地向孩子传递知识,给他更多自由,让他自由探索;而祖辈们则更看重道德教育,可能会给孩子更多的约束。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两代人要尽量平心静气,多一些沟通,只有统一认识,才能避免在孩子面前暴露分歧,防止这种分歧引发更多的问题。父母们最好尽量多向祖辈请教,多一  相似文献   

13.
—“你自己来做决定吧。”—“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请多对你的孩子说这样的话吧,让他们从你的只字片语中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关心和爱。其实,就算要表达同样的意思,你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和什么样的词语都将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你所使用的语句可能让孩子更加乐于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们感到挫败和失去信心。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哪些语句既能帮助妈妈们解决问题,又给孩子带来快乐。1“.你自己来做决定吧。”“你是要半杯牛奶,还是一杯牛奶?”“你是要半只鸡蛋,…  相似文献   

14.
罗博 《少年文摘》2011,(9):24-27
"这里的孩子也有远大的梦想,我们不希望这些梦想破灭。但如果不接受教育,他们怎么可能成为医生、教师?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给他们多些、再多些。"骄阳似火的非洲大陆,12岁的撒哈拉·摩缇·阿卜迪坐在树边的一顶帐篷旁,聚精会神地翻阅着一本略显破旧的地理书。"这本书真好看,里面讲了好多地方的故事。"已读到小学四年级的他,与世界上  相似文献   

15.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关键是懂得怎样去爱。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尊重孩子,欣赏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关心和爱护,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和个性。理解幼儿就是需要我们在一切活动中带着一颗“童心”,设身处地对待幼儿的行为、需要、兴趣和表现。尊重幼儿就是要求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从幼儿的需要和特点出发来爱护他们。在对事物的接受程度上有的幼儿接受得快、有的幼儿接受得慢。教师不能因为有的孩子接受得快就视他为“优生”,有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用金钱、糖果、出去玩来笼络孩子,教孩子用不正当的手段行事,会使他们了解到你会妥协,从而他会学会开始说:“如果我……,你会给我什么?”有时候笼络孩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马上就会看到结果,并且这比用纪律约束不让他们做某种事容易得多。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你的话会失去作用,你所说的话会变得没有力度。贿赂的另一面是威胁:“不这样做,你会遗憾的。”用贿赂和威胁,孩子将会让你向他们妥协。所以,不要这样做,而应给他们一定的强制性的任务和规则,然后只要不遵守规则,就要坚持后果自负。当然,激励孩子最好的办法是表扬…  相似文献   

17.
防止孩子拖延做家务的小窍门孩子可能会因为家务活难做或没有乐趣而故意拖延,也可能因为想以此得到父母的关注———哪怕是消极的关注,所以孩子会找出很多理由来推迟做家务。当孩子拖延做家务时,家长不妨试试下面这些办法。1.把复杂的工作分成简单的小的部分,使孩子觉得力所能及,如请孩子打扫房间,不妨替他分成整理书桌、叠被和扫地等几件事。2.当安排孩子去做家务的时候,也给自己安排一点事做,或帮孩子一起做同一件家务,别让孩子觉得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在做家务。3.让孩子选择他现在想做的家务,比如他拖着不肯去扫地,但说不定愿…  相似文献   

18.
父母最重要的责任之一是教育孩子如何离开家庭,学会独立。父母能为孩子所做的最有价值的一件事,是教给他们如何成为具有责任感和能独立生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人,他们得到父母的爱,并开  相似文献   

19.
老师的目光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幼儿教育中,老师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受,有时真的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育效果。孩子们比较善于观察老师,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他们都会从中体会到老师对某件事的看法。当孩子犯了错误或者做了一件好事的时候,他们总是会去探寻老师的目光,看看老师是怎么看他的,这时你就可以用眼神来告诉他们你对这件事的态度了。上课时,如果某个孩子乱讲话或随便做小动作,干扰其他的孩子听讲,你可以轻轻地走到他身边,拍拍他的肩膀或者摸摸他的头,给他一个制止的眼神,孩子…  相似文献   

20.
一个特殊的家庭,两个年幼有知的孩子,他们所做的事,在这个年代无疑极具“个性”,品味的人生也许更加苦涩,但增长的却是生存的能力。面对这样一对姐弟,你我更多的感受可能只有惭愧,中华民族的光荣美德,在两个孩子身上赫然映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