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自从我国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来,经济新闻图片在晚报上的位置越来越突出了。然而经济新闻的“硬”和晚报新闻的“软”是一对天生的矛盾。如何使经济新闻图片报道更具晚报味已成为晚报摄影记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一、透视经济活动背后的故事“新闻的面要广一些”,是我们晚报的老前辈赵超构先生一贯的办报思想。这一思想至今对于搞好晚报经济图片报道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广泛性和多样性是晚报新闻的固有特征,只有抓住了这一特征,使晚报的经济新闻既有天天不能离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又有导弹、卫星、宇宙飞船等高科技;既有老百姓关心…  相似文献   

2.
唐永忠 《新闻窗》2006,(4):22-22
如何把经济报道写好、写活,使经济新闻更具可读性和亲和力?许多成功的新闻实践表明,让经济报道形象化表现,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用形象语言包装,从生活的角度来着眼、来入手,用“贴近性”代替“指导性”,用“新鲜性”代替“理论性”,加强经济报道的生活气息和现场真实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时下,经济新闻已经成为党报新闻的主角,说它占据半壁江山不为过分。那么作为党报记者,应该如何抓住地方经济亮点,把它写好写活,让经济新闻更耐看呢?从受众角度选用材料做好翻译很多读者关心经济报道,特别是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那些经济报道最受欢迎。因此,我们在采写经济报道时,要深入研究社会生活,研究受众,准确  相似文献   

4.
经济领域异彩纷呈,市场经济如火如荼,经济生活丰富多彩,经济改革风起云涌,这些都为我们的经济报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把握好经济报道,使其更具生动性、可读性、灵活性和深刻性?结合自己的实践,笔者认为写好经济报道必须睁开“两只眼”,以开放的视角、动态视角去报道经济现象和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5.
一、论题选准 新闻评论的论题,一般来自三个方面,即:“上头”、“下头”、“报道中”。从“上头”选题,就是从中央精神,以及企业的中心工作或某项决策中选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经常性地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吃透中央的精神。当前,特别要深刻领会、理解党和国家关于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政策和步骤,并联系企业的实际进行分析,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选好论题。从“下头”选题,就是从企业的工作中和职工的生活中选题。企业是个小社会,生产经营、文教卫生、家庭生活等,丰富多彩。这些方方面面,随时随地出现的问题,就是我们企业报言论选题的一个重要来源和根据。当前,我们要从广大职工最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中,深入调查,综合分析,确定论题。从“报道中”选题,这是我们企业报常用的一种选题方法。我们编发的有些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有好的主题思想,也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其中一个人、一件事、  相似文献   

6.
卜玉超 《新闻记者》2003,(10):38-40
以“三抓”吸引读者 众所周知,在改革开放中,浙江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在这片土地上,出现了中国的第一个专业市场,创造出了生命力强盛的“温州模式”,出现了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区域经济典型。因此,浙江可以说是一块经济报道的宝地,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报道资源。但是,经济报道如何才能吸引读者,如何才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我们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把经济报道的组织和  相似文献   

7.
《新闻爱好者》2007,(3):56-56
经过前几年爆发式的发展后,郑州房地产悄然步入一个新的拐点期。这一次,地产企业又率先扛起了行业转型的大旗,一批在城市化过程中纵横捭阃的筑城者逐步走向前台。其中,有一个人们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正商地产。在多年积攒、开发出大量作品后,去年正商地产又牵头组建正商企业联盟,全力构筑郑州楼市的“正商系”。  相似文献   

8.
当今人们对经济关注度的升温使得经济报道越来越大量而且重要。这也要求在经济报道的形式上有所转变和突破,以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如何把比较枯燥、缺少趣味的经济报道做得好看、可读、有用呢?笔者的感受是,经济报道只有真正从老百姓生活的角度着眼、入手,用“贴近性”代替“指导性”,用“新鲜性”代替“理论性”,加强生活气息和现场感,才可能展示经济报道的魅力,成为受读者喜爱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9.
叶蓉 《新闻前哨》2006,(7):36-36
经济新闻是关于人们如何进行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报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记感到难写,读感到难看、难懂。一些经济新闻报道成了“新闻语言+经济术语+数字+图表”的“公式化”报道,从经济政策到实施手段再到落实结果。这种报道方式,只见政策不见人、只见事件不见人,忽略了经济新闻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人。以人的视角关注经济,关心与读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应该成为贯穿经济新闻报道定位和写作的主线。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人们的经济生活越来越丰富,经济意识也越来越强,就在几年前人们还在只关心身边的柴米油盐,只关心口袋工资有多少,而今天人们已经开始关注此前一直“很专业”的“GDP”、“CPI”、“PPI”……这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媒体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锦锦 《档案管理》2020,(2):118-118
“十月二十二,伟大的那一天,哗啦啦砸开了铁索链,咱们的郑州解放了!翻开雾云见晴天。市民十六万,受苦又受难,盼来了共产党拯救咱……”这是现存于郑州市档案馆的《郑州解放之歌》的歌词,见图1。这首歌被一位郑州老人张纯洁哼唱了整整71年。  相似文献   

12.
去除"官味儿" 其实,经济报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即使是重大经济题材也不例外,关键是记者如何寻找切入点.如果记者能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群众最关心的衣食住行着手,告诉人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和启示,这样,即使是再宏观的经济新闻也能找出民生视角来.  相似文献   

13.
怎样把经济宣传搞得有声有色?我们湖北恩施报着重抓了两点:一是抓好牵动全局的事,打动读者的心;二是多抓正面的典型报道,鼓励群众奋发向上。人们常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发”与“全身,’,实际上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一发”,就是抓住当前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去年,我们地区推行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  相似文献   

14.
郑州博物馆创建于1957年,是河南省成立最早的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经过50余年的发展,郑州博物馆在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馆藏文物达5万余件,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之列,成为展示郑州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重要窗口。1999年,郑州博物馆新馆落成开放,其新颖的建筑外观寓意“天圆地方,鼎立中原”,融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于一体,独具特色。新馆占地面积9867平方米,建筑面积14200平方米,其中主展馆面积8337平方米,推出的常设陈列有“郑州文明曙光”、“郑州古都风采”和“古代文化神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激烈的报业竞争态势,作为机关报的郑州晚报该如何定位? 我以为,既是机关报,它就必须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来搞好宣传报道;要突出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和权威性。但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份晚报。既是晚报,它还要强调自己的贴近性,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反映群众的意愿,要十分讲求群众性。当然,政治性和群众性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因为我们党从根本上讲是代表广大群众利益的。但是,由于看问题的着眼点和角度不完全相同,在一定情况下也有它们的不一致性。党报的任务就是要…  相似文献   

16.
一忌人为拔高目前经济报道的通病是,见效益就是“显著”,见增产就是“丰收”,见适用就是“高质量”,见变化就是“旧貌换新颜”。反映到报纸上好像企业都是一样先进.产品都信得过,给读者以宏观失真的感觉。现实经济生活告诉我们。经济生活的原貌并不是在一个等高线上活动,而是参差不齐的。企业中有效益好的,有一般的,也有差的。在效益好的企业中,还有“冒尖”的。作为客观反映经济生活的经济新闻必须从经济活动实际出发,决不能人为拔高。如何避免人为拔高呢,一要深入采访,客观分析,表达准确,二要认真“筛选”,理出层次。只有从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吹不擂,恰如其分的报道,就可防止人为拔高。  相似文献   

17.
新华日报去年12月29日至今年1月16日陆续登载的建湖县上冈中学教育改革系列报道是一个较成功的典型报道,受到社会上和全省教育系统的关注和好评。回顾这段采写过程,我们体会到,这个典型之所以抓得准、抓得好,关键在于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找到了教育与社会的“结合部”,从而摆脱了教育报道工作性、业务性强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作为继珠江、上海之后成立的全国第三家经济广播电台和全国第一家全额自收自支的经济广播电台,郑州经济广播电台从1988年创办时期乒乓球案当办公桌、“延安窑洞式办广播”,到现在已经拥有三个频率、二套节目。2004年3月到8月的央视调查结果显示,郑州经济广播电台日平均收听率达到7.9%,远高于郑州地区其他广播电台。年营业额更是连年攀升,目前已达11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9.
从总体上讲,现在的经济新闻存在着呆板、肤浅等问题,具体地说,有“四多四少”:唱四季歌的报道多,研究经济规律的报道少;就事论事的报道多,有深度有见解的报道少;公式化的报道多,新鲜活泼的报道少;从领导和丁作角度报道多,从群众和生活角度报道少。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是我们长期以来只强调经济报道的指导性,而忽视了经济报道的可读性。这样,使本来就不容易写好写活的经济新闻,愈来愈陷入呆板、沉闷的境地;而且人们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似乎经济报道的任务和功能就是“传达上级有关经济工作指示”和“图解经济政策”、“通报生产进度”。如何从内容和形式上改革经济新闻,把指导性与  相似文献   

20.
浅谈体验式新闻的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式新闻,是记者转换角色走入生活,用第一人称叙述自己所见所闻的报道,带给读者真切、自然、鲜活的感觉,引领读者进入不熟悉的生活领域。这类报道确实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但是如何把握体验式新闻的“度”,这就要我们的编辑有极强的新闻策划能力。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