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炎冰 《钓鱼》2011,(10):21-11
1999年6月,距翟少明创造时速265尾的中国吉尼斯钓鱼纪录才一个月,开封钓手李冬又在该年度的“好运杯”钓鱼比赛中创造了时速339尾的速钓新纪录。自此由“台钓”形成的钓对象鱼时尚进入“钓快鱼时代”,并在练竿中超过时速400尾。  相似文献   

2.
张炎冰 《钓鱼》2011,(18):12-13
“台钓”震动竞技钓坛是因为它钓得多、钓得快,可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针对性强,兼用性差;受钓位限制,技术单一,很多有用的技术发挥不出来。特别是面对鱼种多样、大小悬殊的鱼情,快钓小鱼1小时100尾,却抵不上钓慢鱼一次中鱼的重量。以至于有人讥讽池钓竞技是“动物园打猎”“笼子里捉鸡”。  相似文献   

3.
张炎冰 《钓鱼》2011,(8):14-15
按理论计算,搓饵钓底16秒钓一尾鱼,时速225尾是极限,可是事实上却做不到。1995年,丛杰以平均时速135尾创造6小时钓813尾的亚洲纪录。  相似文献   

4.
张炎冰 《钓鱼》2011,(12):25-13
搓饵钓底,16秒钓一尾鱼已近极限。打浮、拉饵钓离底,线组行程短,两钩到位早,6~7秒钟上一尾鱼。于是以诱鱼为前提把鱼装到"管子"里,鱼多了,诱到位了就改搓为拉。可是钓着钓着鱼散了,口乱了少了,就再开始搓饵,以守代攻。不过二度诱鱼很难如愿,钓位不同,  相似文献   

5.
张炎冰 《钓鱼》2011,(14):8-9
鱼咬钩慢的原因很多,如诱鱼不到位,密度低,就那么几尾,前一拨钓完了后一拨还没有来;鱼的泳层变了、乱了,钓手尚未察觉,钓棚与泳层脱节,诱钓两层皮;伤嘴鱼、回锅鱼、健康鱼挤在一起,明知窝里有鱼却等不来有效鱼讯等等。可是变招虽多却无一胜招,充其量管得了一时,之后就没用了。  相似文献   

6.
张炎冰 《钓鱼》2011,(16):14-15
竞技池钓四个规定:规定时间、规定鱼种、规定钓位、规定钓具。可是受钓小鱼影响,就是不分鱼种钓混养也只是竿长放宽到5.4米,而技术仍然是钓鲫鱼的那些招数。  相似文献   

7.
张炎冰 《钓鱼》2011,(20):24-25
适应竞技钓鱼的需要,2000年后各地按“运动员钓位间距不少于1.5米,相向距离不少寸20米”,“水深2米左右”,“水面距岸高不大于1米”的规定建设长方形钓场,分别投放小鲫鱼、大鲫鱼和以鲤鱼、草鱼、鲢鱼、鲫鱼为主的综合鱼。自此,水不分南北,地无分东西,对应鱼种有了3.6米竿钓小鲫,4.5米竿钓大鲫,5.3米竿钓混养的约定。虽然竿长不同,钓法也难以统一,但三个项目都有鲫鱼,所以钓鲫鱼成了竞技钓鱼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8.
张炎冰 《钓鱼》2011,(22):14-15
在原中国钓鱼协会举办的十八届全国钓鱼比赛中,前六届都在水面不规则、鱼情差别大的自然水域进行,所以钓具、钓法不统一,也难以统一。之所以难求统一还与比赛的项目有关,手竿不分鱼种,设总重量和单尾重两个子项。当一尾大鱼抵十尾、二十尾小鱼,又能兼顾总重量和单尾重两个奖项时,竿求长、线要粗、钩宜强就是必然的。从1991年安阳第七届...  相似文献   

9.
张铨 《钓鱼》2004,(12):11-11
最近拜读了一篇题为《悬坠,颠覆台钓》的文章,引发了我对“台钓“、“悬坠钓”和“竞技钓”等称谓的概念问题的思考,现发表点个人浅见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0.
张炎冰 《钓鱼》2011,(24):8-9
中国现代钓鱼运动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983年中国钓鱼协会成立之前,是自发的、分散的以鱼获为目的的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11.
超长竿     
张炎冰 《钓鱼》2011,(6):12-13
鱼竿的常用规格在2.7~7.2米之间,间隔90厘米,其中用于池钓的手竿一般不超过6.3米。“台钓”之后由于坐着钓和抛钩方式的改变,钓竿就不需要那么长了。可是传统钓鱼,包括接受“台钓”后在水库湖泊钓鱼,短竿钓近就不如长竿钓远那么爽了。特别是浅水湖泊,传统钓用6.3米竿系齐竿线抛钩,如果水深2米,能够钓到10米远已是极限了,而鱼却在离岸11~12米位置上。  相似文献   

12.
张炎冰 《钓鱼》2011,(4):23-13
90年代初,台商廖心阳、萧春平在广州创办东峻钓具有限公司并设立东峻台钓研究中心,以学习班的方式免费传授以池塘为舞台的“台湾钓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