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朱连华 《收藏》2019,(1):85-87
为配合清凉山居项目建设,自2014年以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办上塔坡村北侧清理唐代墓葬百余座,出土各类文物数百件。  相似文献   

2.
张全民 《收藏》2011,(2):24-25
2006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长安区韦曲科技产业园配合基建工程中清理了一座唐墓,出土文物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墓是一座长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带两个天井,为夫妇合葬墓。虽然历史上曾经被盗扰,但仍出土了30多件器物。墓室入口处的一件人面兽身的陶镇墓兽面朝南,蹲坐于墓口,另一侧的一件狮形镇墓兽头部残断,身后还有彩绘贴金武士俑(已残碎),共同守护着死者亡灵的安宁。  相似文献   

3.
何闽生 《收藏界》2013,(6):46-47
十年前,我在本地古玩市场上淘得一件清代青花瓷罐。2011年7月11日,"CCTV《寻宝》专家走进连云港"鉴宝活动在连云港市博物馆举行。该罐经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邱小君先生鉴定为真品。此罐(见图)高23.5厘米,口径11厘米,腹径28厘米,底径19厘米。口沿部绘有14个乳钉纹,罐内腹壁上因柴窑烧制而自然形成的5个鸡爪纹,罐底圈足无釉处露出火石红,  相似文献   

4.
王蔚波 《收藏》2011,(2):20-23
《唐会要》载有"四神十二时",均为墓中压胜之物。"四神"指两件镇墓兽和两件武士俑或天王俑,大都放置在墓室前部门口,作镇墓之用。其造型生动,釉色精美,绚丽多姿,堪称唐三彩中的精华。现择郑州辖区数例精品作以赏析。巩义市(原名巩县,1991年6月撤县建市)在古都洛阳之东,黄河与洛水在这里交汇,古称"洛(?)"之地,河洛文化由此发祥传播。巩义唐墓出土的三彩镇墓四神,从一个侧面将古洛汭文明展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5.
霍华 《收藏》2008,(8):94-96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由于官窑瓷停烧,加之缺乏明确年代的陶瓷实物,故在古陶瓷史上被称作“空白期”。南京博物院王志敏先生根据对1964年南京明故宫遗址玉带河出土瓷片的研究,初步提出了“空白期”瓷器断代标准,这些在他的遗著《学瓷琐记))中有记载:近20年来,也陆续发现有正统纪年墓葬出土的青花瓷,南京博物院所藏南京南郊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中出土的5件青花瓷和1件龙泉窑青釉瓷盖罐是最早一批有确切正统纪年可考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6.
张丽 《收藏》2008,(7):58-59
辽为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契丹族素有火葬的习俗。《旧唐书》载:契丹人“死者不得作冢墓,以马驾车送入大山,置之树上,亦无服纪”。《北史》载:契丹先民“父母死而悲哭者,以为不壮。但以其尸置于山树之上,经三年后,乃收其骨而焚之”。早期葬俗为树葬加火葬,后来因契丹与汉族的融合,又逐渐演变成火葬加土葬。这种葬俗主要流行干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地,盛行于辽圣宗开泰(1012~1021年)以后。  相似文献   

7.
杨建华 《收藏》2012,(5):48-55
重要的考古发现 1998年,在进行宿州至永城公路濉(SUT)溪段改建工程中,濉溪县百善镇以东路段施工时出土了大量的古瓷片、铜钱等,遂上报安徽省考古研究所:1999年初,百善镇以西路段动工,在柳孜村施工中发现大量陶瓷、古钱等,还有一处石构古建筑遗迹。  相似文献   

8.
杨建华 《收藏》2012,(9):48-55
隋唐大运河开凿于隋大业元年(605年),第一次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通过水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贯通,使东西南北中的人流、物流得以畅通,极大地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发展。其中通济渠是隋唐大运河连接黄河与淮河的一段,极其重要,唐宋时期称汴河,"渠广四十步,河畔筑御道,道旁栽柳树",其沿东汉汴渠(古汴河)流至开封后,与古汴河分道折向东南,经今河南商丘、永城,安徽淮北、柳孜、宿州、泗县,江苏盱眙入淮河,全长650公里,是隋唐大运河连接东西南北的枢纽河道。此渠历经隋、唐、宋三代600余年,促进了当时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对唐宋王朝的大繁荣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金晓春  江用虎 《收藏》2007,(9):64-66
宋代是我国陶瓷烧造的鼎盛时期。宋代景德镇窑在前代青瓷和白瓷生产的基础上,创烧出独具风格的青白瓷,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泛青,故称为“青白瓷”或“影青瓷”。  相似文献   

10.
李伟男 《收藏》2011,(2):26-27
2009年元月的一个双休日,笔者接到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研究部主任王凤剑副研究员电话:张衡路与独山大道交叉口东北隅汉景小区考古发掘工地一处不起眼的残破宋墓出土了几件瓷器,希望有时间过去看一看。乍见到这几件瓷器(如图),只觉得眼前一亮,如同在茫茫人海中邂逅仙女一般,那青中闪白、白中有青、光洁温润如玉的釉面,那勾画自如、流畅劲利、生动娴熟的划花花草纹样,南阳首次发现的这几件成套组宋代青白瓷酒具,令人如饮美酒。欣赏着这些注壶、温碗、酒盏及陶火盆,似乎可以看到近千年前冬季的某一天,这位官宦或富人在侍者的伺候下,一边执卷细读,一边悠闲小酌,怡然自得。  相似文献   

11.
尹青兰 《收藏》2008,(5):77-82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有几件明末青花瓷瓶。先介绍如下:1.青花松鹤鹿纹瓶两件(图1)形制相同,高27.8厘米。敛口,短颈,丰肩,圆腹瘦长,向下渐收,矮圈足。全器内外均施釉,圈足足端露胎,足端外侧露胎较多,露胎线整齐,足端内侧露胎较少,且露眙线不整齐。釉面肥润,釉色白中稍泛青,有人小开片,口沿施酱黄釉。腹部一面绘松竹悔纹,  相似文献   

12.
刘岩 《收藏》2010,(5):20-21
也闲居主人,艺超网“高古瓷器”版版主,2004年正式开始收藏生涯,“藏龄”与“网龄“几乎相同。也闲居主人的收藏历程究竟有怎样的曲折,我们不妨从他讲的“深入虎穴”“孤胆夺宝“的故事开始。  相似文献   

13.
钱汉东 《收藏》2008,(7):55-57
邢窑遗址位于河北省内丘、临城、邢台三地,因窑场当时属邢州而得名。现共发现遗址24处,总面积200多万平方米。笔者曾怀着兴奋之情考察了唐代著名的邢窑遗址,作为寻访中华名窑计划的最后一站。  相似文献   

14.
高阿申 《收藏》2007,(9):50-55
气度恢弘而又精美的元青花一度曾在中国绝迹,不仅在明清600年间近30个皇朝的臣民不知世上有元青花,就连保存历代传世品最多、最全的紫禁城,在传承有绪的旧藏中,也不见有元青花。明清时期缘何国内少见元青花?它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15.
刘丽文 《收藏》2013,(3):106-110
唐代是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的鼎盛时期,金银器是富丽堂皇的唐代宫廷艺术的标志之一。本刊于2013年2期杂志上刊登了《奢华的大唐风韵——镇江丁卯桥出土的唐代银器窑藏(上)》,介绍唐代银质茶器、熏炉和首饰,此次刊登下篇,呈现唐代银质酒具,餐具及药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王元黎 《收藏》2020,(2):66-71
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官窑和民窑俱盛,彩绘和色釉并茂,瓷器装饰精细华美,如繁花般绽放,青花和粉彩占了极大比重。新乡市博物馆收藏历代陶瓷器3000余件,藏品来源以新中国成立初期成立的平原省博物馆旧藏和故宫调拨为主,其中不乏清代官窑上乘之作及民窑精品,现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加以介绍鉴赏。  相似文献   

17.
哈曼 《收藏》2012,(19):88-95
"受伊斯兰文化风格影响的青花瓷在元明盛行,明代永宣时期达到顶峰,随后明天顺、成化、正德历朝都有此类瓷器出现。"青花瓷在唐代创烧时,有些绘画构图已初露西亚文化的端倪。受伊斯兰文化风格影响的青花瓷在元明盛行,明代永宣时期达到顶峰,随后明天顺、成化、正德历朝都有此类瓷器出现。对于明代各个时期瓷器具有伊斯兰文化元素的讨论,国内外陶瓷学者都曾有所论述。早在20世纪40年代,英国学者格雷就曾撰文论述近东金属器对明  相似文献   

18.
王蔚华  王长启 《收藏》2007,(4):150-158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约翰·波普从一对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款的青花象耳云龙纹瓶入手,提出元代青花器分期及其特征理论,世人从此开始了对元青花的系统研究,并掀起元青花热。近几十年来,从窑藏与墓葬中出土了数批元青花瓷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