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滔滔昌江水,绕瓷都景德镇滚滚而去,一如岁月匆匆的脚步。35年弹指一挥间,可坐落在昌江河畔的景德镇二中,依然是那样的美丽;校门口雷锋的高大塑像依然是那样引人注目;象征雷锋精神的“火炬”旗帜,依然是那样灿烂夺目。三十五载冬去春来,学校的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火炬”学雷锋  相似文献   

2.
又是一年春草绿。  这是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大概是巧合吧,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38周年的日子里,我也正在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课──《雷锋日记二则》  多少年来,“雷锋”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名字,雷锋的事迹是那样的耳熟能详,雷锋的精神曾经鼓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课前,我作了相当充分的准备,满以为课会上得很精彩。然而,当我在课堂上极其投入地讲述雷锋助人为乐的事迹,讲解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的时候,我发现,对于今天的小学生来说,雷锋的名字与“小燕子”相比,显…  相似文献   

3.
若问及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什么?”作里或课堂上,我们尽可听到“科学家、解放军、宇航员……”而私下里,得到的回答往往会是“老板、球星、歌手……”前迎合的是样板,攀附的乃语录,就像一首老歌里所唱:“像雷锋那样,像雷锋那样……”不过是一种过时的革命或道德主义的“标准答案”而已(或许继承了父辈精神遗传罢);而后垂涎的是时尚。  相似文献   

4.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选用了两幅反映景德镇制瓷业的插图,一幅是彩色图《明五彩龙纹六棱罐》,一幅是《景德镇的瓷器制造工场》(第115页),现就这两幅插图作一简略介绍。景德镇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名镇之一,早在汉代,这里便有制陶业。东晋时,在这个地区设立新平镇。因为有条名为昌江的河水流经此地,镇的治所又在昌江南岸,故新平镇也叫昌南镇。唐代时,昌南镇已成为江西地区有名的烧瓷重镇,制瓷技术发展很快,当时已能烧制“莹缜如玉”的高质量瓷器。宋景德间(公元1004~1007年),真宗赵恒命昌南镇烧制御用瓷器,并在器底书“景德年制”四个字,由于那种御用瓷器“光致茂美,四方则效”,于是天下都称之为景德镇瓷器。此后,“景德镇之名著,而昌南镇之名遂微”(篮浦:《景德镇陶录》)。明朝建立后,景德镇的制瓷业有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1963年3月5日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以来,雷锋逐渐成了国家伦理的典范,成了中国人心中的精神偶像和道德神话,他是那么的完美无缺,令人震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公而忘私”“对业务精益求精”“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等,都是对雷锋精神的经典表述。渐渐地,雷锋离大众越来越远。改革开放后,年轻人开始认为雷锋是不真实的,他们不相信世界上会存在这样一个如此完美的人。有的人甚至认为,对于现代社会而言,雷锋精神过时了,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像雷锋那样不计报酬地做事,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新火炬、新少年”——辽宁省庆祝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55周年主题颁奖典礼隆重举行。省委领导向少先队员代表授予“辽宁小雷锋行动”旗帜,标志着“辽宁小雷锋行动”主题活动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7.
45年前的3月5日,毛泽东主席用他那支遒劲的羊毫笔书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酣畅淋漓的大字。一个年轻的中国士兵因此而震撼了整个中国。学雷锋活动如一股不可遏制的春潮,澎湃于中华大地。雷锋以其光辉灿烂的人格魅力,感召着亿万中华儿女。“象雷锋那样工作,象雷锋那样生活,象雷锋那样做人”成为了人们自觉信守的座右铭,这是何等壮观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正>60年前,毛主席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使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的精神催人奋进。历经时代变迁,“雷锋精神”在辽沈大地孕育、淬炼、升华,留下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岁月沧桑,雷锋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怎样把学习雷锋活动和热爱党的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小像雷锋那样热爱中国共产党?衡阳县呆鹰岭镇中学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一、像雷锋那样懂得阶级压迫与剥削雷锋视党为“慈祥的母亲”,这是以他切身经历作基础的。然而现在的初中生根本没有这种经历,也就体会不到今天生活的幸福,难于认识党的伟大。因此该校首先致力于让学生像雷锋那样懂得旧中国残酷的阶级压迫和剥削。为了让学生了解雷锋苦难的童  相似文献   

10.
《景德镇历代瓷器精品》序周銮书英语中的china一词,既是中国的意思,也是瓷器的意思。china是昌南的译音。景德镇位于昌江之南,在古代曾有很长时间称为昌南镇。因此,外国人把中国称为"瓷器之国"。景德镇正是这个瓷器之国的代表和象征。郭沫若"中华向号瓷...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人物”。他们虽然没有雷锋那样的无私奉献,没有海伦·凯勒那样的顽强意志,也没有保尔·柯察金那样的百折不挠,却有着高尚的品德。例如,在寒风刺骨的冬天,我家附近总能听到那熟悉的声音——“卖豆腐喽!”没错,就是他,一位卖豆腐的老人。  相似文献   

12.
雷锋是这样一个非常的榜样与典型——30多年来,从学习雷锋、(差点儿)遗忘雷锋、呼唤雷锋、崇尚雷锋直至怀疑雷锋,这个普通解放军战士的命运富有戏剧性地转变着,将各个时代的特征刻划得栩栩如生。比如在今天的大街上,人们便不会如当年相信雷锋叔叔那样相信“雷锋小姐”,以致某地推出的“雷锋车”竟遭冷遇。  相似文献   

13.
走雷锋的路     
从两年前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以来,我就常常想:雷锋同志和我年龄差不多,在旧社会我也受过苦,但我为什么不能象雷锋同志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我埋怨自己没有在部队里工作过,没有象雷锋那样好的客观条件。这个问题,经过学习雷锋同志的模范事迹和这次观看了影片《雷锋》后,我才找到了正确的答案。雷锋  相似文献   

14.
赵挚 《湖南教育》2005,(18):19-19,22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光是一种时尚口号.它已内化为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小学语文教学,开始出现“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可喜景象,但在前进中。我们也有困惑:学生的独特感受真是无奇不有:教《雷锋日记》一课.有的学生说“我不想当雷锋那样的‘傻子’”;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有的学生说“这只弧狸真会想办法.我想向它学一招”,面对学生的这些感受,教师应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5.
30年前,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用道劲的羊豪书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学雷锋活动如一股不可遏制的春潮,澎湃于中华大地.雷锋以其灿烂的人格魅力,感召着中华儿女.“象雷锋那样工作,象雷锋那样生活,象雷锋那样做人”,成为了人们自觉信守的座右铭,这是何等壮观的文化现象. 而30年后的今天,当中国人伫立在市场经济的“制高点”上,面对怀揣的“精神珍品”,却又沉入了思考: ——昨天的辉煌是不该忘记的,但时代的列车载去了中国人30年的奋斗与曲折,如今雷锋精神是否过时?雷锋精神与市场经济是否相悖?学雷锋活动在民众中是否还有强烈的热望? 让我们站在历史与今天的交合处,来诠释雷锋精神的魅力吧!  相似文献   

16.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0周年纪念日,各地中小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许多学校精心准备了专题汇演;还有举行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的;有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校刊、板报、墙报宣传雷锋事迹的。辽宁省抚顺市、湖南省望城县的中小学生,纷纷到雷锋墓、雷锋纪念馆举行纪念活动,在雷锋塑像前庄严宣誓,决心要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像雷锋那样做人。  相似文献   

17.
在毛主席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光辉题词发表二十周年和第二个“全民文明礼貌月”的前夕,我们来到雷锋的母校——雷锋学校采访。在这里,无论是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还是广大青少年学生,都坚持把雷锋作为自己的榜样,象雷锋那样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雷锋精神在他们身上闪闪发光。  相似文献   

18.
走进美国纽约城北的著名西点军校,人们首先发现校园内一尊雷锋的半身塑像,会议大厅挂着5位英雄像,排在首位的是雷锋,学校还把雷锋日记中一些名言印在学员学习手册扉页上,提倡学员学习时要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勤学苦钻,以优异成绩报效祖国。学校还经常宣扬学习雷锋等英雄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有一位学员在他的毕业论文中写道:“我最尊敬的将军是巴顿,我最崇敬的士兵是雷锋。”如今,在西点军校,雷锋的“螺丝钉”精神正在发扬光大,难怪美联社一名记者参观完抚顺雷锋纪念馆后留言:“雷锋属于全世界。”据了解,除了美国高等军…  相似文献   

19.
景德镇——瓷器,瓷器——景德镇。景德镇是驰名中外的瓷都,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我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邻接安徽省,全市面积五千二百多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二十万,其中市区人口二十八万,是我省的省辖市。景德镇有一千多年的制瓷历史。据《南窑瓷记》记载:新平之景德镇,在昌江之南,冶陶始于东汉(公元25——220年)。唐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陶玉、霍仲初在镇烧制素瓷,因资质晶莹如玉,于是称其为“假玉器”。南宋时期,  相似文献   

20.
生命"自治"     
若问及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什么?”作文里或课堂上,我们尽可听到“科学家、解放军、宇航员……”而私下里,得到的回答往往会是“老板、球星、歌手……”前者迎合的是样板,攀附的乃语录,就像一首老歌里所唱:“像雷锋那样,像雷锋那样……”不过是一种过时的革命或道德主义的“标准答案”而已(或许继承了父辈精神遗传罢);而后者垂涎的是时尚,乃市衢流行的集体价值标准。其实这两种答案的“质”是一样的,皆乃不求履践只图快感的“脱口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