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道德信念、道德权威性与人的自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闫孟伟 《教学与研究》2002,12(11):22-27
当前道德失范问题的实质是“道德信念的危机” ,是道德“权威性”的下降 ,以及由此引起的道德自律性或道德约束力的弱化。道德信念在于人们把道德修养作为自我完善化的精神追求并以此体验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价值和终极性意义。道德信念有其客观根据并赋予道德以权威性 ,它以人的自主性和自由性为终极价值 ,从而强化人们的道德自律。社会秩序无非是人们行为的合乎规范性 ,而以道德为主的“自律性”社会规范的不断加强 ,则是现代社会自由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道德评价与道德评价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评价作为人类道德活动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行为的一种价值判断,是道德认识发展的结果。这种认识过程,是反映一定社会文化生活的现实和人们的理想追求,人类对自身本质反思的过程,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观念和理论并进行的价值判断。道德评价功能的发挥是通过道德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服从有遵从和屈从之分,形成服从关系是权威得以成立的标志。民众评价活动对群体内的个体、权威机构和群体外的主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良心在本质上是社会评价活动的内化和心理积淀,良心的不安和遣责对个体主体自身的巨大作用体现着民众评价活动对个体的权威。民众评价活动作为“普遍的、隐蔽的强制力量”指向群体向个体、权威机构所产生的巨大压力体现着权威,迫使群体外的主体予以正视,也意味着权威。  相似文献   

4.
道德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给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带来了不良影响 ,而引进生产力标准进行道德评价与道德评价标准多元化形成有直接的联系。把生产力标准作为道德评价的标准混同了道德评价标准与评价道德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道德建设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和谐社会的构建可以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精神三个层次的和谐来理解,而这三个层次的和谐都离不开道德建设。并且在道德建设中,要注意处理好道德理想、道德规范和道德评价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更好地使道德建设真正从精神上支撑起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每个文明社会都会有自己的道德规范系统,每种道德规范系统都包含有难以统计清楚的众多道德规范。这些规范大致可分为三个层级,即道德准则、道德范畴和道德原则。其中,道德准则是含有一种具体道德要求的普通规范,道德范畴是含有一类道德要求的重大规范,道德原则是含有根本道德要求的基本规范。这三种分属不同层级的道德规范,一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蕴涵与派生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7.
道德绑架和道德评价不容易区分的原因是它们的相同点容易辩明,即它们都对人们的行为具有规范指导意义;它们的不同点不容易辩明,即它们所依据的道德标准不一样,道德绑架所依据的标准高于道德评价所依据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道德与生活密不可分,道德教育开始回归生活,因而儿童道德评价应向生活渗透,实现评价途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生活化,从而才能够真实而准确地反映儿童的道德发展状况,才能够发挥道德评价促进儿童道德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道德立法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入手,阐述了道德立法的必要性,并对道德立法的思路作了简单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公职人员从政道德问题,包含公职人员从政过程中的道德规范及道德选择、道德评价等一系列道德现象。道德规范的多元性和道德行为在社会中的复杂性决定了,公职人员的私德情况对其从政行为的"善恶"带来不可忽略的影响,对从政道德的规范形成,道德选择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对公职人员的道德评价,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在学生面前具有的道德方面的力量和威望,它受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影响,受法律保护,而教师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和德性是教师真正拥有道德权威的关键。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对学生顺利进行德育的保障,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无形的力量。当代社会要求的变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不足以及教师自身德性的失落使得教师道德权威备受挑战,这需要教师自身、教育有关部门、政府三方合力去应对。  相似文献   

12.
以权威为基础的德育模式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它明确了德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要求,规范了人们按社会传统的道德规范做事,在迫使社会矛盾延缓和防止冲突失控方面,起着有力和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权威模式的德育,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自由发展也有着明显的限制和副作用。构建和谐社会,应当摈弃以权威为基础的服从式的德育,建立和谐自主平等的德育新基础。依靠自主建构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才能真正成为人们的道德信念和行动准则,德育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3.
学校德育中的道德权威是学生对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发自内心的敬重而生成的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但当前学校德育只注重对学生外在的纲常礼仪和行为规范的机械操练与背诵,忽略了对其内在心灵品质的培养,使得道德本身所固有的权威被遮蔽或消解。究其原因在于道德价值判断的模糊性和道德意义的异化。因此,学校德育只有回归对学生个体生命意义的关照和德性的养成,才能让道德本身所固有的力量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14.
道德权威既是道德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也是权威道德的人格化.从道德权威自身的特征可以看出,道德权威对人们个体道德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我国现阶段,虽然我们摆脱了道德权威主义的束缚,但又面临着道德权威弱化的困惑.重塑道德权威、对道德权威在道德教育中进行重新定位、重新发挥道德权威的作用就成为道德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Elsewhere, the author has argued that the liberal theory of moral education is both morally dangerous and philosophically mistaken. The moral educator cannot be morally neutral, but must be morally committed, even if he is to attempt to teach children how to think for themselves about moral questions, or develop their autonomy, rather than indoctrinate them. This position implies that the moral educator must be a moral authority. The author defends this claim against subjectivists who deny the existence of moral authority by arguing that the possibility of moral judgment creates the possibility of moral authority.  相似文献   

16.
论个体价值取向发展与其道德权威影响源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发展性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大 ,表现为对“接受权威”价值取向的评价在逐步下降 ,而对“个人发展”和“需要表达”价值取向的评价却在提高。价值取向发展变化的动因与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认同的道德权威影响源有直接的关系 ,价值取向发展的机制实际上就是道德权威影响源在个体不同发展阶段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国家伦理意识与学校道德教育权威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丧失权威的道德教育无以使人信服,难以使道德和主体之间建立一种肯定性关系,更无法实现使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名副其实地信奉并躬行其被教过的道德。道德教育权威的重构需要国家伦理意识的支撑。只有国家对自身的伦理本性加以觉悟和现实体现,才能保证社会伦理安全,才能赢得人们对道德权威的信任。只有正义不仅体现在个人的灵魂里,也表现于国家的意志中,个体、社会、国家才能在价值共识的基础上建构道德意义的同一性,道德教育之整体精神才能得以确立和证明,教育亦将获得令人信服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道德滑坡之困与道德评价体系的合理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一次性囚徒困境”悖论。本文认为当前道德滑坡的现状源于制度框架层面的缺陷。通过剖析相关概念。本文找到了道德教育失效的根源——混淆道德义务与超道德行为、道德要求与超道德要求,指出我们当前的道德教育,其实质更接近超道德教育,进而认为要使德育富有成效,必须建立分层次的道德评价体系和有重点的道德教育原则,使德育回归到普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在学生面前具有的道德方面的力量和威望,它受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影响,受法律保护,而教师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和德性是教师真正拥有道德权威的关键。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对学生顺利进行德育的保障,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无形力量。当代社会要求的变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不足以及教师自身德性的失落,使得教师道德权威面临着诸多问题,这需要教师自身、教育有关部门、政府三方合力去应对。  相似文献   

20.
复杂科学作为研究复杂现象、复杂问题和复杂系统的科学,是研究如何按照事物本来的复杂面目深刻地认识、理解和把握事物发展及其变化的一门新科学。复杂科学的整体性、动态性、非线性和开放性的思维方式,为现代德育评价注入了一股清新气息。复杂科学视域下的德育评价改革,应从单一走向综合,从一元走向多元,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封闭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