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早期咏雪词共两首,一为《念奴娇·昆仑》,一为《沁园春·雪》,其中的“风流人物”主题,长久地震撼着各色读者的心灵。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相似文献   

2.
《断章》是一首精简的短诗名作,由于这首诗的精炼和含蓄,半个多世纪以来对这首诗的释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这首诗的意义着重表现在后两行诗中的“装饰”词上,认为诗中表现了一种人生的悲哀[1]。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对《旧元夜遐思》一诗情境(A爱B,B爱A)的拓展,甚至是反拔,B爱C,而A爱B;B想念C,而A想念B。诗人也许想说:诚然我很爱她,可是,如果她爱的是别人呢?这就把诗人在爱情上持‘矜持‘态度的原因,无意识地透露出来了。[2]还有人认为“表达形而上层面上的‘相对’的哲学观念,是这首《断章》的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3.
教学研究     
这首词写于一九二三年,是毛泽东同志三十岁的时候,为离别杨开慧同志而写下的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感人至深的光辉词篇,是毛泽东同志给我们留下的一分极其珍贵的史料。这首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杨开慧同志那如山似海般的真挚感情和极其崇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之苦的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在词中诉说了自己的孤独寂寞,表达了急切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li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相似文献   

5.
一、点词读句 师: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学习一首古诗。看黑板,诗的题目是—— 生:《牧童》。 师:上课之前.同学们有没有渎一读这首诗啊?  相似文献   

6.
分析:本题考查交际用语。Of coursenot.“当然不”;Go ahead.“行;请吧;去做吧”;Why not?“为什么不?”I’d rather you didn’t.“我宁愿你不要去做”,用来表示比较客气的阻止或拒绝。题干中的第一个说:“我打开窗子你介意吗?”第二个人回答说:“不要打开吧,我感觉有点儿冷。”据此可知答案为B。其中“’d rather”是“would rather”的缩略形式,意为“宁愿……”,它是中学英语教材中非常重要的短语,也是高考热点考查内容之一,现将其主要用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
廖先祥 《广西教育》2006,(4C):32-32
与往常一样,今天我在听完《切截一个几何体》一课后又与同学们一起聊天.同学们有的说今天的课真有意思,截一个正方体居然可以截出很多个不同的面来;有的说如果是截一个萝卜,得到的面又是什么呢?有的说今天我发现了一个规律……我也给大家讲一个探索规律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8.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是苏轼词作中的名篇之一。分析、讲解这首词,应从何处着手呢?我们都知道,词有“词眼”,文有“要句”,“居片言以居要,乃为一篇之策警”。这首词作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可谓是这首词的“词眼”了。当然,这两句也是这首词的重点句。这两句,课文的注释中是这样解释的:“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两句是对子由说的。”过去分析这两句,我只是给学生读读注释,强调一下注释而已。其实这等于没有分析,学生学过以后根本不懂这两句的深意。叶圣陶先生在《…  相似文献   

9.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关于这首诗的主题一直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赞美江南的美景,表达对江南的依恋;此词从开头的江南老,中间描写江南的美好,到最后老前呆在江南,极力写江南之美这是韦庄的一首词,一种是借写江南美景反衬思乡而不得归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春联。2.理解生词及文中五副春联的意思。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五副春联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对联的对仗和音律美。(第二课时)课间休息:欣赏MTV贺年歌,学生、老师可跟着一起学唱。一、导入新课师:课前,我们听了一首非常欢快的歌,说说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过年时欢乐、团圆、幸福的场面)师:快过年了,点个炮仗,增添点气氛。(放动画)你们知道我们过年时一般都做什么?(让学生充…  相似文献   

11.
现存三百多首苏轼词,竟有不少题旨众说纷纭;这些题旨歧义较大的词,几乎是清一色的咏物词。为什么咏物词会产生审美客体的的一题多解呢?这便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语感是指英语交流中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应;是对语言的直观感觉,是主观意识对客观语言表达的一种敏锐的反应.比如高中第1册第4课有这样一个句子:Canhardworkchangeapersonthatmuch?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出让挪·福雷斯蒂埃对玛蒂尔德·卢瓦泽在几年中变化那么大感到十分吃惊.高中第3册第6课中的句子:Thatisratherunusual,isn'tit?(那的确是相当特别的,不是吗?)其中斜体词is,用来表示强调.Mustyoudothengsliketbao(偏要这么干吗?)这不是一般的疑问句,并不需要回答,而是带有责怪意味,相当于“你小心点不行吗…  相似文献   

13.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蒲松龄的《狼》,现在,请你们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什么.但是不要重复刚才老师的话.谁先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写文章的14个“不要”刘恋1.立意:不要步人后尘;2.主题:不要模棱两可;3.题材:不要大而无当;4.体裁:不要叙议不分;5.结构:不要松散混乱;6.层次:不要叠床架屋;7.开头:不要七弯八绕;8.结尾:不要空喊口号;9.记叙:不要罗列现象;10.议...  相似文献   

15.
心中有他人同唱爱之歌(主题队会设计)佳木斯市第20小学周美然,罗艳(伴随着《爱的奉献》录音乐曲,主持人甲、乙、丙上场。)甲: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听到了吗?这是一首优美的歌,动人的歌;这是一首留给今天的歌,唱给明天的歌。乙:听着这饱含深情的歌,我们仿佛置...  相似文献   

16.
李桦 《学子》2013,(8):61-61
一、从题目入手,想象音乐表达在欣赏课开始之初,我会提前进行音乐题目的引导,让小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想象一下音乐的主题表达。在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教材中的欣赏课《雷鸣电闪波尔卡》中,我首先出示一副插图让学生猜测:这首欣赏曲将会向我们展示什么?学生们非常兴奋,都乐意回答,有的说是暴风雨,有的说是舞曲。我继续问:猜猜看,作曲者将会用什么样的器乐来  相似文献   

17.
柳亚子先生有句;“推翻历史三千载,自筹雄奇瑰丽词.”一语汉关,对毛泽东的政治业绩与文学成就概括无遗,诚然知言也.确实,毛泽东算得上亘古一入.试问古往今来,一位大政治家如此钟爱文学,而且艺术造诣如此之高者,几人钦?一个外国人也说;一个诗人统治了中国.毛泽东是中国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毛泽东不只是一个时代,而且是一都历史.他是一座文化昆仑,横看成呤侧成峰,你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去考察他,都是“高山仰止”.单看他的诗词,谁曾料到,自唐宋的辉煌之后,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古典形式的诗…  相似文献   

18.
自《古诗十九首》被编人《选》.后人对它的创作年代的考证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过。最初对此议论的是徐陵.他认为十九首中《青青陵上柏》以下八首为枚乘所作;第二个是刘勰.他在《心雕龙》中说:“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后来钟嵘在《诗品序》中说:“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  相似文献   

19.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张志和的《渔歌子》.谁第一个来读这首词?  相似文献   

20.
一、导入 (课前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学生更易融人词的意境当中。) 这么美的音乐把我们一起带进了课堂,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吗?歌词化用了哪位词人的哪首词?(学生:李清照的《一剪梅》)那咱们一起来背背这首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