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宗和秦桧为了“绍兴和议”,在以严刑和峻罚摧残正论、禁锢政敌的同时,又发动了旷日持久的歌功颂德的文化运动。作为决定“绍兴和议”期间文学生态的环境因子,这一高压政治既使创作主体锐气顿失,灵光耗散,卓识幽闭,呈观出集体怔忡症与失语症,又诱发了其极易被政治异化的文化“基因”,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使之奔竞于适应高压政治的以歌功颂德为内涵的话语系统中,创作了汗牛充栋的谄诗谀文,文坛呈观出一派“弥望皆黄茅白苇”之势,成了宋代文学史程中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2.
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绍兴和议"成,高宗与丞相秦桧为维护"和议"这一"国是",在文化领域里掀起了一系列出版限制(文禁),主要有禁反对派文集(特别是禁私史)以及禁程颐道学等。一系列的出版限制带来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告讦之风的盛行败坏了社会风气,大量书籍的焚毁使文化遭受摧残,士子们争相创作谄诗谀文更使文坛蒙尘。  相似文献   

3.
绍兴和议是宋朝内部主和派与主战派矛盾斗争的产物,人们传统地认为主要是秦桧卖国投降,诬害忠臣岳飞. 其实矛盾的焦点在宋高宗长期以来的和议思想占了上风,岳飞成了和议的法码,也成了和议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丁小芹 《文教资料》2010,(3):114-117
对于宋代皇权与相权的强弱问题,学界看法不尽一致。近年来,相权加强的观点多为学者所认同。实际上。宋代皇权与相权的强弱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的时代氛围、政治环境甚至君主权力欲的大小,都会造成皇权与相权间的强弱失衡。  相似文献   

5.
宋代的学派与政派——从"绍兴学禁"到"庆元党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英时先生的《朱熹的历史世界》打通思想史与政治史的界线,以“科际整合”的研究方法,把朱熹思想的研究推向一新的视域。余先生提出了许多极富挑战性与启发性的问题与看法,其中,南宋之为“后王安石时代”的提法,对南宋政治及朱熹思想与南宋政争或党争关系的研究,实具全局性的意义。本文是对余先生研究的回应。认为:南宋时代的政争——党争始于“绍兴学禁”。斗争的主线,不仅高宗绍兴时期是围绕“和议”与“恢复”这一“国是”进行的,孝宗时期实际上亦是如此,不过或明或暗罢了。“庆元党禁”则是一种权力斗争,不具“国是”的路线斗争性质,也不具改革与反改革的性质。以朱熹、张拭为核心的“道学”集团,始终坚持反“和议”,主“恢复”,高举复君父之仇的三纲大义,故反功利之说、反王安石思想,成为其“内圣外王”之一体两面,亦成为南宋思想斗争的主线。“后王安石时代”,在本文看来,是意谓反王安石思想的斗争,贯穿于整个南宋时期。 从学派与政争的关系看,“绍兴学禁”关系到南宋整个时期的学派、学术与政争,它不仅凸显道学内圣与外王之一体两面性格,也成为整个南宋政派与学派斗争的新起点。因此,“绍兴学禁”不必与北宋之党争划在一起,而应看作南宋党争、政争的开始阶段。孝宗时期则是它的继续,是第二个阶段。对“绍兴学禁”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澄清和加深对程朱道学性格的了解,也可以加深对南宋政争与学派内在关系的了解。余先生对“绍兴学禁”未加大的注意。沈松勤先生的《南宋丈人与党争》对“绍兴和议”与“绍兴党禁”虽有专节论述,但未集中论述学派与政争——特别是程学之“内圣外王”性格与政争的关系,亦未论述其对南宋整个时代之政争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士人是中国古代王朝统治的中坚力量,骑士是欧洲中世纪社会的倚仗势力。社会精英阶层的价值取向往往影响着民族精神,对比中国士人与欧洲骑士及其精神的演变,对培育昂扬向上、勇于迎接挑战的民族精神有借鉴价值,对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培育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极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杨茜  任昭迎 《考试周刊》2014,(52):23-24,10
英汉两种语言在翻译过程中并不是字对字及词对词的简单转换,而是会受很多因素,诸如上下文背景、文化背景、用语习惯等的影响。本文从一篇翻译实例入手,分析说明英汉两种语言对比及翻译。  相似文献   

8.
从语义和语法这两个角度探讨了汉英语中的"不但……而且"的异同,从而找出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偏误的具体诱因,以期能对母语背景为英语者学习汉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对比"在语文课程中是"表现手法",在修辞学科中是"修辞手法",这是由课程与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课程来自学科,但不等于学科;语文课程来自多种学科,更不等于这些学科.语文课程内容应是多种学科知识内容的课程化.明确这样的规定性与制约性,对于语文教学的深化改革乃至语文中考纲要的科学制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外语教学往往更多地关注语言现象,而忽略了外语和母语之间的对比。随着学习的深入,这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方法,势必会形成外语学习的“瓶颈”。有效的对策是强化语言的对比意识,把握语言之间的异同。本从翻译技巧中的词类转译角度切入,细致论述了这种对策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最权威的英译本出自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从归化异化的角度看,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前人多认为杨先生的异化策略优于霍克斯的归化策略,也有人认为归化异化应当并重。笔者认为,归化策略更有助于英美读者对这一我国古典文学中的鸿篇巨著的理解,相比之下,归化策略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2.
翟慧敏 《文教资料》2009,(14):42-43
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对比了英汉委婉语在宗教信仰、阶级观念,以及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英汉委婉语的不同.正确地使用它们,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促进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近期中国股市持续调整,外围因素包括乌克兰局势紧张及美国大幅加息预期等,内在因素则是部分股票过去两年飚升数以倍计及因抗疫政策严格需求疲弱等.Covid-19疫情持续两年,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通胀飚升,美国联储局初期不以为意,认为通胀只是暂时,但后来发觉情势不对由鸽转鹰,市场预期加息最初是今年4次,后来提升至5次,甚至于7次...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从形式和语义两个方面对比韩汉语两种语言的话题和主语,试图达到如下的目的。一是对大家普遍所接受的汉语话题和主语的形式和语义特征重新进行鉴别,二为通过比较确定所谓的韩国语话题标记"-?/?"与主格助词"-?/?"的性质,并找出两者在本质上的区别点。  相似文献   

15.
岳飞南宋主战派最顽强的代表,其个人军事主张显然不为主和派所容,其命运可想而知.南宋的军事策略与北宋一脉相承,面对日益激烈的生存压力.不仅没有励精图治、富国强兵,相反在军事战略上,逐步由被动防守到主动请和,由主动请和到屈膝投降,由战略失当再到战略错误,最终招致覆灭命运.南宋覆灭的直接原因是其军事战略的失当与错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英汉习语进行了比较,进而归纳了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南宋诗学思想的发展出现了与北宋乖异的情况,在作诗理念上具有向中晚唐诗风靠拢的倾向。作为北宋诗人诗学理想的“格”、“韵”两个范畴,是宋诗学本质特点所在,代表着宋人的追求关怀。然而这两个范畴不仅在南宋提倡者少,其内涵也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变化,这深切地反映出南宋人诗学理念与北宋人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方红 《学周刊C版》2011,(5):189-190
在我国创建一流大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欧美大学在起源、发展模式、资金来源和职能等方面的对比.阐述对我国创建一流大学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士人构成了王朝统治的中坚力量。骑士和武士则是欧洲和日本中世纪社会的重要倚仗力量。中国的士人最初是带有更多勇武精神内涵的,但逐渐发展为文气有余的官僚集团。社会精英阶层的价值取向往往影响民族精神,对比三者的利弊及其各自文明的道路可以借鉴后两者对培育昂扬向上、勇于迎接挑战的民族精神方面的可取之处,也使得通过差异对比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培育奋发有为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委婉语是普遍而又复杂的社会语言学现象,在交际中维持着代替禁忌语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英、汉民族特有的言语禁忌及其委婉语,反映英、汉民族社会价值观范畴的差异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从而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