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荆州市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近三年来所救助的流浪少年儿童的调研,对相关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内容涉及到人数走向、年龄、受教育程度、流出地情况、滞留情况、需求情况、受助态度、流出原因,等等.这些分析能够引起全社会对流浪少年儿童法律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有助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者在救助和保护流浪少年儿童工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浪少年儿童的存在,是对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一种损害,也是我们必须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社会问题,需要尽快引入“社会工作”机制,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由社会工作者担负起救助、保护、服务、教育流浪少年儿童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3.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时,应根据流浪儿童的特点灵活地设计并实施活动;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不能仅是救助管理机构的责任;体制内救助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必须依靠政策推动;护送返家不应是对流浪儿童救助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流浪儿童问题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现象。本文的目的就在于以人本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模式反思当前我国流浪儿童救助工作,探索人本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模式在救助流浪儿童中的运用,形成以“积极的人性观”作为救助流浪儿童实现其“助人自助”的出发点;以“流浪儿童为中心”的助人关系为主轴;以“促进流浪儿童自我发展”为救助活动的最高价值,提高对流浪儿童的救助效果。  相似文献   

5.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是我国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救助管理办法》不仅可操作性不强,而且缺乏对流浪儿童救助管理的特殊规定。这就要求我们在现有法律的框架下,科学分析流浪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全面开创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新局面,做到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科学化、人性化和法制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严峻的流浪未成年人问题。流浪未成年人外出流浪与其家庭生态系统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以一个个案为例,介绍家庭治疗模式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并对本土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专业反思,以推动我国流浪未成年人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应该突破以往单一通过物质救助、外在救助的模式,加强对流浪儿童的心理救助;促成流浪儿童重返家庭不是对家庭的简单的、短暂的行为回归,而是健康人格的回归、心灵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应该突破以往单一通过物质救助、外在救助的模式,加强对流浪儿童的心理救助;促成流浪儿童重返家庭不是对家庭的简单的、短暂的行为回归,而是健康人格的回归、心灵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热点传真     
《宁夏教育》2011,(9):3-3
营造关爱流浪未成年人良好氛围国务院发布《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意见》,意见要求各地充分认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意见指出,要加大打击拐卖未成年人犯罪力度,帮助流浪未成年人及时回归家庭,做好流浪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治,强化流浪未成年人源头预防和治理。意见指出,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救助保护工作合力。加强舆论引导,弘扬中华民族恤孤慈幼的传统美德,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开展慈善捐助、实施公  相似文献   

10.
霍科 《华章》2012,(23)
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事关未成年弱势群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机制存在着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和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救助方式不完善等问题,我们必须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和创新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与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快,寻求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法律救助问题的解决对策成为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从法学视角对社会救助法律制度进行探析,首先依据制度变迁把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然后分析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法律救助制度的不足之处,并探讨其深层次原因,最后,从立法角度探讨了完善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自2003年颁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后,流浪乞讨人员的治理就从过去的收容遣送转变为现在的救助管理,救助工作也得以进一步发展,但从目前救助实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对在流浪乞讨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所以有关他们的任何问题都值得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流浪未成年人问题是一个国际性问题,据预测,我国流浪儿童的数量有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我国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流浪儿童的预防和救助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区、家庭及民间组织的协同共进。应该完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4.
从8月1日起,国务院制订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同时废止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符合救助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可以获得政府的全面救助。同日起,各地“收容遣送站”将悉数更名为“救助管理站”。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和管理是当前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目前,三明市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和管理还存在公众参与不够、人员和基础设施不足、管理方式陈旧等问题。要提高三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水平,必须从三明实际出发,坚持"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方针、加快软件和硬件建设、建立"日常管理+应急管理+专项治理"的长效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来看,流浪女童在街头遭遇着比男童更特殊的困难和问题。她们流浪的原因、街头的生活方式、生理心理问题都具有特殊性,因此,对流浪女童的预防需要得到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关注与支持,对其的救助可分为街头救助和机构救助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流浪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智力发展水平,进而探讨流浪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流浪儿童的再教育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以“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和“团体儿童智力测验(GITC)”量表为研究工具,对60名流浪儿童和71名普通在校生共131人进行了测评,同时运用访谈法对流浪儿童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智力水平都明显低于普通在校生。结论: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提出了三个建议:心理健康教育是救助工作的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加强道德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这一社会现象逐渐被人们广泛关注,面对这一神秘特殊的社会群体,如何有效进行管理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课题。在对莆田市流浪乞讨人员及救助管理站进行实地调查、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莆田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现状,着重指出在资金投入、救助对象、救助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J市救助管理站成功救助了一名流浪无名未成年孕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救助一个流浪未成年孕妇的背后,涉及到许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有必要对相关问题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反思,从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促进我国救助管理制度的尽快完善,促进救助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街头上频频出现的流浪乞讨人员与建设和谐永州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加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对于构建和谐永州具有重要意义.要取得良好的救助效果必须分辨真伪,完善制度,全民动员,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