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文言文中,表示“假设”的虚词,常见的有“苟”“如”“若”“使”“倘”“虽”等。例如: 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赤壁之战》) 苟:假设。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张衡传》) 如:如果。  相似文献   

2.
制定自己的目标有多重要?对学业有多重要?在《艾丽斯漫游奇景记》中,有一段艾丽斯与猫的对话很有寓意. 艾丽斯问:“能否请你告诉我.我应该走这里的哪条路?”  相似文献   

3.
经常有中学生朋友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我的语文成绩怎么总是上不去呢?我也听课、复习,而且做了不少题目啊。”而我会问他(她)这样一些问题:“你早读课会大声朗读课文且及时把该背诵的篇目默写出来吗?你有上课记笔记、回家整理笔记的习惯吗?你有每天先复习所学知识然后再完成作业的习惯吗?你有经常观察生活、练笔、重视口语交际的习惯吗?如果没有,就不要指望你的语文会学好,因为你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唐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求术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语文学习归根结底就是要有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江苏南通市如东县实验初中学生吴秋实在2001年中考中以680的高分(满分700分)夺魁,语文考出125分(满分130分)的优异成绩。笔者最近与他进行了一次交谈。曹:你学习语文有什么“诀窍”吗?吴:我想首先要做到“博”,要博览群书,多读好书。如我学习《孔乙己》后,又读了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等小说,在比较迁移中加深了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在学《变色龙》之前,我就读过《一个小官员之死》《套中人》《苦恼》,在这样的比较阅读中,我对契诃夫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风格理解得就深刻一些。平时我每天总要用上一小时浏览报刊,包括有关围棋知识的文章,我还是市围棋选手呢!这些都有助于我扩大知识面,积累库存信息,培养缜密严谨的思维习惯。靠这些,我还在南通市2000年中学生知识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曹:有些同学看的书报也不少,但效果不像你那么明显,这又是为什么呢?吴:我想除了“博”外,还得“精”,这两者应该是统一的。我把所读的内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了解型的,另一类是品味型的。读到精彩之处,我总是静下心来,下工夫细嚼慢咽,甚至一句“嚼”上三四遍,直至品出味来才罢休,真正做到读有所得。总之,既要“博览”,又要“深思”。曹:你这番话充满着辩证法。你的中考作文得分遥遥领先,这又有什么“高招”呢?  相似文献   

5.
一、朗读比较,体会“喜爱之情” 师:这一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珍珠鸟》。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珍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存在明显的知识“裂缝”:文章篇幅长,内容丰富,如必修一的诗歌《相信未来》、文言文《师说》;新的语文知识多且有一定的难度,如文体知识、文言文化知识等;阅读写作要求也存在明显差异。这些“裂缝”不弥补,很难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接轨”。如何弥补?需要多方面努力.但我觉得用心选好教学内容是关键。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阅读与表达交流(写作)两大块,影响其学习效果的首先就是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内容的解读。高一新生不适应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也在学习内容上。如何选好语文教学内容.让高一新生快速走进高中语文呢?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之友》2010,(3):26-26
流水之畔,红尘滚滚,向生命:成,你能否有朗月照花、深潭微澜的美艳?你能否有不计顺逆、不计成败的超然?你能否有扬鞭策马、登高望远的旷达?败,你能否有滴水穿石、汇人江流的意志?你能否有“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傲岸?你能否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倔强?  相似文献   

8.
<正>一、温故知新:在梳理问题中形成任务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手指》。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简单的话语说一说。生:这篇课文语言风趣幽默。师:请你把“风趣幽默”写到黑板上。生: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把手指拟人化了,读起来很有意思。师:这是课文的一种创意表达。也请你把“拟人化”写到黑板上。《手指》是谁写的?  相似文献   

9.
一只兔子在山洞前写文章,一只狼走了过来,问:“兔子,你在干什么?”“写文章。”“什么题目?”“《浅谈兔子是怎样吃掉狼的》。”狼哈哈大笑,表示不信,于是兔子把狼领进山洞。过了一会儿,兔子独自走出山洞,继续写文章。一只野猪走了过来,问:“兔子你在写什么?”“文章。”“题目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景德传灯录》上说:一日,马祖正专心坐禅,师傅怀让见状暗自好笑,明知故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马祖曰:欲图“作佛”。怀让拣起一块砖随地磨了起来,闹得马祖心烦,问:“师作什么?”师曰:“磨作镜。”马祖纳闷:“磨砖岂能成镜呢?”师反曰:“坐禅岂能作成佛呢?”马祖不解。师进一步阐释:“如牛驾车,它如果不走,你是打牛,还是打车?”马祖无言以对。师又曰:“你学坐禅,是为了成佛。可否知道成佛是靠心悟,根本不是坐出来的,而且佛的本质是没有固定的外相,怎能把它停留在一件事物上呢?你这样坐着学佛.无异于是在杀佛!因为你只是固执着外相.永远也达不到真正的佛理!”  相似文献   

11.
陈阳升 《课外阅读》2011,(9):295-295
什么是合作学习呢?《诗经·卫风》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育名著《学记》提出:“相见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什么是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习需要组织学生围绕着某一个内容分小组进行合理的自主学习、讨论学习、交流学习、研究学习、协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方式。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呢?下面我谈一些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徐生坛 《班主任》2008,(8):62-63
近日,渎了几则孔子和他的弟子的故事,受益匪浅。以孔子为鉴,反观今天的班主任工作,可以知得失。一、南山之竹仍需修——孔子与子路子路初见孔子时,孔子问他:“你最喜欢什么?”子路轻率地说:“玩剑!”孔子说:“以你的本质,如能再努力学习(文化),那就没有谁能比得上你了。”子路不屑地说:“学习能有什么用呢?”孔子说:“木材要直,必须经过墨线的校正;  相似文献   

13.
从客观性的角度看,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没有“假设”的问题,任何历史事件的结局都是惟一的。但是,“假设”作为一种历史研究方法,是可以使用且有一定的意义的。当将“假设”的问题引入历史教学时,我们会发现,“假设”的问题相当具有开放性。如民国五年初版的《新式高等小学历史教授书》(全六册),在“思考”环节就设计了70余道“假设”的问题:“中法之役,若不急遽议和,其结果当稍善否?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学习现在提倡自学,以培养其获取知识的能力。搞好自学要有具体措施,不可放任自流,笔者在讲授《凝固理论》课程中,对学生的自学笔记作过一些规定,要他们回答一系列思考题,行之尚有一定的效果。现将这些要求归纳为“学案四备”,意即学生的笔记必需具备下列四项内容。一、观其大略在读完一章以后,你认为本章内提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解决后有什么实惠(实用性的知识收获)?作者用什么方式,分几个层次来解决这一问题的?你对作者所使用的方法、假设的条件、论述的步骤以及得出的结果是否满意?能否提出另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何谓“体验学习”?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1千米有多长、1吨有多重,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估一估、走一走、看一看、称一称、算一算,实际体验1千米有多长、1吨有多重,这便是体验学习。两种学习的效果,后者肯定优于前者。这说明:“体验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应用实践,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笔者曾有幸在宁波市万里学校听过金莹老师执教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感受很深。这节课,金老师在先分类揭示课题,用三角尺示范画角,让学生初步直观感…  相似文献   

16.
<正>基于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等学习任务群的深刻理解,著名特级教师刘晓军在他的校园成长励志小说《阿文进城》《闯进冬至节的羊》《霸王龙返乡》(以下简称“三部曲”)中,每一册后面都设置了“助读对话”,包括“‘每章一问·自圆其说’话题备选”和“‘整书研读·集体分享’话题备选”,每一个读者都有了抓手,以“话题备选”为支架,展开思辨阅读和整本书阅读。一、“每章一问·自圆其说”引导学生从故事表面走向思辨在《阿文进城》中,作者设置了“阿文为什么恨爸爸?能否用表格列出六条以上的原因。”“从哪些细节描写最能看出乡下孩子借读不易?”“阿文的病痛除了现实环境不适、水土不服,更多的是来自哪些因素?你的身边有这样的转学生吗?”……这些问题首先引发思辨:“为孩子好”是不是真的好?  相似文献   

17.
美国《数学月刊》上有这样一道题:如果人在如图1的小路上行走,当他从A处走到B处时,共走了多少米?(假设小路宽度都是1米)  相似文献   

18.
刘江云 《教师》2010,(19):98-98
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提出教师要坚持每天问学生同样的问题:“我今天教给你们的东西,你们将来会在什么地方用上?”这充分表明教育的目的是:学生是否学会了学习和思考.能否坚持终生自学的习惯和能力.能否创造性地应用知识。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唐亚洲 《教师》2010,(11):66-66
一、历史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接受式学习与体验式学习相互依存的过程如讲《科举制度的创立》(人教版七年级下第4课):欣赏一段黄梅戏《女附马》。问:①中状元是怎么回事?②说出你知道的与“中状元”有关的成语、对联、诗词、故事。③它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朱方萍 《现代语文》2007,(4):111-111
一、学习观察方法,训练“抓住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如何观察生活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生从阅读课文中学习、借鉴。如教学六年制七册《基础训练4》作文题“写一种植物”。习作前,引导学生复习《高大的皂荚树》,学习作者的两点观察方法:1.从整体到部分,层层认真观察的方法。2.学习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在学生学习了观察方法后,因势利导,让学生用这两种方法观察一种你喜爱的花,观察后写下来。有一位学生这样写红玫瑰:墨绿色的茎上长满了小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