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罗致雄 《钓鱼》2005,(19):40-40
我是都昌县最早使用商品鱼饵,参与悬坠钓讨论的,也是爱好钓猾口鱼的钓者。我钓鱼与众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我年过古稀,是我们都昌县最早订《中国钓鱼》杂志,买玻璃纤维竿,用商品鱼饵,参与台钓讨论的,现在又是惟一专钓滑口鱼的钓者。我钓鱼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有以下几点,现介绍给老年钓友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汉初 《钓鱼》2006,(9):35-36
一天,我去钓鱼俱乐部打探哪里鱼好钓,店主热情告诉我“:你们都说鱼不好钓,可昨天上午,一位王钓友在北杨水库钓了120多条鲫鱼”。我忙问他在什么钓位,用什么饵,鱼的大小。他说不知道。正说着,一位身高1.7米左右,穿着钓鱼背心的人进来,店主说:“就是他,你问他吧?”我与这位钓友似  相似文献   

4.
秦犁 《钓鱼》2006,(8):18-19
2001年,在杭州九溪的一个比赛中我曾揶揄方南:“长得肥头胖耳,专钓胖头鱼。”他的钓法是两钩无饵调标顶,搓饵钓任意目,大钩粗线专涮半水鲢。5年后,这位长着“一副笨相,只钓聪明鱼”的老鬼钓鱼学校教练给我演示了一套带饵调3目,在钓混合鱼中如何把握鲢鱼咬钩的高招。  相似文献   

5.
配组钓法     
张炎冰 《钓鱼》2009,(9):17-17
传统手竿钓鱼以一线一钩为主,操作两步走,先用手抛或借助工具将诱饵投到钓点,估计鱼诱来后再在钩上挂饵垂钓,由此而有诱饵粗、钓饵精的习惯。日本人合二为一,配合着坠下两钩和浮标,上钩用雾化饵诱鱼,下钩用另一种饵,主钓。这种上钩主诱,下钩主钓,各司其职而又紧密配合的钓鱼方法称为配组钓法。  相似文献   

6.
杨毅 《钓鱼》2009,(7):10-11
七、我的一些有趣的经历 笔者有一刘姓“道”友,入门钓鱼的行当晚了我5年,却年长我5岁。我称其为兄长。此人使得一手好拉饵。但是其他方面的功底却马马虎虎。而他喜欢上悬坠钓的原因,竟然是嫌传统钓法钩上挂蚯蚓速度太慢。拉饵钓鱼卫生干净、上钩方便。他一经见识拉饵台钓,立马喜欢上了这种钓法。而对于台钓的大多数理论,他只是满足于知道个皮毛,缺少深究的动力。我建议他多看看钓鱼方面的杂志,上网去看看高手的帖子、大师的视频。他却一本正经地告诉我“实践出真知”。“网上的那些不少是胡说八道”。我与他争论良久,各不相让——得了,以后我当着他的面还是少胡扯,跟着多实践吧!  相似文献   

7.
春季湖钓,由于水温低,钓鱼人多选择面朝阳的一面,也就是湖的北面找钓点下钩。据笔者细心观察,钓者多选择成品饵,因成品饵使用方便。顶多在成品饵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经验再自行增加一些诱鱼的花样。可也有例外,一位70多岁的老者总是在湖心岛南面下钩,每天早晚两次来此钓鱼,不管别人钓多少,他也没换过钓位。  相似文献   

8.
张炎冰 《钓鱼》2009,(18):12-13
张晶,北京市人,1963耳出生,供职外语教育研究出版社。从十几岁玩钓鱼到1990年代中期接触“台钓”,主要以钓混合鱼为主,属保守型钓手,就是世纪之初拉饵成风的时候也是槎饵为主,拉饵为辅。主要成绩:2002年“喜玛诺·津田杯”钓鱼高手邀请赛第9名;  相似文献   

9.
陶世君 《垂钓》2009,(6):22-22
无锡惠山区堰桥长安养殖场是一处河浜,里面的鱼多年来一直为散养状态,品种多且个头大小不一,在这里钓鱼常会碰到意外之喜。2009年3月28日9时,钓友许储坡来此钓场钓鱼。选中一处钓位后,他先测了测水深:117~1.8米,估计这地方有戏。接下来,许储坡开饵、调整钓组。因为他习惯使用悬坠钓法,也非常认同悬坠钓法“诱钓结合”的精髓,所以没在钓点内打窝。一切准备就绪后,他直接在钩上搓了两团饵,抛竿入水,进入实战状态。  相似文献   

10.
钓鱼谚语是千百年来人们钓鱼实践的总结。我们可以从中了解鱼类的生活规律,学到钓鱼经验,知道气象、水情、季节与钓鱼的关系。一、鱼类生活的规律"一日三迁,早晚溜边。"短短八个字告诉我们:鱼类活动有一定规律,一般早晚都游到近岸浅水里觅食,中午在河湖中心深水处。钓者从这八个字中可以悟到:早、晚钓近、浅的岸边处,中午要钓远,钓深。"一番江水一番鱼,一方鱼吃一方饵。"它告诉我们,鱼和人一样,都有各自常食和喜食的食物,千万不能拿着一种诱饵和钓饵作为"万能钓饵"到处使用。"鱼儿顶浪游,钓鱼要钓风浪口。"初钓者都喜欢背风站…  相似文献   

11.
邹敦维  赵忠浩 《垂钓》2012,(4):30-31
三分钓技七分饵,足见鱼饵在钓鱼运动(比赛)中的重要地位。回望我在千龙湖首届全国老年人钓鱼大赛上的用饵,不经意间,想将自己用饵的一点经验与广大钓友分享—下。 钓什么鱼用什么饵,这几乎是每个参赛钓友都知道的基本常识。但若要做到饵料对路,恐怕真得大动脑筋去作一番研究。  相似文献   

12.
鱼会认钩吗     
刘冬 《钓鱼》2004,(20):30-30
不久前的一次钓鱼活动中,同去的一位新手在大家频频上鱼钓得起劲时,连连惊呼“怪哉”!只见漂动,不见中鱼,急得他直想折竿罢钓。我走近一看,发现他的钓具不论从品质还是钓组的配备上都还算不错,为什么总是钓不中鱼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站在他身后观察了他抛钩至扬竿的全过程,终于在他挂饵上发现了问题。原来,他一心想钓大鱼,用的是玉米粒和大颗粒饵,他在挂饵时为了避免钩被鱼发现,竟将鱼钩完全隐蔽在玉米粒饵中,  相似文献   

13.
初试拉饵     
刘冬 《钓鱼》2006,(8):21-21
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钓了这么多年鱼还从未使用过拉饵,不是说没用拉饵来钓鱼,而是没有采用拉饵的方式钓鱼。像以前的“鲫鱼2000”、“九一八”等鱼饵我也用过不少,但都是将上述钓饵混入面粉中加水调制而成,再用搓饵的方式挂钩垂钓的。2004年《钓鱼》杂志第5期刊登了《悬坠钓操作图解》之如何调制商品饵(二)的文章,该文章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拉饵的调制方法,令我大开眼界。在此之前,拉饵在我的理解中完全是另外一种概念。在本地绝大多数钓鱼人都习惯用传统钓法,而且几乎没有钓赛,所以对悬坠钓法、拉饵等新鲜事物的认识十分有限,并且在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14.
时值高温,正是一年中钓鲢鳙的好季节,正确掌握了解鲢鳙的食性习性,对提高钓获大有帮助。鲢鳙属滤食性鱼类,钓友们普遍认为鲢鳙喜食酸甜饵,鳙鱼喜食酸甜带微腥臭的饵。因此在钓鲢鳙之时用饵应投其所好,用酸臭饵诱钓。笔者何以说鲢鳙对于香甜酸臭腥饵不拒是有原因的:2002年6月中旬的一天,笔者在洪村水库钓鱼,由于该库已开放数月,底钓难有所获,便和其他钓友一样用海竿浮钓鲢鳙(该库是座粗放养殖的小型水库,七年末曾捕捞,每年承包人都投放一定数量的鱼苗,因此该库小鲢鳙只有2百克,大的有5千克。在此之前该库是禁止钓鲢鳙的,在钓友们一再要求下,…  相似文献   

15.
刘定龙 《钓鱼》2011,(7):16-17
过去人们钓鱼,以蚯蚓为代表的虫饵占绝大多数。现在台钓发展迅速,很多钓鱼比赛排斥使用虫饵,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观念上的倒退。虫饵是环保健康饵,虫饵有粉饵无法替代的优势,永远会有相当大的使用人群。当然,虫饵的劣势也非常明显:诱饵和钓饵不同,闹小鱼,体积大、皮实、难入口。认识到这些,休闲钓者完全不应该厚此薄彼,过于强调使用粉饵而忽视了虫饵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吴芜 《钓鱼》2014,(13):8-10
钓鱼是以饵谋鱼,姜太公直钩无饵是钓人不是钓鱼。从零星、分散、自发的钓鱼活动到集中、有组织和规则制约的钓鱼比赛,钓饵规范了,不能用虫饵,只能用粉状商品饵。竞技比的是钓技,可是同样的鱼饵因松黏、大小、轻重、味型和状态的细微差别,效果相差1倍、2倍,甚至3倍、4倍就不是技而是术了。另外招鱼聚鱼用一种饵,鱼招来钓底是一种饵,打浮是另一种饵,钓行程又是一种饵。用饵的变化有规律可循吗?  相似文献   

17.
顾建平 《钓鱼》2010,(24):54-55
选择和使用饵料,是钓海鱼的一项基本功。不会钓鱼的人,胡乱投饵,常常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善钓者能根据不同季节和所要钓的不同鱼类选用饵料,以求达到最佳效果。钓海鱼所用饵料种类繁多。一般说来,可以分成活饵和死饵两大类。  相似文献   

18.
本人是一位钓鱼爱好者,特别喜欢钓鲫鱼。在长期的钓鱼过程中,我摸索出了一种方便、简单的钓鲫饵。  相似文献   

19.
萧然 《钓鱼》2004,(17)
不用换饵不用摘鱼的钓法有没有?那肯定有人说这是懒人讲懒话,不可能的事。然而这种省事又痛快的事却让我碰上了,让我大大地过了一回鱼瘾。在江西吉安地区一个叫“湖村”的地方。村前有条大河,夏季涨水时宽达五六十米,冬季细流时也有十余米宽,款款流水,属山区易涨易退的河流。我自幼喜钓鱼,这河自然成了我苦中寻乐的地方。村里有个姓习的中年人,不善与人接触,却好结网打鱼。我却喜欢钓鱼,二人常在河边碰到,只是我钓我的鱼,他  相似文献   

20.
颜恒 《钓鱼》2009,(22):46-47
如今仍在流传的古今钓谚倒底有多少条,我想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说得清楚的,我爱钓数十载,也注重渔文化的创作和收集整理与传播,就目前我所能读到的一些钓谚中,我感觉钓鱼用饵方面的钓谚比较多,但纵观钓鱼媒体对这方面尚无较为完整的介绍。为了使广大钓友对钓谚中关于用饵方面的技巧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我想借本栏目分上中下三篇作一些体会谈。目的是想通过结合自己长期休闲钓的经历和体验,把这些用饵钓谚逐一作一些实用性的简述,为大家在实际垂钓中多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