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实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临时改变它的词性或用法,也使词的意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语法现象,掌握词类活用规律,对于提高文言阅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知识盘点】在文言文中,每一个词一般都属于固定的词类,但有时也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作另一类词用,这种由这一类词作另一类词用的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通过一定的语言环境来  相似文献   

3.
王珏  王穹 《阅读与鉴赏》2006,(11):52-52
文言翻译题是高考题中三点(重点、难点和热点)合一的题型,命题人经常从文言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设置若干个得分点,而词法主要考查实词的活用知识,为了让同学们在总复习时掌握好文言词类活用知识.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撰写了《文言实词活用关系菱形图解例说》一文,首先设计了一个囊括十种词类活用类型的菱形知识网络图,图中以①-⑩数字序号标示了十种词类活用。因为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情况是一致的.所以作者又配以活用的成语来解说每一词类活用类型,选用成语为倒句解说各类活用现象,意在压缩知识,例句部分只有345字,从而使知识易学易记.取得最佳复习效果。 本文以知识网络图的形式使知识系统化了,又以最简洁的例句(四字格成语)诠注了知识内涵,使知识在系统化基础上更加易学易记.这是本文的实用价值所在,也是本文含金量所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姚祎 《考试周刊》2013,(88):41-41
文言文词类活用.在文言文考试和学习中十分重要。文章提出我们能够按照一定的方法对文言文词类活用进行推断,可以根据语法推断法、结构推断法、标志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等方法确定文言词类的活用现象。  相似文献   

5.
郑丽利 《教师》2010,(13):71-72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许多学生面对繁杂的文言词类活用现象而无从下手,久而久之,词类活用成为学生头痛的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其实,复杂的词类活用也并非无章可循,只要我们删繁就简,找到其中的规律,就能有效地解决文言文的一大“心病”。  相似文献   

6.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情况是一致的,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认识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掌握成语的意义,避免成语的误解或误用。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中某些实词在一定语境下临时改变词性或用法,从而使意义也发生一定变化的语言现象,我们称之为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我国古汉语中一种独特而普遍的语言现象,然而在具体的语境中许多人都搞不清活用规律或者把活用现象搞错。下面就几种易混活用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中某些实词在一定语境下临时改变词性或用法,从而使意义也发生一定变化的语言现象,我们称之为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我国古汉语中一种独特而普遍的语言现象,然而在具体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渐变而来,由于组成语言的的语音、语汇、语法都发生了变化,所以给我们现在学习古汉语带来很多困难。而语音、语汇、语法这三者以语法变化较为缓慢,由此,我们在了解掌握文言语法的时候,较为容易从现代汉语中找到文言语法的某些遗迹。尤其是相对稳定的固定词组——成语,更是较多地保留着文言语法的某些特点,巧用成语来复习文言语法,可以起到一石三鸟的功效。这就是既加深了词语意义的理解,又复习了文言语法知识,还使学生了解到古今汉语的渊源关系。 文言语法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词类活用,这种现象在一些成语中仍保留下来。 名词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10.
活跃在现代汉语中的成语,是从古代汉语中沿袭继承下来的,深深地打上了古代汉语的烙印,遗存了许多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对成语中词类活用的语法现象进行了探析,具体分析了成语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以及名词作状语的语法现象,以加深对汉语成语中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成语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功能,临时作乙类词使用,这种语法现象称为词类活用。作为历史悠久的成语,也保留了词类活用这一现象。这给人们理解成语、把握成语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这里用例子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它是古代汉语中,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环境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其它成分。词类活用不仅是一种语法现象,还是一种修辞手段。运用词类活用,具有多方面的修辞效果,可以使语言生动传神,以及使音节和谐,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鲜明的音乐美等。  相似文献   

13.
文言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极为普遍.要准确解释文言实词,正确理解文句,就必须懂得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与该词的基本含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了解词类活用,一定要辨清该词的基本含义.辨别词类活用现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高考考不考文言词类活用呢?答案是非常肯定的。不但考,而且有文言文的题目,就有文言词类活用知识的考查。也就是说,文言词类活用的考查率,近5年来都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15.
要准确理解和运用成语,必须释清它的音、形、义.有相当一部分成语,其中的词素大的辨析必须结合古汉语知识才能准确理解。下面就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作一门类分析一一、词类活用。在古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或修辞需要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具有另一类向的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同的这种临时的灵活的运用叫做词类活用。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也是如此。1.名词活用作动词一如:门o点词为活用同.话号中的同语为活用后的意义,)(下同)孪(周锦还乡(穿)饭粗布草(吃)道路以目(看)无所事事(做)一鼓作气(击鼓…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词类活用现象。让学生准确把握这些大量存在于文言篇章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对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关系重大。我总结了自己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感到对于词类活用现象的教授,采用“以今证古”法,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例如:  相似文献   

17.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这种语法现象在如今的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中有些已经不复存在了,而在开封方言中有些词类活用现象还依然存在,这可以说是开封方言对古代汉语语法的继承。开封方言中的词类活用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为动词,形容词用为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用为动词等。  相似文献   

18.
词类活用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常常涉及的问题,但什么是词类活用,大家的认识不尽统一,这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词类活用作深入探讨。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指出:"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词类活用’。"曹先擢先生说:"从语法角度讲,汉语中的每个词,都属于一定的类别。按本类  相似文献   

19.
成语中保留着许多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代汉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词类活用、倒装、省略等。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的活用等,倒装主要有宾语前置和介词结构前置等,省略主要有介词省略、宾语省略和谓语省略等。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和修辞的关系,指出词类活用既是一种语法现象,同时也是一种修辞现象,只有从语法角度和修辞角度两个方面去认识,去把握词类活用的作用,才可以说是全面地、实质性地认识和把握了词类活用的功能和意义。同时也阐述了语类活用的修辞效果及辞格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