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国梦",即通过个人努力取得成功,是贯穿美国历史,最能体现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的理想。作为对完美和幸福追求的一种理想,它曾给无数美国人以激励和鼓舞,成为人们奋斗的动力。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美国梦"的理解也在经历着变化。本文从20世纪2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入手,再到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试图探索"美国梦"的变迁轨迹及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梦"是美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美国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一部美国文学史同时也是一部"美国梦"的历史。文章以美国文学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对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的分析,探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美国梦"的特征和具体表现,从文学的角度解读"美国梦"。  相似文献   

3.
“美国梦”历来是美国民族普遍拥有的信念和精神支柱,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美国人努力追梦.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和他塑造的主人公盖茨比都终其一生营造和解构著那个时代中的一场场“美国梦”.他们是“美国梦”的忠实追求者,最终也沦为“美国梦”的牺牲品.早期“美国梦”的蓬勃向上逐渐被金钱至上和道德困顿所取代,梦的幻灭折射出贪婪和自私的美国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4.
“美国梦”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酋先介绍了“美国梦”一词的历史由来,从历史原因和现实基础两方面阐述了“美国梦”的诞生,并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国梦”的内涵及其流变过程,最后指出今天的许多美国人依然在做着“美国梦”,在非白人的移民中“美国梦”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事实上,历来只有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的白人才有希望实现他们的“美国梦”。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有很多人白手起家,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从鞋匠的孩子到美国总统,林肯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从奥地利的农家小孩到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从跑龙套的小演员到好莱坞巨星,史泰龙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  相似文献   

6.
金鑫 《华章》2007,(4):131-131
每个具有独特文化传统的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情结,对于美国文学来说,这个情结就是"美国梦"."美国梦",并不是一般的超越现实的梦想,而是贯穿美国历史,最能体现美国生活方式和国民精神的理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人们赋予美国梦不同的含义,人们逐渐认识到它不仅象征着物质上的成功,同时还有着对精神世界的孜孜追求.本文则通过三个作家所代表的三个典型时期来阐述美国梦的发展,演变过程.本文旨在表明:表明美国梦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吸引促使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关注精神追求;引导人们恰当地协调梦想与现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亦萌 《考试周刊》2011,(11):22-23
《鸡蛋》是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之一,他以工业化浪潮为背景,描述了一个乡村小人物的"美国梦"从实施到失败的过程。主人公"父亲"的种种荒诞想法和行为让读者在哑然失笑之后却为他感到悲哀。在新时代的冲击下,"父亲"放弃了原有简单快乐的生活而不断追寻着"美国梦",最终却惨淡收场,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差不多所有的美国作家都写过“美国梦”这一主题,但就描写的广度和深度而言,却无人能与F.S.菲茨杰拉尔德相匹敌。《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文学史中描写美国梦的典范。通过主人公盖茨比所追求的理想之梦的破灭,揭示了他所代表的美国梦的逐步衰败。  相似文献   

9.
郑丽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8):99-100
美国自成立以来就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美国主题也伴随国家的兴旺发达孕育而生。俄罗斯人素来对美国充满幻想,对美国崛起的惊叹,对"美国梦"的精神信仰,都会在俄罗斯作家笔下提及。通过溯源美国崛起的历史,并分析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美国主题,进而阐释俄罗斯作家们的美国情结。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物质文明高度繁荣的同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传统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受到挑战,作为美国民族精神象征的"美国梦"也受到质疑。《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人公盖茨比自小就是"美国梦"的追随者,却最终成为"美国梦"的牺牲品,他的悲剧结局完美地表现了"美国梦"的破灭这一主题。文章分析了盖茨比的财富观、爱情观和生活观,通过对比盖茨比的理想主义和现实的残酷来揭示"美国梦"的破灭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1.
美国梦对世界上所有的人来说,都并不陌生。都说世界各地的人来到美利坚这片土地是为了追求一个美国梦,可真正的"美国梦"到底是什么?考拉小巫曾在美国读了两年研究生,但即便在拿到硕士学位的那一天,她都依然觉得自己与美国梦之间的距离,就好比现实与理想之间那般遥远。而当她毕业后正真走进美国社会,正式工作后,她能否真切感受到那曾激励了无数人的"美国梦"?  相似文献   

12.
世世代代的美国人都深信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这种“美国梦”一直激励着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来到这片土地创造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进入20世纪以来“美国梦”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本文试图以马丁·伊登、杰·盖茨比以及现代社会的美国人为例分析“美国梦”幻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任璧莲在小说《典型的美国佬》中,通过迁徙母题,巧妙地展示了华裔移民追求美国梦的心路历程。表面上,作家延续着“美国梦”叙事,实际却运用一个个运动的迁徙意象,质疑美国梦,揭示华裔移民美国梦的虚幻和移民在美国社会所遭遇的残酷现实。  相似文献   

14.
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雷蒙德·威廉斯将描述某一特定时代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普遍感受称之为"情感结构".这种感受饱含着人们共享的价值观和社会心理,并能明显体现在文学作品中.自此,笔者在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情感结构时发现作者菲茨杰拉德虽然意识到社会的腐朽与堕落,但仍在维护中产阶级的价值观. 实际上,昔日的美国梦已然褪了色.回归当下中国,笔者对当代热议词"中国梦"从理性维度和现实维度做了情感结构分析.加之,对比"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笔者得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上,个人只有清晰地体认自身的文化归属感并将其融入对国家理想的维度,"中国梦" 的两层梦想才能有相统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从结构主义所提倡的二元对立的手法入手,分析多组对立面:大环境的城与乡、性格上的逆来顺受与雄心勃勃、身份上的外来妹与都市女、美国梦的理想与现实,说明最终实现物质发迹的嘉莉不幸福的真正原因是当时金钱至上的美国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6.
"美国梦"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历史学家詹姆士·亚当斯于1931年创作的《美国史诗》中。美国文学作品中,作者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了"美国梦"—美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与理想信念的代名词。随着美国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美国梦"也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变迁。本文透过1925年德莱塞著作《美国悲剧》主人公克莱德的悲惨经历来解读在这个时期"美国梦"对人灵魂的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杜杨 《学周刊C版》2015,(6):100-101
两百年来,美国人普遍相信,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上帝就会给予他们应得的地位与财富,这就是"美国梦"。在不同时期,由于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美国梦"具体的表现形式也是各不相同。文学作品总是能直接、深刻地反映社会现状。因此,在阅读美国文学巨作时,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贯穿于历史变迁中的"美国梦"。本文将通过美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来分析其中包含的各具特色的"美国梦"。  相似文献   

18.
"美国梦"作为美国文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始终贯穿于美国文学之中。然而,在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和不同族裔中,"美国梦"有着不同的表现:或成为"美国梦"中的开拓者形象,或成为"美国梦"中的"新人"形象;亦或成为"美国梦"中的失败者形象。本文从"美国梦"的涵义入手,以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和不同族裔的美国文学作品为对象,较为深入地论述了"美国梦"在美国文学中的三种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9.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美国历代作家都记述了人们的寻梦历程.克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也探索了二战后的年轻人对美国梦的追寻.尤其是以迪安·莫里亚蒂为代表的"垮掉的一代"对新美国梦的追寻和探索.从他们的寻梦历程,我们体会到"垮掉的一代"在精神领域的探索和追求.  相似文献   

20.
唐代知识分子怀着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来长安寻求政治出路。他们对帝都长安的向往与依恋渗透着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从而内化成为一种"恋京情结"。从那些贬谪出京诗人离开长安时不舍与悲怨交织的心态,以及离开长安后对长安的思念与怀恋中,可以看出唐代文人对于代表着皇权的长安,有着一种"葵藿倾太阳"的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