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科学先进的教育方法.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有位教育家曾说过:“赏识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推动体验,体验走向成功。”赏识对于成长中的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可以使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赏识教育理念可应用于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教学。因为,赏识性的言行带给学生们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是一种向上的自信,其根本意义就在于卸掉了压在孩子们心上的自卑的巨石,提升了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得更好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体制的困扰,幸福正与孩子渐行渐远,快乐也从他们身边悄悄溜走。孩子们常常扮演着“学习奴隶”的角色,自主权旁落,生活体验贫乏,缺失了童年本应具有的幸福色彩。  相似文献   

3.
现如今。人们在享受“捆绑武服务”的同时,对孩子也采取了“捆绑武教育”。不少家长不吝惜时间的宝贵,带着孩子学音乐学舞蹈学书法或者不惧路程远近,参加学科补习班,强迫孩子学习高、深、难的课程或者自作主张为其择校、挑班、选师,如此不顾孩子身心发展状况和学习规律的盲目“捆绑”,只会事与愿违,不仅无端地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致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幼儿园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孩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然“教育无方”,只要是有益的经验学习都是教育孩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专家认为,教育是有规律的,比如教育大纲规定幼儿早期教育达到的目标为“幼儿在各种游戏中欢度幸福童年”。当孩子对汉字、诗词还没有感兴趣的时候就强行让他们学,一旦到孩子上了小学真正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就开始厌倦,提早学习会挫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思维运算水平较低,他们还不能理解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必须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动作来学习,过早地把系统的学习知识按中小学的教学方式教给孩子的做法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切实关注幼儿的需要,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关注幼儿的即时需要,抓住孩子发展的寻常时刻,努力使幼儿的学习与幼儿的需要、兴趣一致,与幼儿的发展要求一致,要善于把握孩子最想学的“一刹那”,孩子喜欢什么就教什么,  相似文献   

7.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他们的个性千差万别。因此我们的家庭教育不能满足于泛泛而教的水平。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孩子的个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家庭教育中的“因材施教”显得十分必要。一、“因材施教”有利孩子健康成长“因材施教”是教育学上的一条重要原则,它最早由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创立,经历代教育家的继承、发展与完善,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材施教”指的是针对孩子的个性差异施行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使个性不同的孩子都得到发…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2005,(7):16-16
期望是动力,但期望过高就会变成压力。不少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人上人”,孩子考试稍差,便冷眼相对;如果排名靠后,便暴跳如雷,甚至大打出手,给孩子造威强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样做的结果,就会像法国人海涅所言:“即使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可能是跳蚤。”使孩子成为一个最没有志气的平崭之辈,变成“人下人”。  相似文献   

9.
主题墙是整合幼儿经验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在田野活动中,根据孩子的学习兴趣,设计会“说话”的墙壁,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10.
程俊慧 《辽宁教育》2005,(10):54-54
教育的目标是“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因此,在低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授予科学的学习方法,使教学达到完美与和谐的统一。一、激趣——培养兴趣,寓教于乐小学英语教学“教”的关键在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学”的技巧在于孩子有兴趣的重复记忆。因此,必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使学习过程充满欢乐,充分体现“基础—轻松—有趣—实用”的原则,才能扎扎实实地推进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在教学中,我把培养…  相似文献   

11.
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和父母常常“当局者迷”,即只顾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却忽视自己的教育习惯。殊不知,大人的教育习惯极大地影响着孩子的习惯养成,而孩子是身心迅速成长的个体,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变化”。如果大人总是用老眼光看待他,用老方式对待他,他们形成新的习惯就会遇到很多障碍。而且这些障碍不容易排除,因为它们并不在孩子身上,而是隐  相似文献   

12.
一、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唤起学生的情感以及内在的求知欲、好奇心.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13.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正是关于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是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使他们主动求索,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关朝文 《双语学习》2007,(7M):59-59
教师要给学生打造一个愉快的世界——使学生愿学,给孩子营造一个活动的天地——使学生想学,给孩子建构一个学习的模型——使学生乐学。我国古代教育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好学、乐学”即“喜欢学,乐于学”才是治学的最高的境界,也就是愉快地学习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愉快教育”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性,从而使教学生动、活泼,学生身心愉悦。教师作为中心人物,怎样给学生插上翅膀,让他们在英语的自由王国中快乐飞翔?下面浅谈一下我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鼓励孩子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成长。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白觉地运用鼓励的原则,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但有的教师“鼓励”学生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一些学生缺乏认知需要,对学习缺乏兴趣。他们对待学习的体会是:“苦”、“累”、“烦”。很显然,他们将成为学习中的失败者。那么,如何让那些学生立于不败之地呢?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孩子“学会学习”。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他们处于主动地位,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物理教学中必须注重实验和探究活动的教学,才能使教学过程更真实、具体、直观和形象,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中增强参与意识,培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育教学中解决“学习有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的教与学这对教学活动过程中最基本的矛盾,需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欲望,锻炼他们的意志和品质,塑造他们的人格和形象等。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人类的根本追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理想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近年来,江阴市第二实小在“引领孩子创造幸福”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努力打造“幸福教育”品牌,通过设计并实施细节化的幸福教育,还原教育的本源,让孩子成为孩子,让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为孩子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19.
访美掠影     
2002年1月8日,布什总统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使其成为法律,在美国发动了自1965年以来最重要的一场联邦教育改革。总统有一个信念,他相信所有的孩子只要得到同样高质量的教育,都能在学习上取得成功,他认为必须做出努力来消除少数族裔孩子跟他们的同学之间在学习成就上的巨  相似文献   

20.
郭渌 《课外阅读》2011,(1):105-105
兴趣是学习中最有效、最持久的驱动力,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表现出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象力丰富,情感高涨,很少出现可能有的“纪律”问题,而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因此,教师就有责任通过各种办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领进书籍的世界,唤起他们热爱读书的情感,使学生真正成为乐于学习,学而不倦的人。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