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星 《声屏世界》2008,(12):37-39
近年来,军事题材影视剧创作繁荣,相继推出了电视剧《和平年代》《红十字方队》《突出重围》《壮志凌云》《中国轨道》《女装甲团长》《导弹旅长》《铁甲英豪》《激情燃烧的岁月》《刀锋》,电影《弹道无痕》《我的格桑梅朵》等。这些军事题材影视作品从当代军旅生活入手,给现实军事领域和中国军队及其环境以全景式的观照与审视,具有令人警醒的思想深度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1994年初,159医院政治处调来一位干事,当干部部门统计他的履历时,才知他一直是排长、参谋、连长,从来与政工无缘。然而,三年后的今天,他已成为某分部一位有名气的新闻干事。有人问起他改行的体会,他说:“只要热心投入就有收获”。曾经一直是军事干部的他,平常总爱捣鼓“豆腐块”。当排长时,一篇《一个大功连队螺旋式的思考》在《前卫报》变成铅字后,曾引起领导们的高度重视;当参谋时,《战士徐无私临退伍前荣立二等功》的稿件在《安庆日报》头版位置上登出,还加了按语,至今徐无私还与他保持着通信联系。由于他口令洪亮,军事…  相似文献   

3.
我是15期函授学员,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一年就让我尝到了甜头。且收获颇丰:在中央级报刊上稿14篇。其中在2005年11月3目《解放军报》三版刊登了一篇《为老兵制作“军旅光碟”》的稿子.在省市级报刊电台上稿70余篇。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军报新闻函授中心把我从一个“门外汉”拉进新闻的“殿堂”的。于是.在15期函授学习还未结束时.我又迫不及待义无反顾在10月份报名参加了16期的函授学习。  相似文献   

4.
我们伟大的祖先及杰出的古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具有永恒魅力的诗篇,特别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以描写战争见长的军旅名篇,无论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在文坛上都独树一帜。阅读这些军旅名篇,对新闻工作者而言,可以开掘写作思路,增长军事知识,加深文学修养,提高鉴赏能力,更能丰富词汇,从中学习前人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故本刊本期推出“古代军旅名篇赏析”栏目,让军事新闻工作者管中窥豹,既可领略我国古文宝鼎中的一脔,又能在写作方面得到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解放军报10月2日推出20个版的《阅兵专号》,加上8个新闻版,共出28个整版。文字稿93篇,照片103幅,对开整版的独幅大彩照4张。这些阅兵报道最大特色是全方位、系统性、完整性。除了刊登江主席阅兵的综合消息以外,还发表了阅兵社论、阅兵通讯和特写,更用16个版把受阅部队全部52个方队逐个进行详细介绍。该报还刊发了4张独幅大彩照:“庄严瞬间”———江主席乘车检阅部队时招手致意;“领袖风采”———政治局常委们在城楼上,江主席身材挺立正在发表国庆讲话;“扬眉吐气”———受阅部队车辆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时的…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新闻业务研究》为此推出“我怎样当记者”栏目,约我撰写一篇文章。当我思索这篇约稿时,铭刻在我心上、影响了我一生记者生涯的两位良师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们是:著名军事记者闫吾,被誉为“能把死稿救活”的资深编辑舒人。  相似文献   

7.
长征出版社精心策划编辑的《中国军事报人金钥匙》库出版在即,嘱我作序。正不知从何说起,一天清晨去玉渊潭垂钓,却听近旁一位老说,他邻居家的儿子大学新闻专业毕业,报名到边远地区部队服役,尽管专业对口,干的是军事新闻工作,但家长仍然强烈反对儿子的选择,埋怨说现在时兴“人往高处走”,军旅生涯“钱少苦多有风险”,还不  相似文献   

8.
卢弘 《军事记者》2012,(10):53-53
如果说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感染和影响了一代代中国青年,军旅作家西虹的同题作品,则鼓舞和教育了一批批人民战士。就在新中国诞生的头一年,我所在的“三野”部队小说报上,以几个版的篇幅,转载了一篇既似小说又像报告文学的长文,标题只有一个字:《家》,作者是“四野”的西虹。  相似文献   

9.
宿舍里住进一个男军官 走进军事记行列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报社调我时只见其,没见其人,直到调档案时才知我的性别。经过一波三折,我成为《火箭兵报》的一名军事记。到报社上班的第一天,有个男记就对我说:“女人当军事记,麻烦!”第一次下部队采访,就不幸言中。  相似文献   

10.
1999年 4月间, 1998年度“陕西新闻奖”在宝鸡评奖,我作为评委,被分在通讯组工作。当我得知,《星期天》选报的言论“真心球迷”竟与《三秦都市报》所报一篇也是写球迷的言论撞了车,而该报副主编戴超是言论组召集人时,我认为“真心球迷”没戏了。不料一天饭后在宝成宾馆外的清姜路上散步时,省记协秘书长杨安民却对我说,“真心球迷”写得不错,获奖应该有望。结果,《三秦都市报》那篇言论获二等奖,《真心球迷》获三等奖。大会最后总结时,言论组另一位召集人、宝鸡日报总编辑卢愚特意提到“真心球迷”写得较为精彩、生动。我当时大…  相似文献   

11.
从军旅作家到军事记者,44岁那年,江宛柳完成了她的华丽转身。12年中,她站在“高人”乃至伟人的肩膀上思考与写作,她的思想和文字在“阳光效应”作用下熠熠生辉。“传媒骄子”:《江宛柳:抵近前沿》。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度征订报刊工作一开始,兰空驻疆某飞行学院二团政治处战士报道员李强就到驻地邮局订阅了一份《军事记者》杂志,这已经是他入伍后连续5年自费订阅了。他说:“《军事记者》特别有益于自己写新闻报道。”李强入伍5年来,在《军事记者》杂志这位“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新闻采写能力不断提高,先后在《军事记者》《解放军报》《解放军生活》《半月谈》《空军报》和《新疆日报》等媒体发稿150余篇(幅),他因此多次荣立三等功。李强说,是《军事记者》杂志帮助了他。  相似文献   

13.
与总政青年局合作组织“军队青年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专栏征文。栏目稿件长度限定在1500至2000字,可带照片.内容将更贴近中心工作,更好地宣扬、激励我军青年积极投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考虑到这一栏目以人物宣传为主,为避免重复和一个版面上有过多的事迹性报道,2005年将以此取代《军旅新一代》栏目。  相似文献   

14.
一家报纸,近日刊一文《“狗日的编辑”》,是评介一本名为《狗日的工作》的书的。作者说:“(该书)编辑将其‘狗日的工作’做得不错。为了表示感谢,笔者这里也愿亲切地说上一句:‘狗日的编辑!”’文章开头在提到“许多人可能都会记得那篇很有影响的小说——《狗日的粮食》”时写道:“像‘狗日的’这种粗俗的语言竟然如此,简洁、生动地表达出让人几乎无法再用任何更高雅的的语言来更贴切地描述的情感。人们对于自己一天也离不开的粮食的那种又恨又爱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一句狗日的,可谓表达得淋漓尽致。”那小说的题目是否“贴切”,…  相似文献   

15.
《火蓝刀锋》是新锐军旅作家冯骥继《特警犬王》之后为广大读者和青少年朋友,为众多军事发烧友、军事爱好者倾心创作的一部优秀军事小说。一个获得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冠军的游泳天才,一个在长江中赤手擒鳄的“浪里白条”,一个弹无虚发百步穿杨的草原巾帼……某海军陆战队蛙人侦察  相似文献   

16.
山东《生活日报》2000年10月21日5版上刊发了一篇纪念抗美援朝胜利50周年的专访文章《黄继光牺牲的前前后后》,由于记者、编辑缺乏历史和军事的常识,随意删减名词用字,造成了部分失实。仅举二例:一是文中提到了志愿军作战部队中有“4门无后座炮”。什么叫“无后座炮”?是没有“后座”的火炮吗?显然不是。我们知道,在枪支和火炮等武器击发后,弹药出膛时在作用力上又会产生一种反作用力,这种反作用力在武器术语上称“后坐力”,为了消除这“后坐力”造成的地域环境和操炮人员  相似文献   

17.
心中的灯○张志东《军事记者》是一盏灯,是我心中一盏明亮的灯。紧张工作之余,我静心阅读它,感到它既通俗易懂,又由浅入深,引我渐入佳境。《每月评论》专栏使我把握住宣传政策的脉搏,《新论点击》让我耳目一新;《本刊专稿》和《业务研究》,教我如何学会抓问题写报道;《“老总”值班手记》让我感受总编首长的艰辛……一个个专栏,一篇篇文章,像一缕缕阳光,一股股清泉,温暖滋润我的心田,催促我在新闻的田地上努力耕耘。遇到“拦路虎”时,我认真学习《军事记者》,浑身便增添了无穷的干劲和力量。在我寄出几十篇稿件如泥牛入海,…  相似文献   

18.
20余年的军旅生涯,我从一名连队战士报道员,到团、师、军新闻干事,再到《解放军报》的记、编辑。回顾这条虽不辉煌却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成长之路,我有一条最深切的感受就是:越是同行、越是同吃一锅饭、同揭一杆旗的“自家人”,越需要加强沟通和理解。否则,就越容易出现“一家人常说两家话”、“最陌生的人是自己人”这样的滑稽和尴尬。2001年元宵节刚过,《解放军报》年度记会在北京召开了。作为一个记的凳子尚有余温、编辑的椅子还没有坐热的“老”记、新编辑,我发现不管是会上还是会下,编辑、记之间,最热切的渴望、最迫切的期盼,是希望彼此能够有更多的沟通、更深的理解。联想起平日里经常听到有的作抱怨“真不知道编辑是怎么想的”,而编辑又常常感叹一些作“说了那么多还是没领会我们的意图”这样的“残酷现实”。我更加感觉到通过《军事记》这个桥梁,加强记与通讯员队伍沟通理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我谈了上述感想并提出上述建议时,《军事记》的领导和编辑们非常重视,当即决定推出《编辑心语》这个小栏目,并厚爱加错爱地让我来先开几炮。面对记、通讯员队伍中的如林好手,面对编辑阵容中的方家硕儒,我战战兢兢地接下了这“烫手的山芋”……唉,不多罗嗦了,反正是聊天,聊得大伙觉得中听,我就多聊它几回。如若大家听得乏味,不妨直吹“口哨”,我会赶紧闭嘴,另请高明。  相似文献   

19.
刊中报     
爱我所爱刘文桥一天,几位同乡在一起“侃”起了几年来的军旅生活。小李突然问我:“小记者,你若不是搞新闻报道,现在肯定过着军校生活。你后悔吗?”我坚决地回答:“不!”似乎心底深处有一种强有力的声音在呐喊:爱我所爱,何悔之有!一本日渐丰厚的见报稿件剪贴本是我辛勤耕耘的收获。一年前,在连队当文书的我,无意中在图书室翻到一本《新闻写作入门》,闲暇一读,深被吸引,进面便爱上了她,而且爱得发痴。从此,工作之余,我开始学习新闻写作.并将稿件一篇篇地往邮筒里塞,希望也随之飞门远方的报对。然加,一天天过去了,寄出去…  相似文献   

20.
通讯员园地     
为报道骨干每人订一份《军事记者》本刊讯李连平刘贵军报道10月25日,空降兵某部的16名报道骨干,每人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份2003年度《军事记者》的订阅通知单。该部历来重视新闻报道工作,近年来,多次被军、空军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特别是今年,他们先后在《解放军报》等报刊上稿160多篇,较好地促进了部队工作。今年报刊订阅工作开始后,部队新闻报道骨干纷纷向领导建议:“《军事记者》是新闻报道骨干成才的良师益友,对搞好新闻报道工作大有帮助,应该为每名报道骨干征订一本”。于是,他们列出专项经费,为报道骨干每人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