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说,“数感”是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说它熟悉,因为我们生活在数字化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和数交往;说它陌生,多年来谁也没有明确提出过培养学生“数感”意识这个观念。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在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教学中应当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通过揭示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断挖掘教材内容潜在的、由数学知识反映、提炼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逐步渗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精神在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数感"。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通过揭示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断挖掘教材内容的潜在、由数学知识反映、提炼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逐步渗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使他们具有较强的"数感",更好地应用于学生一生的生活、学习、研究和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4.
就像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有“语感”一样,数学有“数感”.在新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这是前所未有的.新课标有六个核心概念,它们是: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数感”摆在首要的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理解“数感”?怎样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浅谈本人的点滴见解.  相似文献   

5.
在新《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其中明确地把“数感”作为了数学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是“数感”呢?其实“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它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如果我们具备了数感,当我们遇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数感?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比如,走进一个朋友家,你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客厅好大,足有30平方米;看到一个人,你马上有一种感觉,这个人真高,他的身高超过了1米8(80厘米)等。这就是数感在起作用。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数感培  相似文献   

7.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思维和身心不断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能够通过掌握数字规律和数学学习技巧提高数学成绩和学科核心素养。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广泛开展,小学数学课堂中具备丰富多样的信息化教学工具,教师也逐渐形成信息化教学理念,在这些教学手段和思想帮助下教师可以促使学生创新思维、开阔视野,在此基础上增强数感。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内涵和意义,论述了结合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数感的重要性,探索了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1 课题提出——基于发展的需要 纵览整个人类数学史,简而言之,可谓起之于数,以算为基本手段,以量化为基本形式,着重研究数、形及其间关系,最终发展为一门人人不可或缺的信息化基础学科的奋斗过程(陈省身语,2002年北京讲座:与青年朋友们的数学对话)。其间,如能形成一种主动自觉或是自动化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即数感),无疑将有助于人们深刻体会数学史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及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表现为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的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角度加以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对抽象数的认识及对数学兴趣的激发,必须从培养数感入手,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探索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从而建立数学与生活的必然联系,逐步将抽象的数字符号具体化、形象化。  相似文献   

10.
旺堆 《考试周刊》2013,(71):79-79
“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本文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韩姝 《当代教育论坛》2005,(11X):114-114
一、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体会数的含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相似文献   

13.
所谓“数感”,简单的说就是人对数和运算的一种理解,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例如,当你走进一间新房时.自然会产生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当你观看一张照片时,会不自觉的想到照片上有多少人?数感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并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形式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4.
数感就是让学生进行了解和感受,对小学生来说,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逻辑和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了解数感,从而逐步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文章主要对小学数学中的数感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几种数感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数感就是让学生进行了解和感受,对小学生来说,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逻辑和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了解数感,从而逐步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文章主要对小学数学中的数感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几种数感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数感是人们对于数和运算的理解,即人们在各个方面熟练利用相应方法对数学加以判定,并为解决相应难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下,将小学数学教学作为载体,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之数感,可让学生掌握用数字表达数量关系的综合能力,通过分析与判定相应的数学问题,选取有效的方法加以计算,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故此,基于新课改研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方法,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新颖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7.
数感,即将数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它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在新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明确地把它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了出来.可见,理解并建立数感,是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其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发展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9.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从未出现过这一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在学习内容的说明中,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包括“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  相似文献   

20.
问题意识就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思维意识,这种意识具体地说就是人们碰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所出现的疑惑或者是想要快速解决问题的思维。对学生来讲,问题意识的培养对提高学习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将通过分析小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提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