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希腊历史学家、《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作者修昔底德斯出身于雅典的显贵家族。生活在雅典国家盛极而衰的历史时代。作为奴隶制国家统治阶级上层的一员,他无疑是雅典对外扩张战争的受益者。修氏的思想意识植根于奴隶制时代。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者,凡是对雅典人有利的政策和措施他都衷心拥护,凡是不利于雅典人的他都极力反对。他撰写历史著作的指导思想自然也无法摆脱阶级的和时代的局限性。在充分肯定他的史学成就的同时.似乎也不应过于夸大他的“客观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作、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斯是一位忠诚的爱国,其思想意识植根于奴隶制时代。凡是对雅典人有利的他都表心拥护,凡是不利于雅典人的他都极力反对。他撰写历史作的指导思想自然也无法摆脱阶级的和时代的局限性。在充分肯定他的史学成就的同时,似乎也不应过于夸大他的“客观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修昔底德作为古希腊三大历史学家之一,后世学者多将其归为反民主的贵族代表,然而,这并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修氏对于雅典民主政治所持的态度。修氏鄙视平民、推崇伯里克利、对其后继者抱有微词、赞赏斯巴达的贵族传统,皆是修氏站在整个雅典城邦的立场上做出的评判。因此,修氏对于雅典的民主政体持相对客观的态度,他所追求的是整个雅典城邦的利益与安全。  相似文献   

4.
修昔底德在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展示了他的雅典情结,即以雅典作为其精神生活的焦点。荣格的情结理论为其雅典情结提供了理论依据,修昔底德的雅典情结表现为:对雅典民主政体颂扬和批判的双重感情。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理论家,但是在毛泽东一生的军事生涯中却表达出非常丰富的和平思想。从中可以归纳出:革命和平论、和平为上论、持久和平论、和平共处论、独立自主论等五种和平理论,所有这些都是毛泽东爱好和平的性格体现,也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的和平思想包含在他的政治思想中。解读孙中山的和平思想有利于全面认识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和革命经历。孙中山和平思想的产生,其一源于他青少年时期接受的基督教博爱思想的教育;其二源于中国传统道德仁爱思想的浸润。孙中山开始从事政治活动时,首先把和平改良作为斗争的手段,尽管国内严峻的政治形势迫使他不得不转而主要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进行革命,但是当条件适宜和有益于民族大义的情况下,他还会采用和平的方式。例如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平和辞职,通过选举程序让总统位于袁世凯。孙中山的和平思想不仅体现在和平手段上,也体现在和平建国的政治目标上。在孙中山看来,只有实践三民主义才能实现和平国家,和平国家的政体设计为五权宪法。因此,三民主义成为和平思想的根基,五权宪法成为实现和平国家的制度建构。谨以此文纪念孙中山逝世90周年。  相似文献   

7.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十分重要的战争。修昔底德对这场战争的记录与分析使之同时吸引了历史学者与国际关系学人的关注。前者多试图摆脱"修昔底德命题"对思想的束缚,通过对更多战前历史细节的梳理和掌握得出有异于修昔底德的结论;后者则多认可修昔底德的论断,并试图以不同的视角对所谓"修昔底德陷阱"作进一步发散与升华。之所以出现如此学科上的差异,究其实,是因为历史学者们更多地是将伯罗奔尼撒战争当作一个孤立的事件,把战争的爆发当作某次蝴蝶效应带来的偶然结果;而国际关系学人则是把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当作某种现象产生时近乎必然出现的后果。双方在不同方向上的努力,对于我们理解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和平外交思想博大精深,和平外交实践成果丰硕。在邓小平和平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扭转了长期以来中国外交的被动状况,真正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为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邓小平和平外交思想所面对的历史课题还远远没有完成,仍然是中国和平发展、矗立于世界之林的致胜法宝。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兵家和平思想是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代兵家战争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伟大精神成果。和平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古代兵家的战争观;和平既是古代兵家赢得战争的战略,也是兵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略。本文以辩证的观点,挖掘了古代兵家和平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些打着中华传统文化烙印的古代兵家和平思想,在今天依然有着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修昔底德历经30余年的收集材料和写作过程,仍未能完成他的著作。不仅战争过程的后期几年他没有来得及记述,而且在已经写作的文本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存在着多处没有完稿的迹象。本文认为这既与修昔底德的写作条件和他的写作方式有关,更与其叙事中所蕴涵的内在矛盾存在着密切联系。他希望通过对当代的具体事件的叙述来反映人性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这使其叙事与纯粹的编年史迥然不同,而带有明确的对人的教育目的。但这一任务的复杂性也是使他迟迟无法完成著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历来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他的调查研究思想与实践博大丰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名言脍炙人口,一系列调查研究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卓有成效,令人至今仍深受启迪和教益。  相似文献   

12.
13.
池田大作的和平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田大作的和平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教育目的观、现代教师观和现代大教育观三个方面。池田大作的和平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我国应该抓住和平发展新机遇,加大教育的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14.
“和平是佛教的根本宗旨”,“和平靠争取得来”,实现和平的前提与根本途径是净化人类,而净化人类的“方便”就是慈忍。“慈忍”,作为一种智慧,其立论的理论基石是“缘起论”,是佛教哲学智慧与儒家智慧的圆成;作为一种净化外在生存环境的“方便”,它强调“以人间为依业,慈济为方便”,是出世与入世的圆融;作为个人修养的根本手段,它强调“以智育德,以忍养情”,是戒、定、慧的合一。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学习摩擦力时会产生认识误解,但只要围绕演示实验,讲清摩擦力产生的四个条件,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学生会正确认识摩擦力的.  相似文献   

16.
《伤逝》中到处弥漫着“空虚”气氛.“空虚”的书写具有特定的指向性,与理解文本主题意义相关.文章从三个方面来阐释文本中弥漫的“空虚”感:一是着重于小说主人公自我认定的迷茫空虚;二是进一步探究其自我归属的漂泊空虚;三是阐释其自我实现的无力空虚.对于小说中多次出现的“空虚”字眼进行思考,旨在对小说主题进行再探究.  相似文献   

17.
国家和社会的权力究竟孰大孰小,一直是西方古典社会契约论者所探讨的核心命题,他们既有共识,也有鸿沟。目前,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随着对社会契约论研究的深入,主要出现了以洛克主张的“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模式”与霍布斯、卢梭主张的“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模式”之鸿沟。尽管各自的主张有所差异,但是相对于一种政治制度设计和理论体系构建而言,在政治现代化的当代都有着进步和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池田大作倡导"积极的和平"并积极构建"和平文化",主张"彻底的和平主义"。在这一和平思想的基础上,池田大作提出了"为和平而教育,由教育而和平"的和平教育思想,强调和平教育的原点是"人",主张和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国际人",提出和平教育的途径是"对话"。池田大作的和平教育思想有深厚的佛教、师承、战争渊源。池田大作和平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启示表现在:开展生命教育以促进世界和平;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以促进世界和平;通过文明对话以促进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9.
20.
康德的永久和平何以能够实现?康德论证的自然目的在思路则保证了永久和平实现的条件。权利与道德的区分及自然目的与道德目的差异,则标明永久和平思想在康德理论体系中的意义正在于为反思到道德目的的实现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