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世才 《钓鱼》2008,(2):48-51
笔者有60多个春秋的钓鱼经验,感觉经验有千条、万条,但最根本、最关键的只有两条:一条是根据鱼种用诱饵喂窝(打窝),把分散的鱼儿聚集到窝子中来;一条是根据鱼种使用相应的钓饵下钓,让鱼儿心甘情愿吞钩上钓。只要抓住了这两条,就能钓到鱼、多钓鱼、钓大鱼,做到鱼儿满篓。  相似文献   

2.
张小雷 《钓鱼》2011,(15):47-47
要想钓鱼有收获,就得正确掌握诱钓:一是根据鱼种用诱饵喂窝(打窝),把分散的鱼儿聚集到窝子中来;一是根据鱼种使用相应的钓饵,让鱼儿心甘情愿吞钩上钓。只要抓住了这两条,就能钓到鱼、多钓鱼、钓大鱼。  相似文献   

3.
聂超群 《垂钓》2014,(10):32-33
鱼窝是指鱼儿群居的场所。钓鱼人都知道找准鱼窝好钓鱼,但是碧水茫茫何处寻呢?这是个很实际的问题。多年来,笔者根据鱼儿的习性和活动规律,结合天时与地利,摸索到了找准鱼窝的五条途径。现将找寻鱼窝的方法介绍给广大钓友,望大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的撒窝法     
不少人平时钓鱼喜欢撒窝,但撒窝有一个撒多撒少的问题,撒少了,鱼儿没吃够就游开了;撒多了,鱼儿吃饱了就不上钩。我就采取“多”和“少”结合的方法撒。如果  相似文献   

5.
冬季气温低,鱼儿活动缓慢,当天打窝很难聚鱼,所以,冬季垂钓宜打隔夜窝,许多有经验的钓手都采用打隔夜窝的办法垂钓。即第一天钓鱼收竿时,再打上一个窝,第二天一早来  相似文献   

6.
我的撒窝法     
不少人平时钓鱼喜欢撒窝!但撒窝有一个撒多撒少的问题,撒少了,鱼儿没吃够就游开了;撒多了,鱼儿吃饱了就不上钩。我就采取“多”和“少”结合的方法撒。如果是水面较大的地方,待我把窝点选准后,先把大米撒宽些稀些,大约要撒近十平方米,再在中心点密密地撒一把米。这样窝的好处,是把鱼从四面八方引来。鱼儿先吃到少  相似文献   

7.
颜恒 《钓鱼》2008,(22):37-39
“钓鱼不撒窝,大都钓不着”、“先打窝子后钓鱼,脚步轻捷慢慢提”、“舍不得香饵钓不着鱼”、“药米打窝,鱼未不走”“诱饵有香味,鱼儿才拢来”、“春钓不打窝,回家没汤喝”、“钓鱼不喂窝,回家没汤喝”……这类钓谚传递的是同一个基本事实:钓鱼必须先找钓点撒饵做好窝再钓鱼。  相似文献   

8.
在布窝钓鱼中,可能正当你兴致勃勃一条接一条上鱼时,忽然上鱼中止,浮标不动了,鱼泡没有了,鱼儿突然不见了,这种异常就是"散窝".造成散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环境的影响,突如其来的巨大声响、凶猛鱼类和爬行动物进入窝区等,如柴鱼(即乌鱼、黑鱼);二是人为过失,如刹竿过重,脱钩跑鱼,移动和放置钩饵不当,增补窝饵有误等.环境影响大是不可抗拒的,而人为过失是可以避免、克服和纠正的.下面介绍几种防止人为过失而散窝的办法,供钓友参考.  相似文献   

9.
朱剑飞 《钓鱼》2014,(9):20-21
钓鱼离不开打窝,而且如果窝子打得好,这鱼儿就会纷至沓来不肯走,钓鱼焉能不丰收。无论传统钓丕是台钓,都越来越重视打窝,尤其传统钓,打窝是戎功的一半。大凡打窝几乎都离不开米,无论大米小米还是玉米,都是有形的颗粒物。干百年来,大约还是原生米为主,但是这十年来就变化大了。打窝米的变化,也反映了钓鱼人钓鱼观念和技巧的变化,也反映了时代变迁和经济的繁荣,试想,如果人都没有米吃,鱼儿哪还会有米吃?  相似文献   

10.
唐黎标 《钓鱼》2008,(7):44-44
天气、风向最关键:夏秋季节闷热的天气多,水面风平浪静,一般鱼儿是不开口的,若坚持打疲劳战,实在得不偿失。一个有经验的钓手,应该选择早晚举竿,待到微风吹拂,波浪起伏时迎风下钓;小雨天和阵雨过后,鱼儿尤为抢食,此时钓鱼,定有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