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诗歌之一。据今人考证,这首诗后而署的写作时间“一九二五,四.”应是“一九二六.四.”之误。这首诗不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的前夕,而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之后。诗人的好友饶孟侃在《诗词二题》中回忆说:“《死水》一诗,即君偶见西单二龙坑南端一臭水沟有感而作。”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的《红烛》、《死水》、《真我集》等三部诗作意蕴丰富,其整体可以勾勒为一座“红与黑”的诗歌殿堂,这是诗人与其诗歌的精神轮廓。诗人的心灵历史及心理特征在诗中显现了美育为上的救世情怀,其诗作具有“纯形”的诗美特征和沉郁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3.
作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向来以“不肯逃脱,也不肯降服”的态度对待社会现实,但现实生活往往不尽人意,于是便生发出其改造现状、创造未来的欲望,其诗歌创作必然带有强烈的社会意识,而绝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的产物。《死水》一诗正是诗人怀着炽热的爱国之心批判现实,追求理想心路历程的结品。“死水”这一特定的具体意象,满蕴着诗人的失望、厌恶、愤怒乃至痛恨的真情。“死水”正象征了使诗人深感厌恶、痛恨的现实世界,“死水”概括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社会的深刻认识,并作为一个艺术形象而活动于诗人20年代艺术思索的始终。  相似文献   

4.
《死水》和《大堰河》分别是爱国诗人闻一多和艾青的代表作。通过对两首诗的感情性质、艺术手法、抒情方式、审美风格、诗歌体式五个方面比较异同,从而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和诗作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5.
《死水》《再别康桥》是新月诗派主要代表诗人闻一多和徐志摩的经典名作。仔细赏读这两首诗,我们能够咀嚼出新月诗派绘画美的丰富意蕴。“死水”激起人们的总是肮脏、腥臭、死气沉沉的联想。闻一多题名“死水”作诗,大约也是基于这种普遍的大众的文化心理。不管其诗的真正主旨是什么,“死水”的罪恶、绝望、沉寂、腐朽等象征义不会改变,也就是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可是闻一多在诗中却极力地渲染“死水”“华丽”的外表和“活泼”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死水》是闻一多1925年写成的一首新格律诗。它以一沟死水象征当时那个黏滞得流不动的、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死水”再加上“绝望”,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批判精神。诗人借鉴西方文学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同时.在诗中把诗歌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巧妙地统一起来,从而创造出了深刻幽玄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让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7.
<死水>是闻一多最具代表性的诗篇.诗人把1928年出版的诗集定名为<死水>,便是诗人对此诗特别看重的证明.然而,对<死水>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我以为,对该诗的理解,要想与诗人原意不悖,须细细体味原诗.  相似文献   

8.
《死水》一诗是闻一多先生最有名的代表作。它之所以有名,不仅因为其思想内容之深刻,而且在艺术上也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9.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静夜》是他的优秀的咏怀之作,收在诗集《死水》中。诗人在诗中郑重地宣布:“静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贿赂”,“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静夜》写于离美回国后不久。那时诗人闻一多正值青春焕发,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卓越贡献的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个阶段。作为诗人,他留下了两株诗苑的琼花:《红烛》(1923)和《死水》(1928)。他的诗,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对黑暗社会的诅咒,如《荒村》;有对劳动人民苦难道通的同情,如《飞毛腿》;有对青春和爱情的汇歌,如《青春》、《红豆》;有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赞颂,如《雪》、《秋色》等。但始终振动干闻一多诗中的主旋律,则是高尚诚挚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朱自清极赞闻一多“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红烛》集中的爱国诗…  相似文献   

11.
《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诗歌之一。据今人考证,这首诗后面署的写作时间“一九二五,四。”应是“一九二六,四。”之误。这首诗不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的前夕,而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之后。诗人的好  相似文献   

12.
闻一多先生是爱国诗人,是学识渊博、见解独到的学者教授,是把生命献给争取民主事业的英勇战士。他所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后期,他对祖国的贡献是值得称颂的。他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于早期,即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里。一九二三年九月,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红烛》。一九二八年,他的第二部诗集《死水》问世。两部诗集的出版相隔四年多的时间。与《红烛》相比,《死水》在原来的基础上,它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又迈进了一大步。因此,《死水》可称为闻一多诗歌的代表作。对于《死水》的思想感情和内容倾向,闻一多的一些朋友和学生,在当时对诗  相似文献   

13.
《死水》是闻一多 192 5年写成的一首新格律诗。它以一沟死水象征当时那个黏滞得流不动的、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死水”再加上“绝望” ,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 ,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批判精神。诗人借鉴西方文学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 ,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同时 ,在诗中把诗歌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巧妙地统一起来 ,从而创造出了深刻幽玄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让人难以忘怀。然而 ,对诗的最后两句“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中的“丑恶”的理解 ,历来有较大分歧。不少…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1899-1949),原名家骅,又名亦多。湖北浠水人,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于一九二二年赴美留学,他怀着对祖国的无限思念和挚热的爱国之情于一九二五年又回到祖国的怀抱。但他归国后看到的却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现实恰像他在《死水》一诗中所描绘的“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的“一沟绝望的死水”。于是,  相似文献   

15.
吴星 《现代语文》2006,(1):52-53
《死水》是闻一多诗歌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但是,对这首诗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尤其是对“死水”的象征意义的解释,更是尖锐对立,不可调和:有人认为,“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也有人认为“死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象征,还有人认为“死水”是北洋政府的象征,等等。笔认为,这些解释,都有其合理的因素,但都不够全面。如果我们能够结合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思想的发展历程,综观《死水》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的各个不同阶段,便不难发现,“死水”至少应该有三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是一个学者兼诗人。作为诗人、《红烛》、《死水》已为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确立了显著的地位;作为学者,闻一多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以治《诗经》而言,闻一多形成了自己独具风格的研究方法。 治“诗”,有汉以降,注家蜂起。但多不免由文字而语义而章句递加式的阐释,歌者的主体意识,诗涵蕴的意境,读者与歌者思想的对接与审美感受的融通却全然看不到,琐细的注解肢解了歌者完整的构意,读者所需的对诗的内在领悟也就难以“圆满”的实  相似文献   

17.
《静夜》选自闻一多的诗集《死水》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风华正茂,已是蜚声文坛的知名人士,过着闲适的教授生活。但是从《静夜》中可以看出,诗人“不安于优厚平静的个人幸福生活,想到的是贫苦人民——冲破小我。”他的目光开始投向血的现实,对各种惨剧的制造者表示了强烈的愤  相似文献   

18.
臧克家 ,山东诸城人。诗人。1923年入山东第一师范 ,开始接触新文艺。喜欢读新诗 ,经常吟诵郭沫若、冰心、冯至等诗人的作品 ,“也读泰戈尔的诗和日本的俳句。”(《我与新诗》)1930年入青岛大学中文系 ,又读了闻一多和徐志摩等人的作品。尤其是读闻一多的《死水》 ,“改变了我在中学时代对新诗形式问题的看法。”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诗创造》、《文汇月刊》。1949年后 ,先后任华北大学研究员、人民出版社编审、《诗刊》主编等。一生“爱读书 ,爱买书” ,与书为邻 ,与古人为友。认为读书于创作十分…  相似文献   

19.
作为诗人、学者、战士的闻一多,爱国主义思想贯穿始终。本文主要以闻一多的诗集《死水》和《诗经》研究成果作为分析对象,通过本文解读的方式,寻找出诗人时期和学者时期在爱国情怀中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他的诗,特别是《死水》,所反映出来的在艺术上不懈的追求,给人以有益的启示。本文试就闻一多诗中的炼字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闻一多是倡导新诗格律的先驱。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其中,无疑包括了字的锤炼。《死水》是他诗歌理论的实践,因此,在《死水》中炼字的特色电反映得极突出,阅读时,我们常常为诗中一个精当的字眼而暗暗叫绝,也常为诗中一个意外的词儿深深叹服。这些字、词,或象翠绿中的娇红,使诗句为之生采;或如香茗中的珍品,使诗句韵味无穷;或若军乐里的大号,使诗句愈益铿锵。它们大大增强了诗意、诗味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