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也是一种对原文及译文间的适应与选择。本文利用胡庚申提出的适应选择翻译理论,剖析了葛浩文英译本《红高粱家族》的翻译活动,发现葛浩文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对译文在各种语境下都做了灵活变通,精确的选择目标语读者所在文化中的词来适应原著所要表达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战国策·楚策》中,有一个“惊弓之鸟”的寓言。该寓言原文中,“然则射可至此乎”句曾两次出现,句末的标点,一般选注本皆点作问号,这是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这两个句子尽管在字面上完全一样,但是由于语言环境不同,语义、语调并不一样。第一句应用问号,第二句则不宜用问号。“然则射可至此乎”,第二次出现是在更赢居然“以虚发而下之”的情况下说的,对事实已无可怀疑。主要是对这种意外的奇迹,表示惊叹、赞赏。所以应该用惊叹号。译成现代汉语,应该是:“那末,你的射技还就能够做到这一步哩!”  相似文献   

3.
陈浩 《学语文》2014,(6):63-63
括号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它起着补充和解释说明的作用。文言文的注释中经常使用句内括号,因为文言文的语言较为简洁,用现代文翻译,有许多内容需要补充进去,才能做到文从字顺,才能符合文言文翻译的"达"的要求。使用括号可以让译文更加清楚明白,让人更容易理解,但是括号的使用也不能随意,不需要补充的内容就不需要使用括号。括号一般要用在被解释的词语或者句子后面,有解释说明的作用。现行人教社课标版教材注释使用括号,因为有些注释内容是原文中所没有的信息,为了表达的文从字顺。  相似文献   

4.
段冬生  冯淑贤 《海外英语》2013,(23):308-310
人们在翻译实践中时不时地要使用增词法。增词法的实质可以这样表述:将原文中用词语直接表达出来了的意思按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译出后,如果译文的某一部分可能还是难以被译文读者理解,我们就在译文中增加一些能帮助读者理解该部分的词语。这也可以视为增词法的定义。在有些情形之下,实际上没有使用增词法,而人们可能会误以为使用了增词法。这是人们对增词法实质的模糊认识导致的。一个甄别是否使用了增词法的有效方法,是看译文中各信息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信息点;如果译文中有某个信息点在原文中找不到对应信息点,则可认为表达这一信息点的词语为增添之词,该翻译也就使用了增词法;如果译文中的各信息点都能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信息点,则该翻译没有使用增词法。  相似文献   

5.
模糊性是诗歌语言的重要特征。本文主要探究了在诗歌原文和译文的翻译过程中模糊性方法的使用:(1)原文模糊、译文明确;(2)原文模糊、译文相应模糊;(3)原文明确、译文模糊。  相似文献   

6.
从鲁迅《药》的英译本看修辞手法的可译性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文是理解原作的一面镜子。译文能否如实地反映原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原文的修辞手法能否在译文中再现。由于英语修辞历史悠久,而汉语修辞源远流长,各自都具有十分丰富的表达方式,故对修辞手法的翻译一直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译文若不能正确表现原文的修辞手法,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思想和风格,即使大意差不多,也会削弱原文的语言感染力。为此,本文在分析英语修辞手法可译性的基础上,仅就鲁迅作品中所使用的一些主要修辞格进行分析,旨在说明由于各民族间思想上的共性,所以修辞具有可译性,又由于中西文化间存在差异,所以修辞的翻译存在各种障碍。  相似文献   

7.
译文是理解原作的一面镜子。译文能否如实地反映原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原文的修辞手法能否在译文中再现。由于英语修辞历史悠久,而汉语修辞源远流长,各自都具有十分丰富的表达方式,故对修辞手法的翻译一直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译文若不能正确表现原文的修辞手法,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思想和风格,即使大意差不多,也会削弱原文的语言感染力。为此,本文在分析英语修辞手法可译性的基础上,仅就鲁迅作品中所使用的一些主要修辞格进行分析,旨在说明由于各民族间思想上的共性,所以修辞具有可译性,又由于中西文化间存在差异,所以修辞的翻译存在各种障碍。  相似文献   

8.
被动语态在英语中使用十分广泛,但在中文中使用较少。因此如果把英语中的被动语态都译成中文的被动语态,势必造成译文的生硬、拗口、翻译腔十足,破坏译文的流畅性。因此,在忠实原文内容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译成中文的主动句成无主句,可增强译文的流畅性、可读性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以功能语法中的经验功能观和隐喻观为指导,首先,对“声声慢”的两种英译文进行及物性分析并对比,找出译文与原文在小句过程描述方面的异同;其次,从原文中的语法隐喻探讨造成小句过程类型异同的原因,发现并论证译者对原文中隐喻的理解会直接影响他在译文中的小句过程描述。由此说明,语法隐喻是评论汉语诗词英译优劣的标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德里达的替补策略认为原文与译文、各种译文之间以及译文和译者注之间不是一种二元对立,而都是一种平等互补的关系。通过讨论儒家术语"禮"的五种英译,分析了翻译中存在的各种替补关系。  相似文献   

11.
科技英语中,有些因果关系常隐含于单个句子中或一段文章的上下句子之间。翻译时,须在仔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正确使用一些中文中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将因果两部分连接起未,以使译文意思明了。有时,考虑到中文的句序排列有别于英文,翻译时可以对原文的句序作适当调整,以使译文更符合中文习惯。  相似文献   

12.
杨南翎 《考试周刊》2010,(26):37-38
本文对比分析了《初雪》中部分and句及其译文,旨在说明原文中and的妙用是英语重形合的体现,而曹明伦先生译文未译出其形却已达其意。  相似文献   

13.
康连星  何明丽 《天中学刊》1998,13(6):77-78,84
一、英语被动句中主语的翻译(一)译成汉语主动句时:1.原文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仍作主语:Thewholecountrywasarmedinafewdays.几天以来全国上下都武装起来。Thesehseofinferiorityhasneverbeeneradicated.那种自卑感还没完全消除。Thenewshasbeenbroadcastedmanytimesontheradio.那条新闻已经在收音机中广播了几次。2.原文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作宾语:BytheendofmeWorldWar11,Moreman2O0poiebdbeensavedbytheInternationaloTganlzatlon.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这个国际组织拯救了二千多人。MillionsofoinesepeoplewerekilledbyJapan…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理论为指导,对"天净沙·秋思"的几种英译文进行及物性分析并对比,找出译文与原文在小句过程描述方面的异同,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各个译本的特点,指出用及物性系统来作为翻译的一个评判标准是可以的。  相似文献   

15.
英国有句谚语“Translators,traitors”是讲翻译无法绝对忠实于原文,译文与原文时有出入。事实也的确如此。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历史悠久,包含有大量的熟语,由于文化的差异,这些熟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有些熟语译文未能准确地反映原文语言中所包含的各种文化信息,导致翻译的“文化不等值”现象。“等值理论”作为西方翻译理论的一种新兴理论,在五六十年代已受到西方学者的高度重视。“等值理论”中的“文化等值论”能帮助译者从“文化”这样一个崭新的角度,去分析熟语译文中的不当之处,对提高译文质量可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秦本凤 《广东教育》2005,(10):67-68
“信达雅”三字,原是严复在《天演论》里阐述的翻译西文的三条标准,后来被广泛地用作文言文翻泽中必须坚持的三个原则。“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泽出来。“达”是指译文耍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泽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7.
用一种翻译标准去衡量所有的翻译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的;同时,指望用一种或几种翻译模式就解决所有的翻译问题也是徒劳的。翻译标准和翻译模式应随着原文、译文、原文风格、译者和译文读者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通过定语前置,宾语前置和兼语前置三种句式,总结出古汉语前置句式英语规则:1.准确理解前置部分在原文中的语法成分和作用;2.区分前置句里的助词,掌握句型结构;3.理解前置句的准确意义,对省略部分应适当增补。4.英译时,既要兼顾原文句型,又不能照搬原文句式,既要体现原文精神,又不能随意添加词语。本文每一例句均出两种译文,以示对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观为指导,从功能语法的元功能思想的角度,对美国现代诗歌Quiet Girl原文及其汉语译文的小句及物性、语气、情态、主位结构、衔接手段等进行功能评析,通过对照分析,探讨原文和译文在这四方面的功能对等体现,探索英汉互译评论的新方法,并论证了功能语法的元功能思想运用于翻译评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中被动语态的应用非常广泛,凡是在不必或无从说出施动者以及为了强调动作的承受者等场合,往往都用被动语态。汉语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要小得多。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在很多情况下都可译成主动结构,但也有一些仍需保持被动语态。下面,我谈一谈被动语态的一些常见翻译形式。一、译成汉语主动句英语原文中的被动结构译成汉语的主动结构又可分为几种情况:1.原句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仍作主语,译文中没有表示被动的标志,如“被、把”等字样。它在形式上是主动句,但表达的则为被动意义。例如:Intheirmeetingthisquestionwillbediscussedb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