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师的自我是教师在作为学生和作为教师的过程中自主建构起来的对自己教师身份的认同。漠视教师内在自我的激发与建构的校本改革或者区域教育政策,会误导教师进行外部自我认同。内在自我是教师发展的发起者、维持者和加速者。教育改革需要个体从内部入手,从改变自己的内在经验入手开始。在当前的教育情境中,认识和重构自我需要在关系中进行:改变教师与自我的关系;确立师生之间的"帮学"关系;重建师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重塑学生与环境的关系;创造个体与领域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教师最需要什么?是金钱?名利?……其实教师最需要的是一种快乐,是体验那种在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实现不断创新自我、塑造自我、完美自我、超越自我的快乐。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超越自我,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每年都有大批新教师进入中小学从事教育工作,但不少中小学新教师却存在着自我认同危机。本文试着从中小学新教师角色扮演的失败、社会与工作环境的复杂多变、价值性教育目标和操作性教育目标冲突这三方面分析自我认同危机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试着给出建议:新教师缓解自我认同危机,需要自己的努力及其所在学校管理者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快乐的实质是一种自觉自愿、积极向上、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心态。幼儿园是一个特殊的集体,这里的教师大部分是女性,那么他们到底最需要什么?是金钱?是名利?是幼儿的喜爱、家长的尊敬还是社会的推崇……在我从教研员走上园长岗位的一年多里,在与教师的零距离交流中,我知道,教师最需要的是一种快乐——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乐!这种快乐会净化心境,使他们越来越感受到活得有价值、有意义,越来来越感受到活得有价值、有意义,越来越体悟到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在教师叙事中追寻身份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叙事发生的过程,就是教师身份认同的自我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我能够得以有效地呈现与持续地滋养,自我理解成为贯穿其中的基本机制,从而不断发掘自身的存在意义,并导向自我的内在改变。  相似文献   

6.
教师叙事发生的过程,就是教师身份认同的自我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我能够得以有效地呈现与持续地滋养,自我理解成为贯穿其中的基本机制,从而不断发掘自身的存在意义,并导向自我的内在改变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19,(4):78-81
随着社会的变迁、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以及大学组织结构的异化,大学文化也从单向度走向多元化。并呈现出大学理念与社会需求的冲突、科研文化与教学文化的冲击以及学术文化与管理体制的背离等形式,这些冲突对教师现有的思想观念产生碰撞,影响着大学教师的自我认同。借助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的共生、学校给予合理的人文关怀、社会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风气帮助教师重塑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自我认同是教师在自己的专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教师的反思性自我.教师的自我认同既反映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也表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自我认同最终要谋求合理认同的实现,教师的合理认同有其内在的分类特征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自我认同是教师依据自身专业经历所形成的反思性自我,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外部规约的认识,也体现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审视。在新课程改革中,由于课程理念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外语教师出现了一系列自我认同危机,具体表现为语言自我的抑制、专业角色的混乱、价值选择的矛盾以及个人主体性的丧失。为消除自我认同危机、推进课程改革,需要从学校和教师个体两方面入手提升教师自我认同。学校要通过创设积极教师文化,实现教师赋权增能;教师要深化个人实践知识、增强自我反思能力以促进对课程改革的反思性理解。  相似文献   

10.
由叔本华、尼采奠基的以个体理解、体验和把握自我生命为基本原则的生命哲学为审视青年自我认同问题提供了独特视角。青年自我认同问题的提出源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与反思。对生命现象的曲解与误认使青年陷入自我认同困境。要克服自我认同困境,须走出价值虚无,澄清与回归生命本真,肯定生命、超越生命、威恩生命。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是一种后传统秩序,具有进步与破坏的双重性.在现代性情境下,教师自我认同遭遇多重两难困境——教师自我的联合与分裂,无力与占有,权威性与不确定性,个人化的与商品化的经验,等等.教师自我认同两难困境的超越路径是:坚持真实自我,建构具有完整性的教师自我认同;复归生命价值,建构具有活力的教师自我认同;秉持开放心态,建构具有灵活性的教师自我认同;展示自我个性,建构具有德性的教师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2.
教师认同决定着教师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否,积极的教师认同过程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逐渐确立起来的积极的自我意象。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教师认同相关理论的追溯,发现教师认同是教师个人内部生成的对自己身为教师的概念和意象,并在该意象的指引下,实现自我意象和体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同时,提出了构建教师认同的一些策略:为培植教师认同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持,触发教师对已有的教学认同进行深刻反思,教师要通过关注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实现教学认同等。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源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的因素。内在因素包括教师的自我职业认同、知识结构和自身性格特点。外在因素则指的是社会对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教师的认可度、教学和科研压力以及学校的管理评价体系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教师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而且给学生和社会也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教师自我认同涉及自我同一性的建构、自我归属感的获得、自我意义感的追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自我认同出现了一些困惑:"我是谁"的困惑;"个体自我"的遮蔽;自我价值感的散失;精神归属的迷失。破解这些困惑须实现教师角色由规约到认同的转变,实行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建立学校共同体和重视教师个体实践知识的获得。  相似文献   

15.
乡村教师内在工作意义感缺失状况主要表现为自我联结程度低、个性化水平不足、社会联合不明显、贡献影响力不强。其原因往往是乡村教师的自我成长感微弱、自我价值感匮乏、自我效能感不足、自主决定权较弱。自我决定视角下,建构乡村教师内在工作意义感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即参加技能培训、挖掘学生基础、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人们自我认同的价值标准日益物质化,资本的占有成为人们建立自我认同的基础条件,身处其中的教师也概莫能外。作为不同资本类型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教师自我认同的建立具有不同的影响和意义,然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其在依赖不同的资本建立自我认同的过程中都会面临不同的困境,有待突破。教师自我认同资本困境的突破需要主体自我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外在制度环境的改善,需要一种系统性的转变和重建。  相似文献   

17.
作为乡村社会特别是乡村教育场域中的能动主体,乡村教师在面对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关系和社会转型的冲击时,其对于社会变迁中自我角色的理解定位与行动选择,是关涉他们能否“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关键之一。本文采用关键个案抽样和生活史追踪的方法,对一位优质乡村教师随着社会时空演进,从懵懂抉择到能动嵌入乡土社会的自我认同建构深化历程进行深入考察审思。研究发现,时空变迁是乡村教师自我认同建构的行动“幕布”,关键事件的时机阐释与累积效应是其自我认同建构的加速器,“重要他人”的作用关联是其自我认同建构的结构性资源,主体能动实践是其自我认同建构的核心驱力。  相似文献   

18.
教师作为学校教学的主体之一,在教学中常常会产生教学恐惧。教学恐惧来源于三个层面,即对多元性的恐惧、对冲突的恐惧和对失去自身认同的恐惧。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对失去自身认同的恐惧。当教师的这种消极情绪表现在课堂教学时,其教学进程将举步维艰。因此,教师通过内在境界的提升和外在条件的支持,加强自我认同,克服教学恐惧,对于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学过程的有效运作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具有很大帮助的。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专业自我形成的过程。对教师专业自我的研究可以拓展、深化目前的教师教育研究。传统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自我可以概括为“执行者”,“执行者”在心理、行为上表现出较多的工具特征。本文从社会传统、职业认同、科层结构、学校文化、知识生产五个方面对教师这种传统形象的塑造过程进行初步反思。  相似文献   

20.
国外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奠定的心理基础.职业认同是多方面、动态、变化发展着的过程.其中,自我和反思是职业认同中基本的要素,通过自我反思,教师把个体经验与社会期望结合起来,形成他们作为教师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