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庭以来,“热点”二字很兴时。矛盾集中或突出的问题,叫“热点”问题;运用信息手段反映这些问题,叫触及“热点”问题;信息发表在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又叫“热点”新闻。这些新闻拥有众多的读者,往往引起“轰动”效应,最近的不少新闻学术刊物上也提出了“热点”新闻之说。从实际来讲,“热点”新闻已经是新闻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了。但是,什么是“热点”新闻,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如  相似文献   

2.
在热门领域中“炒”新闻,是眼下许多媒体的时尚,然而热点之外也有“冷点”。被社会冷藏着的大量非事件性新闻也有报道的价值。如果说追踪热点可以让记者风风火火地拍摄新闻的话,那么,追寻“冷点”,则需要记者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耐住性子挖掘新闻。笔者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多年,虽然也追踪过不少“热点新闻”,但更多的是在“冷点”中找到了许多有价值的新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一、用“逆向思维”思考“禁区”里的新闻1993年,笔者在一朋友家聚会时听到一则新闻:宜春市灵泉街鼓楼居委会有个叫赖惠珍的女士办了一个私人幼儿…  相似文献   

3.
谈到特稿,读者早已不陌生。无论是近年来蓬勃兴起的都市类报纸,还是正深入推进新一轮新闻改革的各级党报,都先后开办了特稿专版或专栏,虽然名称各异,有的叫“大特写”、“中国视点”、“特别报道”等,有的叫“视角新闻”、“特别关注”、“热点追踪”等,但从大的品类来讲都可纳入特稿范畴,都试图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或某一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观照和解读,在报道事实的同时,更注重透过事物的表层,开掘出更具有本质意义和理性色彩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在宣传改革和改革宣传的过程中,不少报纸都提出了增强“可读性、可亲性、可信性”的问题。要增强这“三性”就要敢于触及受众议论的热门话题,而这些热门话题又多是改革中的难点问题。受众议论的热点问题新闻不敢沾边或者只沾了一点边,叫受众如何亲你、信你呢!新闻是舆论传播的重要手段,它具有传播信息、反映舆论的功能。那么,怎样使新闻起到勇于触及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又能实现引导舆论的社会功  相似文献   

5.
“热点”新闻的特点人们十分关注的“热点”新闻,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报道的客观内容是群众普遍关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往往与国家、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二、报道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在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可读性等方面,“热点”新闻比一般新闻要...  相似文献   

6.
现场新闻是作者亲临现场通过耳闻目睹掌握第一手材料后采写的一种具有可信性、可读性、趣味性、生动性、直观性和感染性的新闻,读后能叫人感到亲切、轻松和愉快。这种新闻有的报纸把它叫做“现场实录”,有的叫“现场见闻”,有的叫“目击式新闻”,也有的叫“脚板新闻”。它是近年来新闻改革中新闻界创造出来的一种有别于一般新闻的一种独特的新闻文体。它一出现就受到新闻界的青睐和广大读者的热情欢迎。首都新闻界开展“现场短新闻”有奖  相似文献   

7.
所谓“热点”,即一定的时间中,大多数群众特别关注的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笔者认为,根据“热点”所源于的领域不同,大致把“热点”分为政治热点、经济热点、文化热点、社会热点等几大类。这样有利于使“热点”问题细致化,也可使记者在对“热点”的把握上有充分依据或提供方便。 “热点”的宣传报道是新闻媒介较难把握的问题,报道好“热点”问题,也是一个称职的新闻记者应该追求的较高境界,更是一个新闻部门领导应有  相似文献   

8.
关注热点,在热点中充分挖掘新闻,这是新闻采编活动中的常理,这些热点是新闻信息资源的富矿。但应该看到,新闻无处不在。信息和新闻的“冷”与“热”是相对而言,可以在变化中相互转化。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进程和建设新农村的现实活动中,关注热点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冷信息”和“冷新闻”的存在、挖掘及策划报道。  相似文献   

9.
现场新闻是作者亲临现场通过耳闻目睹掌握第一手材料后采写的一种具有可信性、可读性、趣味性、生动性、直观性和感染性的新闻,读后能叫人感到亲切、轻松和愉快。这种新闻有的报纸把它叫做“现场实录”,有的叫“现场见闻”,有的叫“目击式新闻”,也有的叫“脚板新闻”。它是近年来新闻改革中新闻界创造出来的一种有别于一般新闻的一种独特的新闻文体。它一出现就受到新闻界的青睐和广大读者的热情欢迎。首都新闻界开展“现场短新闻”有奖征文之后,把现场新闻的创作推向了高潮。现在不仅  相似文献   

10.
浅谈记者的新闻敏感与热点报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新闻传播》2009,(9):123-123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所具备的一种发现新闻事实及其价值,判断最佳表现形式、报道时机和预测报道效果的能力,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而“热点”问题.是指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舆论强烈的涉及到多数人切身利益的问题。搞好“热点”问题的新闻报道与新闻敏感的培养是分不开的。“热点”是社会生活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它往往比较集中地体现一个地区、一个时期、一个问题上的政治得失.人民群众的要点.反应社会生活某一个方面矛盾的焦点。由于“热点”具有上述特征,它在各种新闻媒体中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也是势所必然的.  相似文献   

11.
对﹃组照﹄发展的冷思考于惠通近年来,用多幅照片的组合表现一件事、一个社会热点、一个突发新闻、“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故事”的形式突然热了起来,有人叫它专题摄影,有人叫它系列摄影,有人叫它报道摄影,港台有人叫它“图片故事”……尽管叫法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可以...  相似文献   

12.
社会新闻或社会特写,有的报纸叫社会扫描或社会热点,又有的叫热点追踪或热点访谈,名称虽然不同,但内容多是读者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这是有别于通常的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或文化体育新闻等动态性新闻的另一类新闻体裁.本文试就社会性报道与广播电视报的关系,特别是与省级广播电视报的关系作些分析,以求教于广大读者和广播电视报界同仁.  相似文献   

13.
服务大局心贴群众———兼析《让欢笑重回“大姐”家》系列报道王郁一张报纸,若不关注“热点”问题,不重视“热点”问题的引导、报道,势必陷于平庸、了无特色。然而,并非所有的社会“热点”都能成为新闻。“热点”问题的选择、分寸的掌握,都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否则,...  相似文献   

14.
一忌“炒”。新闻“炒作”现象近年在一些新闻传媒盛行。这是一种严重违背职业道德的公害。热点经济新闻,无疑需要触及一些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但对当今五花八门的热门话题,新闻采编人员尤其应进行去伪存真的分析与甄别。 二忌“超”。这里所讲的超是指不能超越现阶段的社会实际解决能力。毫无疑问,热点经济新闻所反映的问题往往正是需要我们及时解决的各类实际问题。但是,在选择热点经济新闻题材时,还必须掂量它的现实可行性。否则,对一些虽属合理必要,但暂  相似文献   

15.
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新闻背后未曾引起人们重视的,或由热点、焦点而衍生出题材之外的称之为“冰点”新闻。相对于“热点”新闻而言,“冰点”新闻的采写报道要求记者具有更敏锐的嗅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无新闻眼可抓的事件,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公众未来所关注的热点的“冰山一角”。可见,只要找准新闻的信息点,一次偶然的不经意的撞见或许会成为一则深度新闻的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16.
所谓精品新闻,就是精心采访、精心写作或精心编辑的上乘之作。从采与写来讲,采是基础,是前提,采访不精,则写作不清,因而有“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之说,可见采访是新闻精品产出的极为重要的一环。那么,如何才能抓好精品新闻的采访呢? 重在抓准“热点” 新闻成为精品,关键在于内容深刻隽永。虽然精品新闻不拘于任何一种题材,但是最能出精品的题材却是舆论的热点。“热点”是人们普遍关心、议论热烈的事情或问题,它具有许多鲜明的特性。一是时新性。每个“热点”都不会是简单的同类重复,形式和内容都会迥然不同,且时间近。二是社会性。所反映的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个别现象。三是倾向性。代表一个时期的某种社会倾向,显示事物的发展趋势。四是深刻性。揭示深层次的问题,透视出事物的本质。这些特性既是识别“热点”的标志,也是精品新闻材料应该达到的质量要求。可见抓住了“热点”,新闻报道就会有深度,有影响,甚至会产生“轰动效应”。这样的报道就较有可能跻于新闻精品的行列。  相似文献   

17.
我采写的通讯《根扎黄土心向党》(载《渭南报》),获得渭南地区1990年“两优一先”新闻竞赛二等奖。至此,我已有14篇作品在全国和省地获奖。我仅想谈点粗浅体会。新闻采写要看“天”看“地”。用记者的话说,叫吃透“两头”。一是要经常学习好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弄懂它的精神实质,把握住“大气候”。二是要了解客观实际,掌握“热点”和群众心态.带着问题,深入采掘,象寻采矿石一样发现闪光的精晶.  相似文献   

18.
大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非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新闻天地里,发现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从某种角度而言,记者的能力也是一种“发现”的能力。成功的新闻首先基于“发现”。 发现新闻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抓问题。有新闻学家说:写新闻就是写问题,或艺术地反映问题。既然新闻建立在问题之上,那么,只要细心观察问题,善于思考问题,有价值的新闻自然会被发现。而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焦点应当是现实社会中的热点。热点蕴藏着大量含金量高的新闻。前些年,国家调整产业政策,“三资”企业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  相似文献   

19.
新闻的真实性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从有“新闻学”以来,“新闻真实性”问题就让人争论不休。 如今我说个新的话题,叫新闻的“生活真实”,这可不是添乱,确实感到值得一说。  相似文献   

20.
王丽 《青年记者》2003,(9):26-26
“新闻由头”顾名思义,由者,缘故也。由头,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新闻的引子,或者叫“新闻根据”、“新闻依据”。“新闻由头”是新闻的基本因素之一,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