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孩子们唱歌跑调是音乐课堂上常见的现象,造成跑调的主要原因是掌握音高的能力有待提高,根据孩子们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歌唱状态的调整;有针对性的音程训练;熟唱民歌,学习音阶、调式;涉足简单乐器等方法能使唱歌跑调现象得以逆转,从而正确地表现歌曲,获得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声音和时间的一种艺术,学习音律,首先应对表现音乐艺术的音有个了解。音是由于发音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音有乐音、噪音、音的性质、音的振动状态有规则的基音、泛音及由基音和泛音合成的复合音。远在我国公元六世纪的古琴谱《碣石调幽兰》中就记有七弦十三徽的泛音奏法。复合音在物理学上称为分音列,我国南宋琴学家徐理于公元1268年著的《琴统·十则》中就有分音列的记载。律也是音,但音不都是律,只有乐音才有律,律专指乐音的音高标准及乐音有关的  相似文献   

3.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按某种规律发声,就产生乐音.乐音有一定的音阶和变化,和谐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 弦乐器依靠弦的振动产生乐音.根据物理定律,乐音的振动频率与弦长有确定的数学关系.例如,将一条弦与这条弦分成两段分别作振动,即可得到振动频率之比为2:1的两个音.经仔细分辨,它们竟然是一个谐和的八度音程. 现代钢琴的琴健就是根据上述数学规律安排的.  相似文献   

4.
漫谈音色     
如果有人在演奏音乐,我们单凭听觉就能区分出各种不同的乐器;如果有熟人在唱歌,我们也能辨别出究竟是谁的嗓音。这种区分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就是音色。音色和高低、强弱、长短一起,共同构成乐音的四种性质。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强弱由振幅决定,长短由振动时值决定,而音色则由泛音决定。乐音通常都是“复合音”,它是由“基音”和众多的“泛音”(又称“分音”、“倍音”)共同组  相似文献   

5.
李明瑞 《宁夏教育》2013,(10):65-66
物理学中的声音分为乐音和噪音。我们把发音物体有规律地振动而产生的具有固定音高的声音称为乐音,如钢琴、小提琴、二胡等发出的声音就是乐音。乐音悦耳、优美动听。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学校也有声音,学校里的声音也有乐音和噪音之分。一所学校如果发出的是乐音,这所学校就处于积极向上的发展状态,它的发展就是生态、健康、良性的;反之,如果一所学校发出的是噪音,那么这所学校将是不和谐的。总的来说,学校里不能缺少三种乐音,即“读书的声音”“唱歌的声音”“教研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正>生活中有很多喜欢唱歌的人,其中有一些人为了不受外界干扰,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中去,往往喜欢戴着耳机唱歌。然而,那些平时唱歌不跑掉的人,戴上耳机唱歌却变得爱跑调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跑调的原因我们之所以能够通过耳朵听到外界的声音,是因为声音能够通过外耳、中耳、内耳传到听神经,接着再传到听觉中枢。  相似文献   

7.
音乐老师     
女儿唱歌跑调,音乐老师却说孩子唱歌不跑调,偶尔跑调,那是因为歌唱得不熟练。因为音乐老师的话,孩子敢唱,而且一天天进步。由此想到,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还应该教给孩子自信,敢想、敢做才会有用又有为。  相似文献   

8.
一、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产生音准不佳现象的原因1 缺乏学习与欣赏音乐的环境 ,平时只忙于学校里的各科作业、练习等 ,很少或根本不去欣赏音乐和学习某种乐器 ,因此缺乏音乐素质、修养等方面的积累与体验。2 缺少音准感的训练与培养。一般的音乐课教学流于形式化 ,即机械地教唱一些歌曲 ,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等方面的训练 ,以及没有注意开好音乐欣赏课。所以导致不少学生的调性概念和音准感模糊 ,唱歌跑调 ,甚至有琴伴奏仍跑调依旧。3 在上课唱歌前 ,不做任何“热身”准备活动 ,诸如发声练习 ,唱音阶及正三…  相似文献   

9.
所谓自黑,就是自己说自己的“坏话”,自己黑自己。请看这些明星是如何自黑的:
  2014年5月1日,香港著名电影演员张曼玉首次以摇滚歌手身份在上海草莓音乐节上公开演唱,可惜的是,因跑调严重,遭到网友吐槽:“被上帝放弃的声音。”随后,在5月3日晚的北京草莓音乐节上,张曼玉一登场,便不惜自黑道:“大家都知道我在上海草莓音乐节上唱得不理想,跑调了。后来我在百度上搜索‘怎样在草莓音乐节唱歌不跑调’,不知道是由于我拼音拼错,还是什么原因,总之没有查到,所以今天只能继续跑调了。我从小有个梦想就是要唱歌,我演电影演了20部戏的时候还是被说是花瓶,现在唱歌就请大家给我20次机会吧!”话音刚落,台下立刻响起排山倒海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相似文献   

10.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每一个音都是由许多纯音合成,纯音的数学模型是函数y=Asinωx,它是由单一简谐运动产生的乐音.其中A是振动的振幅,ω决定于振动的频率.音有四个要素:音调、响度、音长、音色.下面从这四个方面看看声音与正弦函数的关系.响度与声波的振幅有关,即与声波的能量有关.音调与声波的振动频率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  相似文献   

11.
“唱歌”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可如果唱歌跑调那就很令人沮丧了。很多学生家长说,我们也不是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歌星,喜欢唱歌并且不走调就可以了。这点要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得费一番功夫。最近,笔者受邀每周为深圳市少年宫的幼儿声乐初级班执教,可算是真实地见证了4到6岁小朋友的歌声,多数幼儿都是企图用他们说话的音高、  相似文献   

12.
<正> 语音中元音与辅音的音质构成是深受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及其鸣器形状这三方面条件相互制约的。尽管它们跟自然界其它声音一样,分别属于乐音与噪音两大类,但比较而言,它们却还带有一层复杂性。这层复杂性具体表现为部分辅音音素形成了既带有乐音性质又带有噪音性质的混合音。乐音必须振动声带,但“声带振动的本身并不能构  相似文献   

13.
儿子喜欢把天真藏起来,装扮成熟;老爸喜欢把成熟藏起来,装扮天真。儿子问:我最喜欢吃的菜老爸你为何不吃?父亲把腮一捂:今天,不巧,牙痛!老爸唱歌有感情,但是跑调;儿子唱歌不跑调,但是没有感情。老爸认为自己的话百分之百重要,儿子却认为顶多只有百分之十重要。老爸与儿子(二十八)@何立伟  相似文献   

14.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中小学生音乐素质过低。就笔者所在的联兴中学来看,从小学到初中,学生们基本上都是音肓,非但没有一个能够识简谱的,没有一个懂器乐的,甚至找几个唱歌不跑调的都很难。学生不会跟着伴奏粥歌,至于音乐知识、音乐欣赏等更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5.
唱歌跑调跑到喜马拉雅山,老人唱童谣,听了笑弯了腰。  相似文献   

16.
将自然界的一切非乐音作为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后得出的音响,本文叫非乐音音乐。仅用乐音作为材料加工而成的音响,本文叫乐音音乐。至今,人类的绝大部分音乐活动及产品仍停留在乐音音乐上。非乐音音乐是存在的:①辞书上有解释:“音乐:音的艺术(德文Tonkunst)”。见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外国音乐辞典》。这里的音既指乐昔也指非乐音。②意识上承认:“锅碗瓢盆交响曲”(电影)。③名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个电影、电视迷,从小就喜欢看电影、电视,尤其喜欢电影、电视歌曲。但我只是欣赏,从不唱这些我喜爱的影视歌曲。不是我不爱唱歌,而是自己根本就唱不准,一张嘴就跑调十万八千里。因此我从上小学起,就讨厌上音乐课,因为那时的音乐课等于“唱歌课”。上课时,老师常常把同学们单独叫起来唱歌,有  相似文献   

18.
我是小学五年级男生,很喜欢唱歌。可是每当开口唱时,大家就取笑我“五音不全”。到底什么是“五音不全”呢?我喜欢音乐,也喜欢唱歌。因为被大家说成“五音不全”,就不愿在众人面前唱歌了。这样下去的话,我可能会不再喜欢音乐了。请问有没有纠正“五音不全”的方法?这个问题有点头痛,因为我自己也不见得唱得好。像你这样的烦恼,很多人都有。所谓“五音不全”就是指“唱歌跑调”,是因为听得少而造成的。所以,只有通过多听、多练,耳朵听熟了,才不会跑调。有条件的话,不妨做一些模仿练习。看样子你对在人前唱歌失去了自信。要是这…  相似文献   

19.
音准,即在演唱或演奏时发出正确的音高,能够营养听众的耳朵,带来美的享受。如果没有了准确的音高,艺术的魅力将不复存在。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受到音准已成为学生学习音乐路上的绊脚石,“曲调好听唱不准”已经成为老师们共同的心声。一、“曲调好听唱不准”的原因纵观我们的唱歌常态课,“曲调好听唱不准”的现象屡见不鲜,虽然歌曲学唱的数量不少,但真正“唱好”的不多,甚至未能“唱对、唱会”,导致约有六七成中小学生存在唱歌“跑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音高是基音产生的频率而形成的,即基音频率决定音高,音乐中所使用的乐音体系中有固定音高的。就钢琴而言,它包括了88个音高不同的音,除此之外,别的音在音乐中差不多是不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