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问题教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于是课堂上让学生讨论问题成为一种风气,听一些人说这就是目前最时髦的“问题教学”。可是,我们觉得有些“问题教学”的课堂让人感到很虚假,没有什么意思。虽然是学生在不亦乐乎地讨论问题,但似乎并不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看起来热火朝天,但实际上没有什么效果;有些课堂都是学生互问互答,老师几乎不用操心。不知这是不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到底什么是“问题教学”?该怎样进行“问题教学”?(陕西一教师)  相似文献   

2.
一、开放式阅读教学,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一种教学理念,是在呼唤生成的课堂,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在设计时往往喜欢环环相扣.教师怎么问,如何答;怎样总结,如何过渡,一一设计.为了“完美”地完成既定的教学设计,课堂上师生步步为营,短兵相接,当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卡壳”或“争议”时,就急于把所谓的“标准”答案“抖包袱”给学生,殊不知这是在给自己和学生来了个五花大绑!试想,教师在课堂上还有什么激情、灵感可言?学生有自己的阅读期待、独特体验吗?这样的课堂又能生成些什么呢?在孙建峰老师执教的《钓鱼的启示》中,他对于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3.
下课后,许多教师总爱这样问自己:“这节课中,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这节课我上得成功吗?”却鲜有教师这样自省:“这节课上,我的学生快乐吗?他们在课中享受到了什么?我自己得到了享受吗?”两种不同的反思角度,折射出的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学生观。赞可夫说过:“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情感、意志、才能和禀赋。”然而,当我们走进小学音乐课堂,却分明看到了以下令人深思的镜头。一、课堂的纪律如此“井然”上课伊始,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师环视教室一周后,微笑着说:“第×组的×××同学坐得…  相似文献   

4.
(1)引导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教学过程要真正成为学生“要我学”的过程,那么,学生面对所要认识的物体或现象必须提出“我要研究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这一机会。 比如教师可在教学引入中经常让学生说一说:“关于这一方面,你想知道些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来促使学生提问。这种经常性的练习,使学生形成一个共同的认识:“课堂上我们是主人,研究的问题应该是我们最想知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一种“操作性”教学,是一种“死的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被当作是无生命力的机器,在接受完机械、繁琐的训练之后,还得接受教师强加的评价,这样的课堂禁锢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创造能力,学生的个性、灵气一点一点地被抹杀了。这样死气沉沉的课堂怎样能培养出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我们呼唤作文“生命”课堂。作文“生命”的课堂,是一种有“生命”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活的教学”,它是按照学生的重要天性———探究性、创造性所设计的教学。一、构建作文“生命”课堂的理论基础传统课堂是建立…  相似文献   

6.
方旭 《四川教育》2004,(5):42-43
最近,课堂上出现了一种现象:当学生提出课前没有料到的问题时,不少老师都采用了“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解决好吗”的方式。这似乎成了教师抵挡学生突发其问的不败盾牌。扪心自问:假如教师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能力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还会采取这种方法吗?这些问题课后都能够得到解决吗?课后我们研究了吗?是否都反馈给学生了?“课后解决”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我们回避问题的“策略”?假如课后也不解决,教师的承诺或建议又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学生满怀求知热情提出的问题,难道就这样“处理”掉吗?我们来看两个案例。案例一:教师声情并茂地…  相似文献   

7.
有人戏称,我们的课堂教学遵循着“四部曲”:首先是“赶鸭子”,把学生都赶到教室里去;其次是“填鸭子”,给他们很多东西;填完以后,到期终就是“考鸭子”;最后学生都变成了“板鸭子”。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是不是这样?封闭的教学观念、封闭的教学时空、封闭的教学内容、封闭的教学形式、封闭的教学过程、封闭的教学评价……试想: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的学生怎能不千人一面、失去自我、流失个性?如此“封闭”的教学又怎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呢?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在“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下,对教育中…  相似文献   

8.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手段。成功的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并非所有的提问都能发挥这样的作用。要使提问真正能启发学生思维,应该注意以下“八忌”。 一、忌大而无当,不着边际。如“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读了×文后,你有什么感觉?”这类提问笼统抽象,教师内在意图不够明确,学生不易回答。  相似文献   

9.
在紧锣密鼓的教改大潮中,那种导致学生思维呆板机械的注入式的满堂灌教学手段,已基本上知趣地走出课堂,代之以注重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式教学。于是课堂有时又出现了另一种局面:或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学生只是干寻找答案、回答问题的活;或学生一个又一个地提出“这个字怎么读”、“那个词什么意思”之类的问题,教师忙于应付学生的问题。有声有色,热热闹闹的一节课下来,却说不清这节课达到了什么教学目的。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是什么?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认为:那就是通过教师采取教学措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是不是启发式教学,绝不能看形式上的有问有答,而要看它的实效,即学生的思维是否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这就是说,无论是教师的提问,还是学生的发问,都  相似文献   

10.
在现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乏有这样一种现象:课堂上,教师“一鸟入林”,学生“百鸟绝音”。有的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听课索然无味;有的教师尽管自己眉飞色舞,侃侃而谈,但学生依旧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怎么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呢?  相似文献   

11.
徐斌 《湖南教育》2005,(3):36-36
浙江王冬梅老师来信提出了她的困惑:现在许多的课堂都比课改前的要热闹,学生学习、答问都比较积极,教师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的,表面上看这是一种好现象,但是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是教学目的呢?学生真正得到了发展吗?曾几何时,数学课总是和抽象、枯燥、单调、沉闷联系在一起。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想了很多办法,可结果常常是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为所动,或者教师又哄又奖,也只有少数学生动起来。如今,我们发现这样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课堂常常是热热闹闹,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时候整堂课学生…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一种“操作性”教学,是一种“死的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被当作是无生命力的机器,在接受完机械、繁琐的训练之后,还得接受教师强加的评价,这样的课堂禁锢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创造能力,学生的个性、灵气一点一点地被抹杀了。这样死气沉沉的课堂怎样能培养出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我们呼唤作文“生命”课堂。作文“生命”的课堂,是一种有“生命”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活的教学”,它是按照学生的重要天性——探究性、创造性所设计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部分农村小学听课中发现一些突出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满堂问”多,“启发式”少。有些教师把课堂教学中的“问答式”曲解为“启发式”。习惯于用一问一答进行教学,即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大量简单的、支离破碎的问题,使得整堂课都是师问生答。如有位教师是这样教《日月潭》第一、二自然段的,师问:日月潭在什么地方?生答:在台湾省。师问:日月潭里有什么?  相似文献   

14.
<正> 初中《动物学》第九章第二节“鲫鱼”中,各种鳍的作用是一个教学难点。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我们的办法是:用活鲫鱼做演示实验来教学,效果非常好。现介绍如下: 课前,教师从市场上买回活鲫鱼若干条(约一斤重)并养起来,待上课时用。课堂上,当讲到鲫鱼鳍的作用时,教师首先做演示实验一:把一条鳍全的活鲫鱼放入水槽里,让学生观察其状态及运动情况,并提出一连串问题,如“鲫鱼为什么能侧立水中而不翻倒?”、“在水中鲫鱼是怎样运动的?、“其动力来自何处?”、“鲫鱼靠什么来控制前进的方向?”、“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解以上问题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呢?”,所有这些都引起了学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如果回答:“学生就是学生”,或回答“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对象”,那么。你就完全停止了有益的思考。“学生是主体”,这是已被大多数教师认可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主体”的内涵又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恐怕有些教师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如果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就会获得一些全新的认识。学生是教育的资源。我们大多数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这固然不错,但只局限于这样一种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知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就是无论你在课前怎样认真备课,问题估计得怎样周全,都不能完全应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下面就谈一谈我自己的几点做法。一、能解答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探索和思考,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经常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在学习初一教材《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8课“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有位同学提出:“什么是资本主义?”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没有办法用几句…  相似文献   

17.
作为小学语文课改实验教师,我们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每节课上,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痛苦与挫折,都要调整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  相似文献   

18.
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如湖水般平静的校园中惊天一声雷:“我们要课改,从七八年级改起,实行小组合作教学……”这和以往的课改不同,我教学十五年.清楚地知道。教学一直都是学生听,教师讲.多年来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形式单一,气氛沉闷.积极性谈不上.课堂效果不是很好。今天的课改.就有了本质的变化,学生管理学生,学生自己讲解.教师指导、点拨,课堂是学生的。但随之也听到了一些声音:“学生能讲出什么?”“乱糟糟,一锅粥。”使我心中忐忑不安,一年之后,我接了七年级语文.终于开始了课改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提问,虽然是一种常用的课堂手段,如果运用得好,对提高教学效果却有很大作用。我们不妨剖析一下四位知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匠心独运的提问范例,以探求课堂提问的艺术。“跳一跳,摘得到”特级教师袁瑢同志在教《刻舟求剑》时,设计结尾处的提问并没有像一般教师通常采用的方法问学生:“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因为,这样发问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太大,很难答得清楚。所以,袁瑢容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向学生  相似文献   

20.
对“幸福课堂”我有这样的理解:它能帮助学生实现当下的幸福生活,它能表现和实现教师幸福的教学生活,它能为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提供帮助,并且有合适的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学生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学习是否幸福.课堂的幸福可分为学生的幸福和老师的幸福,而学生的幸福来自于教师对于学生课堂表现的一种发展性的评价.我们有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没有激情、没有鼓励、没有宽容,有的是大声的训斥,有的是负性情绪的宣泄,常常听到这些话:“你怎么这么笨?”“你没得救了!”……不仅摧残着学生,也摧残着自己,教学也就毫无生趣、毫无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