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爱飞  李洁 《宁夏教育》2005,(10):66-67
宁夏大学学生工作部和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2003年对在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是贫困大学生抑郁状态高于非贫困大学生,有73.27%的贫困大学生对生活状况不满意;64.51%的贫困大学生体会不到生活的幸福;52.53%的贫困大学生存在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由于心理问题的困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人际关系的协调以及身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2.
谨防贫困生心理贫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贫困是把双刃剑,贫困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使一些人养成忍辱负重、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品质;贫困也可能引发人的心理问题,使一些人产生自卑、多疑、焦虑、孤僻等心理障碍。但由于心理问题是隐性的,不容易引起人们关注。宁夏大学对在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在调查的贫困生中有73.27%的贫困生对生活状况不满意;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院校学生的学费由公费转为自费,给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带来了新的问题。有资料显示,高校贫困生占20%左右,特困生占7%-10%。尽管这个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党和政府及各高校采取贴息贷款等措施缓解他们的困难处境:一些团体也从各种渠道伸出援助之手,但这只能改变部分贫困生的生存现状,或者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贫困程度。有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作为同龄人,有着共同的个性特征,他们都乐观外向、富有才华、坦白直率、沉着自信、独立性强,但同时也存在着差异,部分贫困大学生在个性特征上,紧张性、  相似文献   

4.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贫困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本通过科学调查并与普通大学生对照比较,发现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堪忧,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教育对策,以期能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原本因为家庭贫困打算退学,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一个女生,逐渐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辅导员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开展励志教育、人生观教育、和感恩教育,以真心温暖学生,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方向。一、案例君君来自苏北农村,家境条件差。来到大学后,周围部分同学来自苏南城市,家庭经济富裕,他们优越的物质生活让她感到自卑不已。于是,她努力的学习,希望以此证明自己的实力。但大一学年结束后,她的成绩只能处于班级中游,也没有获得任何荣誉。她变得渐渐孤僻,她告诉笔者,坐在教室里看书,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贫寒的家境、劳累的父亲和重病的母亲的身影,沉重的生活压力让她不能安心学习。她很苦恼,终于有一天,君君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哭着对我说:"老师,我想退学,我要出去打工挣钱……",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学校担心、家长忧心的带有普遍社会性的大问题,甚至影响了当前高校的发展与稳定。本文对高校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184名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了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调查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2人,干预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适应、心理应激的正确应对、人际交往训练等),先后分别用SCL-90测试其心理健康水平状况,由此探索贫困生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构建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8.
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东阳 《高教探索》2007,(5):136-136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个人真正的健康,不光是身体上的健康,而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作为负担多重压力、尚未成熟的高校贫困生群体来说,为了取得与同龄人相当的成绩,他们可能背负着更大的精神痛苦。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事关高校的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大局。研究、探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和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着眼于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表现及成因,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和自己担任班主任实际工作经历,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及干预机制,并指出要密切关注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积极努力地构建和谐校园,帮助贫困生走出心理贫困的阴影,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资本的有效开发与构建对于高校贫困生提高人生动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复原力以及培养乐观心态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指导贫困生合理制定职业规划、开展心理咨询,以及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防、助推功能来构建贫困生的积极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把握贫困标准 做好高校贫困生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并轨制度的实施,交费上学已成为必然趋势。虽然学生上交的学费不足全部培养费用的20%,但这对家境贫困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很重的负担。据统计,高校贫困生的比例平均高达20~40%,部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显得特别突出。高校中几十万的“贫困大军”,已经引起了高权、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是,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扎实细致地做好贫困生工作,仍然是高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科学把握贫困标准,是做好贫困生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安康师专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调查运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于2001年4月对我校计算机系和中系129名贫困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我校贫困生中心理障碍的检出率为28.7%,较严重心理障碍的检出率为8.5%,发生率较高的前三种症状依次为强迫,抑制和人际关系。由此可见,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主要表现为对自尊的渴望和强烈的自卑心理、对优异成绩的渴望和焦虑抑郁心理、对社交的渴望和自我封闭心理等,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确定解决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目标,提出经济扶困与心理扶困有机统一、通过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教育提高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等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高校招生收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贫困生问题逐渐凸现,且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贫困生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党和国家、各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都非常重视这一工作,把它作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维护学校稳定和社会安定的大事来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由于高校贫困生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该项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善。 一、高校贫困生问题产生的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山区的学生,其家庭…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贫困生的比例也随之增多,由于家庭、文化、经济等原因,高校贫困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对高校学生管理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校园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大学贫困生抑郁状况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慧 《高教探索》2005,(5):94-96
为探讨大学贫困生的抑郁状况,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特征,以便为更好地开展助困和心理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及事实依据,本文采用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使用SDS抑郁量表、S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ES自尊量表和自编的问卷,对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80名贫困生的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并与210名非贫困生进行比较,发现贫困生的抑郁倾向表现为自卑、依赖、窘迫感等特征。高校应及时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现状,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努力形成一个包括经济资助机制、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内的综合性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7.
聂国锋  洪华平 《现代语文》2006,(11):113-114,112
目前,全国贫困大学生总数超过500万人。许多贫困大学生的月生活费在150元以下。贫困大学生主要来源于老、少、边、穷地区和城市的贫困家庭,生活上的压力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在校的正常学习,使他们的学习成绩难以和其他同学相比:而经济上的拮据也影响了他们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途径,出现了心理偏差和思想认识误区。因此,做好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调试和思想教育工作,对于搞好高校学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贫困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心理贫困问题日渐显现,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大学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美术专业自扩招以来,贫困大学生人数呈增长趋势,给解决心理贫困工作带来了一定  相似文献   

19.
高校应从提供适当的经济资助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入手,鼓励勤工助学,开展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来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顺利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0.
谢晖 《南昌教育》2007,(8):19-20
心理健康状况是中学生素质水平的重要表现。从个体身心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初中阶段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之一。人们在重视从物质上对城市中学生贫困生进行援助的同时,却很少对这些贫困生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必要的关注,所以说对南昌城市中学要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