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意象是指能独立表现情感的形象结构,是寄寓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载体。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画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的概念比意象大,它由意象构成,意象包含在意境之中,但意象又不等于意境,二者是两个不同的而又密切联系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诗歌主要通过意象和意境的创造来传达思想感情,因此要捕捉意象,体会意境,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人所创造的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聆听诗人最真切的诉说。准确把握意象的内涵,学会分析意境,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从而提高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3.
意境的营构是冯至诗歌的重要追求,在他早期诗歌创作中的意境营构多吸取传统美学精神,而在他后期诗歌创作中则有意识地吸取西方美学精神,并能将中西美学精神完美融合在意境的营构中.此外,他还通过意象的空间组合与意象的流动方式来营构意境.  相似文献   

4.
余凤玲 《考试周刊》2014,(33):25-25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文学体裁,诗人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及丰富的意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由此可知,优秀的诗歌,意象鲜明,意境深邃,传之以情,给人以美。在高中教学实践中,阅读鉴赏诗歌,首先要让学生认识意象,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逐而进入意境,因为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方面领悟诗的意境,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感悟和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3,(A1):21-22
意象和意境是诗歌教学和诗歌鉴赏的重点,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境生象外",象是境的依托和组成部分,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境是虚化、无限的审美感受和想象空间。象的选取来源于生活感受和文化背景,境的创设和感悟则取决于个人气质和修养经历。  相似文献   

6.
意象是指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境是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诗歌的意境美和意象分不开。  相似文献   

7.
诗歌的意境     
李斌  游秋琼 《现代语文》2006,(3):104-104
解读诗歌,不得其意境是未读懂诗。“意境”一词,从古至今,对它的诠释,各抒己见,难计其数。但作为诗歌的意境,它是诗歌的高级形态,是通过意象营造出来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8.
朱熹在诗歌意象和意境创作上有自己个性化的风格。在构筑意象言词上的倾向性选择,对表现意象有强烈的象征意味和自比意识,形成其诗歌意象色彩丰富,或孤凄、悲寒,或幽淡、宁静,或奇伟非常,或神通广大;同时其诗歌意境或苍寒幽深,或悠适淡泊,或雄奇豪壮,或古典雅致。  相似文献   

9.
诗歌中一个重要的创作手段是通过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怀。中英文诗歌在意象的作用、营造手法、选择意象之物等方面具有共同点,但由于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和风俗习惯,表述时所选择的意象之物又不尽相同。从诗话角度出发,通过对中英文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与中西美学的不同呈现出同一态势。  相似文献   

10.
诗歌的美是多方面的。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如何进入诗歌的意境至关重要。本文从三个角度启发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了解诗人的人品,进入意境;组合诗歌的意象描绘图画,还原意境;合理比较相似题材的不同作品,凸显意境。希望读者借助诗歌具有音乐之美的语言、意象组成的图画,在精神上领悟到诗歌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1.
意境一直以来是中国绘画(不仅仅是山水画)的精髓.几千年来一直是绘画工作者和学习绘画的人不断追求和向往的境界,深入分析和研究意境是新世纪艺术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诗歌翻译的过程实际是一个意境传递的过程。从跨文化交际的要求与目的来看,汉语古诗词英译本中意境的传递有着不同程度的缺失。木文基于诗歌语言与中英诗歌差异,探讨了意象与意义层面上意境的不可译性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张炜 《唐山学院学报》2005,18(3):29-32,44
以李清照词作的花姿意象为分析文本,探究李清照狭窄的视觉意象所护持眷顾的体验意趣、内在情感,并渐次梳理当下诗性文字连类生发的欣赏限度,即惟有疏落其词作与其人生的间架关联,才能更贴近其实是意识书写的文学真相。  相似文献   

14.
境界说是我国传统文艺美学的重要理论,主张艺术作品要创作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艺术境界的审美要求,并认为只有创造出具有一定艺术境界的作品,才是具有高格的上品。本文以《扇舞丹青》这部作品为入径进行分析,探寻古典舞蹈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5.
也谈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引入瞩目的范畴,试从以下三方面再一次走人意境:意境的产生;意境产生的条件及表现;从审美角度看意境。  相似文献   

16.
王船山的咏物词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描绘,融入他富有个性特征的主观思想感情,创造出众多的审美意象,创意新颖,形象鲜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是传递诗歌内涵和诗人情感的关键因素。意境之美,美不胜收,意味深长。故能否恰当地把古体诗中的这份美传递给外国读者成了汉诗英译中的重中之重。然而,意境传递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因为它涉及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这使得许多译者望而却步,惊呼诗歌不可译,意境无法传递。但是,先天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弥补。文章基于对诗歌这朵中华文化奇葩的热爱,力图通过对意境的重要性的阐述,说明意境传递对于诗歌翻译的重要性和诗歌翻译对于传播中华文化的关键性,进而通过对许渊冲、吕叔湘等学者关于汉诗英译的理论和佳作的总结和反思探考如何弥补汉诗英译中的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18.
译诗要有诗的形式。诗的建行不是简单地将散文分行,其目的是使诗的宣泄程式化和规范化。译诗既要反映出原诗的意境,又要给读者产生联想的空间。通过诗的韵律,用凝练的诗的语言,利用词语的音义同构现象以及适当地使用不完全句式,将原作的情感以及情感的律动,传递给他人。  相似文献   

19.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极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哲学范畴。主要通过对意境的基本元素———象和境的分析,揭示意境与道家思想的内在联系,阐释这一美学范畴所涵纳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生命意识和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20.
徐敏 《培训与研究》2004,21(1):24-2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造境”、“写境”与阿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所提出的文艺理论的四种类型有诸多类似之处。“写境”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摹仿说,“造境”则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表现说。二者在理论表述上的差异。大概来自于我国民族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