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在练习中碰到一道病句题,其中的一个选项引起了老师、同学的争论,莫衷一是。句子是这样的:"谁又能否认英雄的品质正是在这一天天的努力学习中渐渐培养起来的呢?"这可以说是一道病句神题了,因为上网一查,不但高考模拟题中有它,而且中考练习题中也有它,就是小学病句练习题中也能看到它的身影。可见它是一道贯穿各个学段的病句考查题,说它"神"似乎毫不为过。其更"神"者,有的练习题中将它当作正确项设置,有的练  相似文献   

2.
在学完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的"圆柱的体积"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随堂练习题:一个圆柱的体积是40立方分米,侧面积是20平方分米。它的底面半径是多少分米?初看这道题,不少学生认为简单。的确,只有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似乎并不复杂,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致,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讨论起来。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语文九册“基础训练7”第三题有这样一个句子:“我们全家都去看电影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复习功课。”编者是把它作为病句要求学生修改的。病因是“意思含糊不清”,即不合逻辑,违反了矛盾律。“全家”当然包括“我”在内、怎么会“只剩下我一个人”呢?这对判断的关系是矛盾关系。矛盾关系的判断,其中必有一真,另一为假;或一为假,另一为真。但是,在实际语言中,有时却有一对判断相矛盾而又非病句的语言现象。“全都……只有……”这种句式,不仅存在于口头上,古今名家的笔下也不乏其例。例如:  相似文献   

4.
一次六年级语文测验,在修改病句这道题中,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病句:“小林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帽子。”让他们修改。阅卷时,我发现班上有80%的学生改成“小林穿着一件灰色上衣”或“小林戴着一顶帽子”  相似文献   

5.
最近电视上常播出这样一句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不少师生认为这是一个病句。这种类型的句子之所以被认定为病句,是因为在不少学生看来。其中包含着逻辑矛盾。即“不收礼”与“只收脑白金”自相矛盾,而句意在逻辑上矛盾的句子自然是病句。笔者认为“脑白金”广告语写得很好,并没有错误。说它是病句是因为对“舛互”这种修辞方法不了解。所谓“舛互”,是指对某一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者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利用字面矛盾。  相似文献   

6.
正初中语文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大衣哥"朱之文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轰动了全国,请问,它是我国哪一部名著的开篇词?学生的答案真是五花八门。同学们对朱之文很熟悉,但是对《三国演义》就不太熟悉了,这也反映了当今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现状:中学生课外阅读量少、阅读面狭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有些家长并不赞成他们的孩子涉及课外书。  相似文献   

7.
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的基础是对学生的独特性和独立性的接受、理解和尊重。要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要让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自主学习、提升能力。我在讲授一年级《分类》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分类》课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把每行中不同的动物圈出来。题目是以表格的形式体现的,其中第一行中有"狮子、梅花鹿、马、鱼"。我提问:"在这一行中应该把谁圈出来?为什  相似文献   

8.
教学案例: 教学"认识图形"时,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在一个正方形里剪去一个角,剩下的图形是几边形?在下图中画出不同的剪法." 我预设学生的答案为五边形、四边形、三角形.如下图: 课堂上,学生很容易得出这三种剪法,教学似乎很顺利.正当我要出示下一道题时,一学生举手说道:"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我不置可否地将他画的图用屏幕展示(如右图),看到图形,其他学生纷纷说道:"不对,不对!不能这样剪!"  相似文献   

9.
听了一节《圆柱和圆锥》的练习课,其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求零件的体积。学生在已有表象和感知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原理,充分展开想象,思维灵动,解法巧妙。数学片段: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后,全班交流:生1:这个零件是由一个圆柱体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本每篇课文后面都有练习题,这些练习题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示阅读教学的重点;二是突出基本功训练的重点。可以说,课后练习题是每一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这一课的教学要求。各册课后练习题综合起来,就是大纲对这一年级的具体要求。如果抓好课后练习题的教学,就能达到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抓好课后练习题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根据习题制定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有些句子乍(zhà)看上去没什么毛病,念起来也没什么问题,可是,你要是从内容上分析,就会发现它有不符合生活常识的地方。比如百灵鸟在它的习作中有这样一句话:“中秋节夜晚升起了半个月亮。”这句话违反了中秋满月的生活常识。用生活常识衡量每一个句子,也能发现一些病句。请大家看看这句话:雪花落在身上、手上,我感到很温暖。大家都知道雪花给人的感觉不应该是温暖,而是“寒冷”的。所以这句话就应该改成:雪花落在身上、手上,我感觉到很寒冷。病句1听到老师的批评,我的脸红了。请填上病因:请你修改过来:病句2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很粗的老枣树,…  相似文献   

12.
一、一道题目引发的思考 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课后的练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哈雷彗星76年出现一次,在公元s年出现后,下一次出现将在公元()年.旁边还附了一张哈雷彗星的图片. 在课前预设时,我认为这道题目挺简单,就放手让学生练习.结果却让我大跌眼镜,全班51人只有10人写出正确答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向学生讨教"是最好的途径.大部分学生都说对哈雷彗星的知识不了解.终于找到问题的根源了!  相似文献   

13.
辨析病句是近年语文高考试题的中的一个保留节目,足见其重要性。高考复习备考,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病句的类型及主要特征。只有这样,才能胸有成竹,才能提高解答的准确率。我们可以对一些病句的主要特征加以归类总结,从病句的主要特征入手,辨析病句。  相似文献   

14.
一次数学课上,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50556070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同时还要求学生说出自己这样做的想法。交流时,很多学生都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5.
1991年至2004年,语文高考(全国卷)每年都考了病句的辨析或修改。然而,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拿着“病因混杂”的题目进行训练时,总是感到无从下手、困难重重。其实,辨析病句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它总有一些“症侯”显示“我是病句”我们只要找出那些“症侯”(标志)加以认真分析,即可判定它是不是病句。用此法来辨析病句,既节省时间,准确率又高。下面就试着分条加以介绍。一、“是”字句。见着类似于“A”是(成为)“B”这样的句子,首先可考虑“A”和“B”意义上是否协调一致。例(本文例子绝大部分来自200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卷中的“病句…  相似文献   

16.
重庆     
《同学少年》2015,(2):14-17
<正>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编者成留一份心给他人不停自转的地球,有自己的轨道,同时它也围绕太阳公转。熙熙攘攘的世界,有你有我,但不是只有你和我,还有众多的他。留一份心给他人,我们就能体会到世界有多温暖。在那个去海滨度假的游客心中,就缺少这样一份心。他自己不小心打碎了玻璃杯,得到了别人的宽容;可是在丢弃玻璃碎片时,他却只图自己方便省事,而没有考虑到收垃圾的人可能会因为他  相似文献   

17.
许多老师或许都遇到过这样一道修改病句题:"这道题全班都做错了,仅仅只有贺超一人做对。"对于它的"病"因,老师和同学们大抵都知道--它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既然说全班同学都做错了,怎么又说贺超做对了呢? 果真如此吗?回忆一下我们日常的口语,不乏这样的一些话:"参加会议的都来了,只有xx老师请假没来。""全班作业都交齐了,就是陈红一个人还没交。""下了一整天的雨,天黑时停了一小会儿。"  相似文献   

18.
从现代汉语语法角度看,在鲁迅先生的一些文章中常会出现一些"病句",但这些病句在文中却有它独到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认真地加以体会,才能更全面的理解一代文坛巨匠的佳作.下面是本人在教学时从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收集到的一些"病句",特提出来,与大家商酌,以期共勉. 第一类,互相矛盾型. 1.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 2.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小数乘除法(二)"的练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用竖式计算3.5×0.072.其实,学生在学习过新课以后都知道首先是把3.5和0.072看成整数35和72相乘.我认为这道题目对于我们班的学生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但在我指名一名学生到黑板板演时,她的计算过程让我大吃一惊.列式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数学教学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其核心思想是从"以传授知识为本"转变为"以人的发展为本"。教材中的练习题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模仿练习题的数量大量减少。教师们普遍有这样的感受:许多课后练习题与例题类型不相符,将练习题当例题讲。这样一来,造成课时严重不足,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因此,让学生掌握解题策略,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是数学教学之根本。一、知识、问题与策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