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对音调的感觉,客观上决定于声源的振动频率.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在高中物理课上,一般通过话筒用示波器来描绘不同频率的音叉、琴弦的振动图像.由于示波器的结构复杂,而在教学示波管原理时一般只能用挂图的形式加以讲解.学生往往感到抽象,难以将各按钮的调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音调的感觉,客观上决定于声源的振动频率.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一般是通过话筒用示波器来描绘不同频率的音又、琴弦的振动图象.由于示波器的结构复杂,操作较繁,因而在教学中介绍示波器原理时一般只是借助挂图讲解.学生往往感到抽象,难以将各按钮的调整与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变化引起的电子束的偏转对应起来.因而不管是示波器原理的教学,还是使用示波器的实验以及用它来显示声音的振动图象,其实际效果是不理想的.  相似文献   

3.
J2459型学生示波器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仪器.在物理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校80年代购入的一批J2459型学生示波器因不能正常使用而搁置了十几年,囿于经费紧张,学校又舍不得将它们报废.最近我检查发现故障现象为:预热后,将扫描范围置于“外X”挡,Y增益旋扭、X增益旋扭分别沿  相似文献   

4.
到郊外野游,忽然一声喇叭,有辆汽车开过来了。你听,当它向你开来的时候,喇叭的音调升高,声音变尖;开过你身边的一瞬间,音调突然降低;在离你而去的时候,音调又慢慢低下来。如果你坐火车出去游玩,听到对面开来火车的汽笛声,音调也会这样变化。汽车喇叭和火车汽笛为什么会变调呢?原来,声音是物体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产生的。而音调是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当汽车向你开来的时候,喇叭发出声波,它以正常的速度加上车的速度向你传播过来,这时每秒钟向你传来的声波数会比平常多,也就是说频率加高了,所以听起来…  相似文献   

5.
示波法是当今物理实验教学中一种先进的方法,它能使许多看不见的实验现象直观而又准确地显示出来.凡是能把所要观察的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的系列实验,都可以用示波法来演示. 一、观察阻尼振动的图象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在示波器的Y输入和地之间串联一个喇叭,把示波器上的Y轴衰减置“1”,Y铀增益转到最大,扫描范围置“10~100”挡,适当调节扫描微调,使示波器屏上显示一条稳定的扫描基线.把塑料瓶盖取下,将瓶口正对喇叭,用橡皮槌敲塑料瓶使之振动,每敲一次,塑料瓶便产生一次阻尼振动,对外辐射声波,当声振动传入喇叭时,喇叭的纸盆便带动音圈在磁场中振动,从而感生一个音频电压输入示波器,于是在示波器中就显示一次阻尼振动的图象.如高中物理(甲种本)p.294图9-11所示.  相似文献   

6.
声学与生活实际关系密切,我们组织了关于示波器在声学中应用的课外活动。用示波器观察了声波干涉、音调变化、响度与振幅之间的关系、各种乐器音质的区别、噪声及其抑制等十几种现象。下面介绍九种。一、声波的干涉如图所示,将音叉、话筒和示波器连接好,将话筒的芯线接到示波器的“Y输入”,屏蔽线接“地”。扫描范围旋到“100—1kHz”档,Y轴衰减开关旋到“1”,Y轴增  相似文献   

7.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平时我们描述声音特性的词语有“大小”、“强弱”、“高低”,不少同学往往将它们混淆,并且和物理术语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对不上号,表明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概念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其实,音调就是声音的高低,它由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相似文献   

8.
(一)乐音三要素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当发声体振动频率越大时音调越高,频率越小时音调越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发声体振幅越大时响度越大,振幅越小时响度越小。音色则因人而异,各种乐器的音色也各不相同。例1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是指()。A.音调高低B.响度大小C.音色好坏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解析一般情况下,男性声带振动比较慢,女性声带振动比较快,可见男性的音调较低,女性的音调较高。在音乐方面的高音和低音是指音调的高低,故选项A符合题意。例2下列说…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3—4在“多普勒效应”一节中有这样的表述“当一辆汽车响着喇叭从你身边经过时候,喇叭的音调由高变低……发现波源和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都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多普勒效应”.笔者认为本节中这些说法有不妥之处,易误导学生造成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物理教师》1987年第7期p.29~30,介绍了赵谊伶同志的“利用双踪示波器演示相位差”一文,读后很受启发。可惜,一般中等学校没有双踪示波器,因此,我们作了如下改进。一、用教学示波器(J2458型)带电子开关(J2460型)代替原文附图1中的双踪示波器。即把喇叭L接到电子开关的“A输入”。把话筒M接到电子开关的“B输入”再把电子开关的“输出”接到教学示波器的“Y输入”,(电子开关的频率范围调在5kHz~50kHz)另接公共地线,就可以顺利地进行原文中的儿个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1.
关于电磁振荡实验,中师和高中物理教材均用电流计来显示振荡电流。由于没有足够大的电感线圈,电流计指针摆动总存在惯性,与振荡电流方向不同步。因此,我们对此实验做了改进。 1.用示波器显示振荡电流波形。电路如右图,电感线圈L用40W镇流器,电容C容量为20μF左右(可用两只47μF、16V电解电容负极与负极相连代替),示波器用J2459型学生示波器,电源电压为直流8~12V。实验时,把示波器的“衰减”和“扫描范同”分别置于“10倍”和“10Hz”挡,“扫描微调”调到最小位置,适当调节“X增益”和“y增益”旋钮,在荧光屏上就显  相似文献   

12.
嘉禾民歌是民歌海洋中的一朵奇葩。嘉禾民歌无论从题材到内容、形式,都独具特色。它的独特风格集中表现在旋律的音调结构及旋法润色特征上。从嘉禾民歌的“五度四音列”结构、“三度关系”音列结构及旋法中装饰音、衬词衬腔的运用方面,论述了嘉禾民歌的音调结构规律及旋法润色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人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一章“声现象”中的第三节声音的特征的教学,笔者感到学生对“音调”和“音色”比较难理解,尤其是对“音色”的理解更为困难。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演奏一些乐器来让学生体会,但这还是比较抽象,如果能如书上提到的那样用示波器来显示声波波形的频率和音色的特征、比较男女同学的说话的频率不同,显示音叉、长笛等乐器的声波特征(表示音色的泛音部分)的话,那么学生对频率、音色等的理解就会容易得多。示波器的使用,以前在中学特别是初中课本中不出现,近几年,在高中的…  相似文献   

14.
很多示波器的最高电压量程挡位只有5V/格,加上衰减10倍的探头,其最大测最范围只有400 VP-P值.虽然示波器附有衰减旋扭,但只能作定性观测,不能作定量测量.为此,笔者自制了一个衰减器.  相似文献   

15.
王阳迪 《物理教师》2004,25(2):17-17,21
从新课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事”的教育理念出发,从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声乐、学习器乐的实际出发,可以发现初中教材“音调”这一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音调高低的定位与感受、物体振动频率与音调高低的关联、各类乐器的音调调节与调号的定位……”,都与学生的音乐经验有很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学习交流电时,教师一般都用示波器来演示交流电的波形.由于交流电的频率较高,荧光屏上亮斑移动得很快,在水平偏转电极上不加扫描电压时,观察到的是一条竖直亮线,而不是亮斑在上下移动,当在水平偏转电极加上扫描电压时,观察到的是稳定的正弦波.为了使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交流电的波形及示波器的工作原理,下面介绍一个实验:“用直流电演示交流电的波形”,并用示波器观察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进行“音调、响度、音品”三要素教学时,大多数学生感性认识是不足的。我用电子琴和示波器配合教材做了一组演示实验,收效甚佳。用带有插头的屏蔽线从电子琴的耳机插孔或线路输出插孔中将讯号引出,接到示波器的“Y”输入与“⊥”之间。注意插头插入耳机孔时,不要全部插入,否则会听不到  相似文献   

18.
<正>例用示波器观察频率为900Hz的正弦电压信号。把该信号接入示波器Y输入。(1)当屏幕上出现如图1所示的波形时,应调节______钮。如果正弦波的正负半周均  相似文献   

19.
郑心合 《教育文汇》2013,(10):38-38
不久前,张老师在讲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征》一课时,课堂上出现了三次掌声。 张老师在分析“声音的音调(声音的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生动地理解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作了一项演示实验:他左手拿着塑料吸管做的“笛子”放在嘴里,右手拿着剪刀边吹边剪去一点。当他把吸管一段一段地剪下时,“笛子”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尖锐高昂。张老师的这个演示简单易行,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声源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下面是两个易混的声学试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