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文治教育思想和实践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文治(1865-1954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不仅有丰富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更是一位教育实践家,他先后筹设北京高等商业学堂,主持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今上海交通大学),创设太仓艺徒学校、吴淞商船学校(今上海海运学院前身)、无锡中学(今无锡三中)...  相似文献   

2.
王峰 《山东教育》2005,(26):12-13
唐先生小时候家里很穷,用不起油灯,有没有像西汉的匡衡那样凿壁愉光.像晋代的车胤、孙康那样囊莹映雪不得而知.但借月光读书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经数年苦学.11岁中秀才.18岁中举人,28岁中进士.接着又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长年夜读八国条约.寻求对策,眼睛长时期处于超负荷服役状态,不堪重负,先是目疾日深,  相似文献   

3.
唐文治与陈垣都是著名的现代中国大学校长.他们执掌学校期间,均十分重视对 学生进行普及型或专业型国学教育.他们尽管学术路径不一,然而在办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国 学教育理念又极其相似.由于唐文治重经学,陈垣重史学,故而他们在国学教育课程设置、 教材选择以及教师延聘等方面,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但他们均为我国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国学人才,为传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有很多学术著作都是在授课教材的基础上产生的,由著名教育家唐文治先生编撰的《国文经纬贯通大义》即为其最具代表者之一.这部著作注重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注重国文教学的社会教化功能,注重国文写作教学和读诵教学的身体力行,其中所蕴藏的丰富的人文教育理念,应当引起我们当下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无锡国专被誉为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其转型成功之原因至少有三个方面:多样化的经费筹措方式、积极灵活的办学策略和及时革新的各项制度。国专的成功转型,对我们今天思考国学教育不无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文  叶兰 《学周刊C版》2019,(16):177-177
2017年3月,苏州市课题《唐文治教育思想引领下学校"双融"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正式立项,市一中从文化双融的角度尝试开展唐文治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本文为学校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尝试。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16,(3):98-102
秉承"修齐治平"儒家理想的近代著名教育家唐文治,在道德教育方面以身作则,以道德端其模范,以规律束其身心,以"欲成第一等人才,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的道德教育理念指导教育实践。唐文治的道德教育思想强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和以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不仅于当时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我们今天推进道德教育课程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文治在交通大学任职期间(1907—1920),不遗余力地引进西方科学教育,同时将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与现代大学教育相互融合,寓传统文化教育于科学教育之中,追求工科教育的本土化,力图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历史文化和具体国情的现代教育模式。这是唐文治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和鲜明特点,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可贵财富。  相似文献   

9.
无锡国专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由传统书院转向现代大学的成功范例.在33年的办学历程中,无锡国专以相对独立的办学资源、紧密和谐的导学关系、与社会现实的密切联系传承了中国传统书院制,并以与时俱进的学术品质、强烈的传统文化本位意识和以人为本的办学导向促成了"书院制"的现代化重构,不仅在中国学术史、教育史上留下重笔,也启示我们...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等学府,无锡国专在三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极具特色和内涵丰富的文化生活。培育文化生活成为国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发挥出显著的育人影响,培养出一大批国学教育与文史研究人才。国专重视培育文化生活,既是继承与践行中国书院教育传统,也是中国近代知名高校普遍重视培育校园文化的真实写照,体现出传承性和时代性。国专文化生活的主体是师生构成的学术共同体,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校园环境之间的互动作用,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国专文化生活的培育路径表现为,教育家型的校长之办学理念是核心,师生作为校园文化主体共同参与建设是关键,学生自治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无锡国专办学时间只有33年,却在中国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留下了灿烂的痕迹,也在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锡国专实践性的人才培养目标,融合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通识性的人才培养策略,构成了无锡国专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它的精神遗产,对于当前研究生培养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唐文治,字颖侯,号蔚芝,晚号又称茹经,江苏省太仓县人,1865年10月10日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他幼年聪颖,14岁时就读完了<论语>、<孟子>、<诗经>、<书>、<礼>、<易>、<春秋>等书,后参加乡试,考中举人,21岁时,在江苏江阴南菁书院苦读,主要研究经学.  相似文献   

13.
唐文治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工科先驱和国学大师,同时也是典型的跨时代科举人物.基于科举活动史的视野,纵观唐文治求学、为官和兴教的经历,科举是贯穿其间的关键词,他早年志于科举而勤读应考,中年得益于科举由学入仕,晚年图变科举无望而顺势兴办教育.通过分析唐文治所奏《请挽大局以维国运折》中所提的科举改革建议及其辅导门生应科举试的观念发现,唐文治对科举存废所持的是一种代表与时俱进的温和改良派的取向,与晚清立废科举和渐废科举的派系主张具有明显区别.受科举教育的深刻影响,为"保存国粹",唐文治弃政南归兴办教育,尤其是创办无锡国专的巨大成就,为后世树立了一座教坛丰碑.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书院复活现象之一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国学专门人才为主,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国学为己任,在承续传统书院精神、融合现代教育学制上有着成功的探索和不凡的贡献,被誉为"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的典范.文科研究生教育必然是基于文科自身发展规律的专业化教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锡国专便类似...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研究的日益深入,高等教育领域内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尤其是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问题,非常值得研究与思考.从高等教育管理学科体系来看,高等教育管理的研究面宽,研究内容多,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重视历史研究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必然要求,只有对高等教育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高等教育管理理论探讨,才能在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下提出切实可行的高等教育管理的理念;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理论源自于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实践,并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不断予以修正、完善、发展和深化;要注意"全面适应"和"主动适应"两个核心管理理念的联系;应重视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应用性,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以及市场经济形势的推动下所具有的主要变化,从其发展的主导思想来看,主要有规模发展、分类发展、重点发展。而随着发展模式和主导思想的不断创新,相应的产生了一些矛盾,主要包括现代科技的应用与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实现创新发展与陈旧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发扬本土文化与接受外来文化进行教育之间的矛盾等,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要善于从现代高等教育的主导思想入手,不断改革创新并加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努力推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瑞 《文教资料》2013,(25):88-89
蔡元培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奠基者,在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有诸多成就。从他研究高深学问的大学办学宗旨;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体制等,可以看出其思想之深邃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研究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汲取其精华,对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法家是我国法理学派的开端。法家在人性恶的哲学基础上,对教育有其独特的理解和认识。法家认为,教育要顺乎人情,从人的真性情出发;教育应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培养耿介之士。法家提出以法为本的教育管理理论,在内容上以法为教。法家十分注重治理,注重高效理性的教育管理组织机制和"法""术""势"相结合的管理艺术。法家思想对于我国当代高等教育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考察欧盟七国高等教育机构经费筹措模式的基础上,反映并揭示了现代高等教育经费筹集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大学解决日益尖锐的办学资金短缺问题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轨迹,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先生始终站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前沿,在许多特殊或特定的时代条件下,敏锐地提出了超前的理论预测和展望,引领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潮流,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后学指引着方向。作为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先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崇高的学术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